宋南渡文学编年系地研究的构想
2016-03-14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李 欣(武汉纺织大学 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宋南渡文学编年系地研究的构想
李 欣
(武汉纺织大学 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为了对宋南渡文坛予以整体观照,有必要对宋南渡文学进行编年系地研究。具体表现在先考索作家的生平事迹和活动地理环境,考订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再依据作家作品的活动地理开展创作作品的时地关系研究,动态考察文学创作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时段文学史”研究,对宋南渡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年度文学特征、文学的演变规律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宋代文学;南渡;编年;系地
本文参照学界关于“南渡”①一词的理解,把“宋南渡”界定为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的历史时段,从编年系地的角度对这个时段的文学作品予以整体观照,力图依据作家的活动地理动态分析文学与地理空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时段文学史”研究,可为文学史研究构建新的格局。
一、宋南渡文学编年系地研究的缘由
时空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两个维度,前者考察文学历时性的发展演变,后者注重文学共时性的空间分布与变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文学史的研究出现了注重细节与全貌的倾向。学界出版了系列文学编年史,其中陈文新主编的第一部文学编年通史《中国文学编年史》有数卷给宋南渡文学编年;曾枣庄、吴洪泽《宋代文学编年史》就是专门给宋代文学进行编年的专著。这些编年史,为我们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走向与变化历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与此同时,为文学提供空间定位的文学地理学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学界围绕着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文学作品的地域特点与地域差异、文学家族、地域性文学流派、地域性文学史广泛展开论述。其中,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以场景及版图复原的研究视觉极具有代表性,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方法,也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与资料。
以上研究成果或重视编年,或重视系地,存在着重视少数大家名作而忽视一般作家作品,不能囊括所属时代的作家生平活动和编年作品的不足。由此,笔者以宋南渡这一时段的文学为研究对象,考订作家作品的编年系地,希求对现有文学史、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目前,宋南渡文学的文献研究成果涉及校勘、辑逸、辨订、汇编、作者考证等,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白敦仁《陈与义集校笺》、唐圭章《全宋词》、傅璇琮《全宋诗》、曾枣庄、刘琳《全宋文》等文集的整理,赵效宣《李纲年谱长编》、白敦仁《陈与义年谱》、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于中航《李清照年谱》、吴洪泽、尹波《宋人年谱丛刊》等考证著述及诸斌杰、孙崇恩《李清照资料汇编》等资料汇编,为宋南渡文学编年系地的文献考订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宋南渡文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数不少,首先是丰富的个体研究成果。作为宋南渡文人的代表,李清照汇聚着众多学人的目光,不仅其词作、词论,就是为数不多的诗赋散文,也引发学人极大的研究热情,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研究专著近二十部、研究论文数百篇,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交叉的研究态势。他如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叶梦得、王庭珪、李纲、张元干、邓肃、程俱等人先后纳入研究视野,使得个体研究日渐丰富。其次,群体研究方面,江西诗派、南渡词人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论及了活跃在两宋之交的江西诗派;黄文吉《宋南渡词人》着眼于南渡词人的时代环境背景、作品特色,把宋南渡词人分为特出词人、次要词人、一般词人加以述评;王兆鹏《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则从“群体的认同”、“心灵的探寻”、“范式的演进”分析了构成南渡志士词人群体的社会基础、共同心态及其抒情范式。如果说上述著述着重论析宋南渡时段的主要诗歌流派及词人群体,那么,《宋南渡诗坛的格局与变迁》、《南渡词人群与多元地域文化》则对群体研究有所拓展,前者论析了南渡后闽中诗人群、江西诗人群、江浙诗人群三大创作群体的地域分布,后者则从两浙文化、江西文化、八闽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系统考察了南渡词人的群体分布、交游与创作。最后,学界也有对宋南渡文坛的总体考察。沈松勤《从高压政治到“文丐奔竞”— 论“绍兴和议”期间的文学生态》、钱建状《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组与文学新变》等从文化的角度考察了宋南渡“时段”的文学生态与新变;李淑芳《宋室南渡前后诗词衍变研究》试图整体论析诗词衍变,但论诗时仍以江西诗派为参照,并没有广泛地把南渡诗人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
综上所述,宋南渡文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对宋南渡文学作品予以编年的不多,系地的更少,文献考订成果的缺乏,使我们难以窥见宋南渡文坛的创作原貌;其二,学界主要论及宋南渡诗词,论及宋南渡文赋的成果寥寥无几,存在着重诗词、轻文赋的不足,且论诗者说诗、论词者言词,缺乏对宋南渡文坛的整体观照。对宋南渡文学进行编年系地研究,正可弥补上述研究成果的不足,诗词文赋兼顾,编年系地并重,不仅可以展现宋南渡文坛的创作全貌,探析宋南渡文人的活动地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而且可以开展“时段文学史”研究,为文学史研究提供新视角。
二、宋南渡文学编年系地研究的实施
首先,对宋南渡文学作品进行编年系地,考索作家的生平事迹和活动地理环境,考订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据现有年谱、年表、作家生平事迹编年考订、作品系年考证和作品编年笺注等著作论文,考订葛胜仲、葛立方、叶梦得、王庭珪、程俱、胡舜陟、李纲、李清照、胡宪、洪皓、郑刚中、释宗杲、韩世忠、陈与义、邓肃、张元干、苏籀、刘勉之、张九成、李侗、陈康伯、潘良贵、周葵、刘子翚、施元之、施宿、岳飞、王十朋等文人的生平事迹和活动地理环境,考订文人别集及《全宋词》、《全宋诗》(含订补)、《全宋文》中收录的宋南渡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不仅兼顾大、小文人,而且顾及诗词文赋各种文体,力图展现宋南渡文坛的创作全貌。
其次,依据作家作品的活动地理开展创作作品的时地关系研究,动态考察文学创作与地理空间的关系。一方面,是宋南渡创作个体作品的时地关系研究。包括宋南渡文人作品的年度分布与变迁、宋南渡文人作品的空间地理分布与变迁、宋南渡文人作品与地理关系等问题。可以根据文人的出生地、寓居地、贬谪地与其作品创作量的起伏变化的关联度,考察分析究竟哪一种生活地理环境对作家作品的影响较大;也可以考察作家反过来对寓居地、贬谪地的文学和文化有何影响等等。总之,宋南渡创作个体的时地关系研究,既考察文人创作质与量的变化,总结文人创作高低潮的分布规律,又考察其与活动地理的关联,从而深化现有的个体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宋南渡创作群体作品的时地关系研究。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宋南渡文学,学界已经有一些著述,但要么论及词人群体,要么论及诗人群体,对宋南渡创作群体缺少整体观照。通过对宋南渡文学作品的编年系地,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在同一时期有哪些文人在不同的地域创作了哪些作品,有哪些文人交游唱和,在当时或文学史上有何影响等等,从而能够立体化、全景式展现宋南渡时段的创作群体。宋南渡创作群体的时地关系研究包括宋南渡文学创作群体的地域分布、地域群体内的交游及地域群体之间的比较研究等。
最后是进行“时段文学史”研究,对宋南渡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年度文学特征、文学的演变规律、创作群体的时空分布、创作主题的变迁及其成因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先按文学作品质与量的涨落变化来确定宋南渡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年度,找到宋南渡“时段”的几个点,具体考察此年有多少文人在从事创作、在哪里创作、创作多少作品、有何特点,不同年度的文学有何异同,从而进行宋南渡文学年度文学史研究及年度文学的比较研究。在年度文学史研究的基础上,对宋南渡这一“时段”的文学予以整体观照。我们把具有影响力的几个年度作为创作高潮点,对宋南渡文学的涨落变化进行分期观察,探寻其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探讨宋南渡文坛创作群体的时空分布特点、创作主题的变迁及其成因等问题。
三、宋南渡文学编年系地研究的意义
第一,考订清楚宋南渡时期文人的生平事迹及其活动地理环境,考订文人别集及《全宋词》、《全宋诗》(含订补)、《全宋文》中收录的宋南渡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为研究宋南渡文学乃至宋代文学提供经过审订甄别的有价值的史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在校勘和辑佚的同时,也能进行辨订、校正,如李纲《书邓南夫祭文后》一文,赵效宣《李纲年谱长编》谓该文作于宣和二年(1120)[1],据《李纲全集》卷一百六十二《书邓南夫祭文后》可落实到“宣和二年二月九日”[2];李纲《祭黄子凤通直文》一文,赵效宣《李纲年谱长编》谓该文作于绍兴三年(1133)[2],误,据《李纲全集》卷一百六十五《祭黄子凤通直文》“维绍兴五年,岁次乙卯,八月壬寅朔十八日己未,具位李纲”[2]等语,实为绍兴五年(1135)八月十八日。这类比对后的订补、订正资料,能够弥补学界研究成果的不足和失误。
第二,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打破以往文学地理学研究依据作家籍贯作静态地理区分的传统,近来宋南渡文学地理学研究呈现依据作家作品的活动地理动态分析文学与地理空间关系的新趋势,但论诗者言诗,论词者言词,缺乏对宋南渡文学的整体观照。现在我们把1127—1162年作为一个时段,对这个时段的文学创作包括诗词文赋进行整体考察:这个时段共有多少作家?他们的分布状况如何?他们在哪些地域创作了哪些作品?作家之间的唱酬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如何?结合作家的籍贯地理与活动地理,我们就可以具体而深入地了解宋南渡时段作家作品的地域分布,从而从空间维度全面立体地研究宋南渡时段文学的发展变化。
第三,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详细的作家作品编年系地为依据,一方面,我们可以缩短文学史的时间周期,研究宋南渡的“年度文学史”、“时段文学史”,这个时段里作家队伍、作品创作量有何变化?有哪些年度是文学创作高峰?年度与年度之间的文学创作又有什么变化?从而把握这个时段的文学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编年”与“系地”并重,变以时间为轴心的研究模式为时空结合的研究模式,关注在时间流程中作家的活动地理以及作品的地理分布和地域属性,从而构建文学史研究的全新格局。
注释:
① 王兆鹏在《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一书中将“南渡词人群”定义为生活、创作经历北宋末徽宗朝和南宋高宗朝的一群志士词人;黄文吉在《宋南渡词人》中所界定的“南渡词人”,是以靖康二年,亦即建炎元年为准,必此时年已满二十岁,对国难有切身之痛,感触必较为深刻,对过去事物记忆犹新,感情当较为浓厚;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界定为“凡是由北宋渡江南下的词人,或在北宋时出生至南宋后始以词名家者,可视为南渡词人。起始时间从南渡之日算起,终止时间以这批词人的最后一名退出词坛时为止。”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35.
[1] 赵效宣.李纲年谱长编[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0.38.172.
[2] 李纲.李纲全集[M]. 长沙:岳麓书社, 2004. 1490. 1526.
Conception of Chronology and Location of the Literature in Southern Migration of Song Dynasty
LI Xin
(School of Media & Communicat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In order to give a holistic view on the literature in southern migration of Song Dynasty,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chronology and location of it. Firstly, it should study the writer's life events and activities i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reation time and location. Secondly, it should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 and place of the works and between the literary creation and lo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ivities space of the writer’s works. Finally, it should study the time literature history in southern migration of Song Dynasty of the annual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and literary evolution law theory and so on.
literature in the Song Dynasty; southern migration; chronology; location
I206.2
A
2095-414X(2016)02-0056-03
李欣(1973-),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7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