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布中苎麻纤维脱胶现象与技术考

2016-05-06廖江波杨小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南昌330201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麻纤维夏布脱胶

廖江波,杨小明(1. 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2. 江西服装学院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 南昌 330201)

夏布中苎麻纤维脱胶现象与技术考

廖江波1,2,杨小明1*
(1. 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2. 江西服装学院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 南昌 330201)

麻纤维优良性能的发挥与它的脱胶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论文通过对有关麻纺的历史文献、出土文物,以及非遗目录中夏布脱胶工艺的考察,揭示传统夏布中脱胶现象与技术。研究证明我国在先秦以前,劳动人民就有意识地在利用化学脱胶与生物脱胶的原理,在宋代就有系统脱胶的理论,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今天的手工夏布生产。

苎麻;夏布;脱胶

用苎麻纤维手工纺织的麻布衣,吸湿散湿快,出汗不粘身,凉爽宜人,适宜于夏季穿着,因而有夏布之称。夏布在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在棉花没有大面积推广前,它是主要的服饰面料。本文从历史文献和文物考古记录,考查麻纺织品的精细、麻纤维的形态特征以及色泽,进而从侧面推断麻纤维脱胶的程度;从历史文献记载的脱胶方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夏布脱胶实践的考证,揭示我国古代夏布中脱胶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古代苎麻脱胶技术,寄希望用新的技术优化生态夏布脱胶的工艺,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项目夏布制作技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夏布中麻纤维的品种考

夏布,一般指用脱胶苎麻纤维纺织的生态麻纺织品。麻纤维优良性能的发挥与它的脱胶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从麻茎杆上剥下来的韧皮,称之为麻纤维的原皮。原皮主要由纤维素和胶质两个部分组成,纤维素即是用来纺织的精干麻,而胶质则包括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水溶物、脂蜡质及灰分等成分。早期没有良好的脱胶技术,由于胶质的存在使麻纤维比较粗硬,不能纺织高支的麻织物。相比大麻与亚麻(见表1),苎麻原皮的纤维素含量高,意味脱胶后精干麻的制成率也高。而纺织性能优良的纤维型亚麻是中国近代才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自出现了有意识地麻纤维脱胶技术,人们发现苎麻脱胶后的纱线,柔软、洁白、纤细,纺织性能更高,因而慢慢成为主要的麻纺原料。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元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

表1 三种主要麻类作物的原皮组成[1]

二、麻织品中脱胶现象考

(一)麻织品的精细对脱胶的佐证

高支的麻纺织品是麻脱胶现象的佐证。麻纤维的脱胶技术与麻纱的支数有直接关系,支数越多麻纱越精细,麻纺织品质量越高。《名义考》记载:“古者,布称升,盖精粗之名,《广韵》‘升,成也。布八十缕为一升,一成也;二千四百缕为三十升,三十成也’。”[2]在丧服中就有各种规格的麻纺织品。《仪礼·丧服》中记载:“大功布,九升。小功布,十一升……齐衰四升,其冠七升。以其冠为受,受冠八升”[3]服丧时要披麻戴孝,哀痛越深则穿麻布越粗。“齐衰”应是初加工阶段,自“大功”与“小功”始,就有应该用的是脱胶麻。同样的麻面料,平(贫)穿粗布衣,而贵族则着精细的苎衣。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曰:“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4]枲,大麻的雄株,麻枲制作的粗糙布衣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穿着。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礼记·深衣》注有:“麻衣,深衣。诸候之朝,朝夕之深衣也。”[5]在春秋时期,精细苎麻衣是当时一种奢华的服饰。顶级的精细麻纱为三十升。《周礼·弁师》记载冕版“以三十升玄布衣之于上”[6]。显然麻布衣精细的差异,除了考虑到绩麻时分劈的精细外,麻纱的精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古代以织造精细的麻纺织品,提高其服用性能,从而造成穿着者的身份差异,而这种差异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从文物考古中发现,在距今60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当时的麻织物印痕,其经纬密度约为10根/cm。[7]而在距今2500年的长沙战国墓曾出土过一块苎麻织物,其经线密度28根/cm,纬线密度24根/cm。[8]这样的密度,比今天经纬24根/cm的细棉布还要紧密。脱胶“治”麻技术的进步,为统治阶级占有优质的麻纺织品提供了条件。

(二)麻织品中麻纤维的检测对脱胶的佐证

从出土麻纺织品残片的检测,可以佐证我国至少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麻的精练脱胶。可以通过两个方面验证,一方面,通过煮练的原理分析,考察麻纤维的胶质含量与麻纺织品上钾离子和钙离子的残留。陕西宝鸡西高泉春秋墓葬中出土的苎麻布、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精细苎麻布、湖北江陵西汉墓出土的大量苎麻絮,经光谱分析,其包括一个共同的特点,其纤维分离程度十分良好,纤维素上含有少量的胶质,部分织物上残留少量的钙离子,其证明是经过煮练脱胶。[9]另一方面,通过麻纤维横断面的考察。距今5000年河南荥阳青台的麻纤维是大麻,其炭化纤维呈圆管状,横断面略呈椭圆形,管壁较厚,单纤维横断面积不及今天大麻的三分之一。[10]大麻纤维横截面有三角型、四至六边形、扁圆、腰圆等,可纺纤维素占原皮组织的60%,也就是说,考虑到磨损与炭化,如果没有较高的脱胶技术,出土的大麻纤维横断面不可能如此之小。

(三)麻纤维的色泽对脱胶的佐证

麻纤维的脱胶与麻布色泽有直接关系。不经脱胶的苎麻布呈棕色,因木质素的存在,穿久以后会泛黄。经过脱胶后的苎麻纤维,色泽洁白。《诗经·曹风·蜉蝣》记载:“蜉蝣掘閲,麻衣如雪。”麻纱中胶质是影响麻布色泽的主要,脱胶时残胶率越低,则麻纱越柔软洁白。《战国策·齐策四》描述:“后宫十妃,皆缟纻。”缟纻,即白色的生绢与未经染色的本色精细苎布。在古代穿苎麻纤维纺织成的夏布,通常是素色的,即为白色。传统舞蹈节目“白纻舞”,即为模仿古代宫女身着白苎衣的跳舞表演。

三、传统夏布苎麻纤维脱胶技术考

(一)剥麻

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过程中,发现经过晒干的野生麻类作物韧皮纤维,编织起来牢固且保暖。于是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将收割好的麻类作物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用木杵、石器敲打使之麻皮与茎杆脱离,麻皮变软,形成手工剥麻的源头。或许是人们无意发现倒伏在水洼中麻茎,经过水的浸泡和日晒,用刀刃剥皮变得更加容易了。元代王祯《农书》的记载:“刮麻皮刃也、锻铁为之,长三寸许。仰置手中,将所剥苎皮横置刃上。以大指按之,苎肤自脱。”[11]苎麻一年剥麻皮三次,有“头麻二麻根至叶半,变黑即刮;立夏长齐,小满扯皮;三麻开花,及时刮下”的歌遥。为了剥麻的方便,人们有意将麻茎放在水中浸渍后,再剥麻,且发现麻纱洁白柔韧。《农书》这样记载:“大凡北方治麻,刈倒即束之,卧置池内。水要寒暖得宜,麻亦生熟有节,须人体测得法,则麻皮洁白柔韧,可绩细布。”至此,为科学的沤麻拉开了序幕。

(二)沤麻

沤麻是用水自然浸泡脱胶的方式,古代对沤麻用水很有讲究。《诗经·陈风》中记载:“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紵”。[12]麻,指大麻,紵,同苎,即苎麻。沤,就是浸泡或水煮的方式脱胶。东面的阳光照射极好,因而水温较高。气温高,水流速度慢,水里的细菌繁殖速度快。池水一般指洼地形成的积水,或是小面积的人造水面,受阳光照射升温快。《氾胜之书》记载:“获麻之法,穗勃如灰,拔之。夏至后二十日沤枲,枲和如丝。”[13]夏至后二十日,一般在阳历7月10日前后,这时候气温干燥,池水温度也高。除了对水温、时间的掌握外,古代人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包括对水质的要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沤欲清水,生熟合宜,浊水则麻黑”[14],浑浊的水沤麻则会使麻发黑。同时,对水量也有要求,“水少则麻脆”,过少的水,不能浸没麻团,则脱胶不彻底,麻胶质残留过多、剥麻困难。

传统夏布制作中,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沤麻方式。2008年,夏布的制作技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在江西的万载、湖南的浏阳、重庆的荣昌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露水和水浸两种方式沤麻,民间常常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露水沤麻将麻茎铺在水边的草地上,在阳光、露水的作用下,将麻纤维原皮的表皮腐蚀与溶解,达到轻度脱胶。水浸沤麻则需要将麻茎杆捆成小捆,并用石块沉入水中,麻茎杆遇水膨胀,从而增加了麻皮对水分和微生物的吸收,以达到生物脱胶的目的。浸泡约8~14天后,捞起来晾干,视脱胶情况,脱胶不足,还可以进行露水脱胶,直到达到满意效果,方可以剥麻。天然的沤麻不好控制。沤麻时间短,则脱胶不彻底,剥皮也麻烦。沤麻时间过长则破坏了麻纤维,故而民间有俗语:一杯茶、沤坏麻。

(三)煮练

露水和水浸沤麻时间长,对水的污染大,煮练是麻纤维脱胶的进一步发展。脱胶发展到煮胶阶段,在宋代已经将现代生物脱胶与化学脱胶结合在一起了。三国吴人陆玑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苎亦麻也……剥之铁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脱。但得其理韧如筋者,煮之用绩,炭物辅之。谓之徽苎。今越南苎布,皆用此麻。”[15]这里记载的徽苎法,就是将苎麻原皮从麻杆上剥下后,然后煮麻的方法。《周礼·掌炭》记载:“掌灰物、炭物之征令,以时入之。”周朝时朝廷设置集草木灰的专职官员。汉代郑玄认为:灰炭皆山泽之农所出也,灰给澣练。澣,同浣。据《周礼·考工记·巾荒 氏》记载缫丝的工艺过程,周代已经初步掌握了丝的脱胶。丝的脱胶工艺与麻的脱胶工艺有类似之处,按照苎麻纤维做成的布衣在前,丝帛在后,不妨以此推断丝的脱胶技术有对麻的借鉴,进而管窥麻的脱胶进展。《周礼·考工记·巾荒 氏》“湅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而沃之,而盝之,而涂之,而宿之,明日沃而盝之。昼暴诸日,夜宿诸井。七日七夜,是谓水湅。”渥淳,水而浸渍的意思,蜃,这里是贝壳之类烧成的灰,含氧化钙,也可以作白色涂料,盝,过滤的意思。湅丝用温水浸泡,湅帛用草木灰、氧化钙搅拌,用水浸泡,有着碱性煮练一样的原理。宋元时期的王祯在《农书》记载:“谓苎性本难软,与沤麻不同。必先绩苎,已纺成纑,乃用干石灰拌和累日。既毕抖去,别用石灰煮熟,待冷,于清水中濯净,然后用芦帘平铺水面,摊纑于上,半浸半晒。遇夜收起,沥干,次日如前。侯纑极白,方可起布。此治苎池沤之法。”纑,经脱胶分纺绩的麻缕。此时,民间的脱胶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开始总结麻类纤维化学脱胶与生物脱胶的理论。

目前,非遗目录中生态夏布制作技术中,苎麻的脱胶沿用草木灰、石灰水以及日晒、露水漂白的方法。在夏布的精练脱胶过程中,唯工艺流程也有所不同,但其原理一样,可以将之为分成三种主要方法。

第一种工艺:剥皮→绩麻→扎把→浸入草木灰(1天)→浸入石灰水(1天)→煮练→冲洗→晒干→织布;

第二种工艺:剥皮→绩麻→与生石灰搅拌(3- 5天)→石灰水煮练→半浸半晒→日晒夜收→织布;

第三种工艺:剥皮→日晒夜露→绩麻→织布→石灰水煮练→冲洗→晒干。

制作精细、柔软、洁白的夏布,往往还在织好的坯布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煮练、浆漂。以荣昌的精细夏布制作为例,它会重复“与生石灰搅拌(3- 5天)→石灰水煮练→半浸半晒→日晒夜收”这样一个流程。而它的浆漂工艺就更是一个复杂的流程。第一步,将织好的坯布,经过用米浆制作的酸水中浸泡一夜;第二步,将在酸水中浸泡过的坯布,用木甑蒸、漂洗、晾干;第三步,用石灰水搅拌浸渍,捞起来,用木甑蒸、漂洗、晾干;第四步,将之放入漂白池中,对布进行漂白。在实际操作过程,为了达到理想的漂白与脱胶目的,可以将第二步、第三步的工艺重复进行。荣昌独具特色的浆漂技艺,为传统荣昌夏布优秀品质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工艺基础。[16]传统的生态夏布织造过程中,往往在煮练中,伴随着脱胶与漂白的双重功效。

四、结论

通过历史文献的挖掘和麻纺织品考古,证明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开始展开了对麻纤维脱胶的探索。麻纤维的脱胶能提高麻纱的服用性能,麻的精练脱胶形成了麻纺织品的等级差异。由于苎麻纤维脱胶后的优异性能,苎麻逐渐开始成为麻纺织主要原料,脱胶后的精细苎麻夏布开始慢慢在社会普及。考察历史文献,自先秦就有麻脱胶的记载,而王祯的《农书》是苎麻脱胶工艺理论的集大成者,因而可以断定宋代就有成熟脱胶理论指导夏布生产。这一理论利用了化学脱胶与生物脱胶的原理,同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夏布制作工艺中的脱胶异曲同工。

[1] 王侠. 大麻纺纱工艺路线研究[J]. 纺织学报, 1998, 19(6): 24 - 28.

[2] 周祈.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名义考[M]. 台北: 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427.

[3] 彭林. 仪礼[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67.

[4] 恒宽. 盐铁论[M]. 白兆磷(注),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1. 132.

[5] 郑玄, 贾公彦. 礼仪注疏[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6] 杨天宇. 周礼注译(十三经注疏标点本)[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7] 曹振宇. 中国纺织科技史[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2:18.

[8] 谷兴荣. 湖南科学技术史[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15.

[9] 周启澄, 程文红. 纺织科技史导论[M].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3. 78.

[10] 张松林, 高汉玉. 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丝麻织品观察与分析[J]. 中原文物, 1999: 10- 16.

[11] 王毓瑚. 王祯农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出版, 1981.

[12] 赵逵夫. 诗经[M].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1. 134.

[13] 万国鼎. 氾胜之书辑释[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112.

[14] 贾思勰. 齐民要术[M]. 石声汉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254.

[15]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M]. 北京:商务出版社,1949.

[16] 李雪艳. 功能性转换与拙朴之美的强化——论荣昌传统夏布工艺文化及其当代创新发展[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 (4): 33- 45.

Research on Ramie Fiber Degumming Phenomenon and Technology In the Grass Cloth

LIAO Jiang-bo1 2, YANG Xiao-ming1
(1. College of Textil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Jiangxi Culture Art Science Research Base, 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201)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ramie fiber play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its technology of degumming. This paper give the record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of textual research, and intangible directory Grass cloth weaving process of inspection, reveal the traditional Grass cloth ramie degumming phenomenon and technology.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people use a conscious the principle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in the pre-Qin period , there was a system of theory degumming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is theory has been in use to today's handmade Grass cloth production.

ramie; Grass cloth; degumming

TS105.111

A

2095-414X(2016)02-0037-04

*通讯作者:杨小明(1964-),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科技史.

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C1522);江西服装学院校级课题(201501).

猜你喜欢

麻纤维夏布脱胶
脱胶微生物菌群与Dickeya dadantii DCE-01菌株的苎麻脱胶性能比较分析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冷榨花生油酸法脱胶工艺
伍艳辉夏布山水画作品欣赏
美国熊猫生物科技公司将建工业大麻纤维加工厂
夏布遇上扎染
世界上最会“抗菌”的纺织明星
——大麻纤维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稳定剂在苎麻氧化脱胶中的工艺优化
夏布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汉麻纤维定量分析法获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