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综述
2016-03-14徐子琪
徐子琪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综述
徐子琪
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设计适当的保险产品将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风险进行转移的一种财产保险。农业保险作为减小农业风险及灾害给农业生产者带来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符合WTO农业协议规定的非“黄箱”政策。对农业再生产的恢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维持农民收入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主要农业国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有效途径。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多种模式对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也给予了很多启示,本文将对国外农业保险的市场、风险、收益及管理等问题做简单的总结及剖析。
农业保险大概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以在西欧出现农作物雹灾保险为源头。德国在179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农业保险专门机构,开办专门的农业雹灾保险业务;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开展农作物雹灾保险业务。同时,畜牧业保险、森林保险等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业务也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起来。欧洲成为农业保险的发源地的原因之一是农业在欧洲率先开展的集体工业化过程中走上了产业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农业保险发展的客观土壤。
国外农业保险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期之后,逐步形成了本地化、特色化的经营和产品设计模式。而在我国目前的实践中,农业风险的承担与转移主要是通过财政手段,商业性农业保险也仅仅只是开端,还不够成熟,因此国内农业保险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外农业保险产品
国外农业保险产品类型。国外农业保险的产品总类繁多,大体上可以按照承包的对象以及方式划分:按照承保对象可以分为个人型及群体型,即个人或者集体作为保险人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产品签订合同;按照承保方式分为产量型、收入型及价格型,即根据产量、收入、单价作为承保的标准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
农业保险标的。农业保险标的可以概括地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稻子、玉米、大豆、大麦等;第二类是经济作物棉花、亚麻、花生等;第三类是果树柑橘、苹果、桃、梅子等;这些保险标的大致覆盖了市场上的主要农业产品。通过适当的保险产品设计使得农业保险可以惠及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并且有利于农业保险的迅速推广。
国外农业保险的定价方式。国外农业保险的定价的发展是和农业保险的承保方式相适应的。由于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不仅和农产品的价格直接挂钩,还和产量等相关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农业保险不专门根据农产品价格确定,农业保险的定价在实践上主要分为收入险和产量险。
产量险的定价依据的是投保人农业生产活动的历史产量。投保人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最近的实际农作物年度产量,并由保险公司的专门人员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进行预测确定,投保人可自主选择承保产量,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
收入险反映的实际上是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衡量。因为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不仅与产量相关,更与农产品面临的价格波动相关。收入险的定价依据的是投保人农业生产活动的历史产量和对农产品价格的历史及预测数据。实践上使用预测价格计算农作物的投保金额(与预期收入挂钩),收获价格衡量实际收入。其中,预测价格为保单生效之前的某个月的该合约的日结算价格的平均价(远期价格),收获价格为保单结束之前的一个月的该合约的日结算价格的平均价。
农业保险公司的风险收益分析
农业生产依赖于天时地利,因此风险也相对较高,这就决定了农业保险具有成本、风险、赔付额较高的特点,往往会使保险公司陷于“不保不赔,少保少赔,多保多赔”的境地。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收入,只有适当设计风险承担与转移机制才可能实现农业保险这类高风险业务。
风险来源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通俗的讲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自然灾害,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质生产或生命安全的风险。如水灾,火灾,风灾,雹灾,冻灾,旱灾,虫灾以及各种等自然现象。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能够产生显著影响、成为风险来源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病害和虫害。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土面积963万平方公里,地理环境和气候千差万别,自然风险的复杂程度也会随之变高,形成难以预测的特点;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更是呈现多样化、高频率、影响范围广、灾害程度严重的特点。近些年来,由于温室效应而带来的气候变化明显,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出现,农业自然风险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也称经济风险,其来源一般是市场供求调整与摩擦、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或者由于信息的获取偏差、经营管理者的疏忽等导致农户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在众多市场风险来源中,价格波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因为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信息传递、调整生产与消费的作用。
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又称行为风险,它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社会行为造成的风险。例如市场上销售的伪劣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不达标的工业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农业政策等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给农业生产和经营造成的损失。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不成熟技术的应用等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大量农业高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将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技术风险。
收益来源
税收优惠:美国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举措之一就是给予力度最大的税收优惠。《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案》明确规定,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所有财产,包括资本、分支机构、准备金、收入、结余,都免于征收所有的现在与将来可能征收的税收(含国家所征的税种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征收税种)。美国政府提供的农业保险经营行业的大规模税收优惠由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加以执行,农业保险公司除其经营成本以外的政策性成本得以极大减轻,
农业再保险:再保险又被称作分保,是就对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再一次进行的保险。依据再保险的合同规定,分保接受人对于保险人在其原保单的保险赔付进行补偿,这是农业保险公司推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费折扣:自《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案颁布以后,根据各年的数据显示,联邦政府就陆续开始对由生产者支付的保费实施补贴,承保的水平作为其补贴额度的决定因素。作为联邦作物保险计划最为突出的特点,保费补贴额度随着计划的扩大实施而逐渐增加。
对于国内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国外农业保险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期之后,逐步形成了本地化、特色化的经营和产品设计模式。而在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市场中,农业风险的承担与转移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手段,商业性农业保险并没有完全发展壮大起来,因此国内农业保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制定也应该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支持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农业保险业务逐步开展。
完善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农业人口依然众多,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农业保险是保证农业生产、转嫁农业风险、巩固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完善农业保险的立法使其发展得到了基础的法制环境,有利于农业保险业务健康平稳地发展。
建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农业生产依赖的因素较多,风险也相对较高,技术性较强,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农业保险业务的承保应以政府主导的专门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商业性保险公司为辅的经营主体模式;采取分级补贴模式提供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对于地方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可以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自主经营管理或是合作互助,增强防范风险意识。
建立农业风险管理基金,为农业保险业务提供资金池和缓冲区。美国现有的风险转移基金、发展基金和商业基金的实践经验可以转移应用到我国的发展路径中,即利用基金对巨灾损失严重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应该专门支持农业灾情研究机构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作者单位: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