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革新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2016-03-14人民日报
化学分析计量 2016年1期
用技术革新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80后小伙陈建军开发一种试剂,在3~5 min内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毒素、重金属含量,甚至能检测是否转基因。
食品安全大于天。蔬菜农残超标、肉里含有瘦肉精、奶里有三聚氰胺一波又一波的问题,让人觉得吃啥也不放心。与之相对应的,目前食品的国标检测方法成本高、周期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很难用上。
陈建军从代理产品做起,2011年某知名火腿肠品牌被检出含有瘦肉精,引起轩然大波。瘦肉精其实主要有3种,使用最多的就是盐酸克仑特罗,其次是沙丁胺醇。陈建军说,他代理的产品检测速度快,价格适中,中标了沙丁胺醇检测项目,这次中标当年让他销售数百万元。但遗憾的是这个产品没有中标盐酸克仑特罗检测,原因是速度不够快。企业把猪肉放在生产线上,每次只停留1 min,当时只有一家企业的产品能1 min出结果。
2013年起,陈建军开始和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合作开发转基因检测剂。由于检测准确度高、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60%,产品很快打开市场。不仅农业部门需要,一些大米加工企业也需要用它来鉴别原料米是否混有转基因。随后又与湖北一些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出30多种自有品牌的检测试剂盒。
个人消费市场是陈建军的下一个目标。陈建军说:“我们刚刚研发出一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产品,如果投入市场,老百姓自己就可以在家里检测牛奶里的黄曲霉毒素是否超标,甚至可以检测饭馆里是不是用了地沟油”。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食物霉变就可产生的致癌物质,变苦的坏瓜子、花生,里面都含有它。奶牛如果吃了霉变的饲料,牛奶里也可能残留黄曲霉毒素。
陈建军说,虽然我们不是权威的食品安全状况发布机构,但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产品,帮助大家吃到放心的食品。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