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脑梗死病理基础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2016-03-13邱淑娟
邱淑娟
(天津市静海县医院神经内科 天津 301600)
急性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骤、致死率高等特点,是除了心肌梗死和恶性肿瘤之外致死率最高的疾病[4,5]。该病患者一旦发病,其病情的进展速度极快,死亡率极高,部分被抢救成功的患者也大多会留下残疾、瘫痪等后遗症[6,7]。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近年来有关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将总结和分析的结果综述如下:
1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与病理基础
1.1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有:①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发生了障碍,导致其脑部的微血管受损。②患者因发生了脑部外伤,出现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等情况。③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较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较差、红细胞膜中ATP酶的活性较低,导致其脑血管中形成了微血栓,进而影响到其脑部的血液循环。④患者存在脑血管痉挛的情况。⑤其他原因,如血栓堵塞脑血管、脂肪栓塞脑血管、脑血管发生了病变或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改变等。
1.2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主要有脑部缺血、脑组织损伤[8]、脑水肿和脑中心区神经坏死[9]。
2 治疗方案
2.1 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是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动脉滴注或推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或静脉滴注、推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的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其脑部的供血情况。其中,采用动脉滴注或推注药物的方式具有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这种用药方式的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容易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采用静脉滴注或推注药物的方式具有操作程序简便的优点,但用药量较大,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0]。笔者认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其发病后的4.5个小时以内[11]。
2.2 抗凝疗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十分迅速,为了阻止其脑部血栓的进一步扩大或形成新的血栓,可使用肝素、蝮蛇抗栓酶胶囊等药物为其进行抗凝治疗。此外,研究证实,进行抗凝治疗还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复发率[12]。
2.3 进行控制脑水肿的治疗
脑水肿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发生于患者发病后的2~5天和10~14天。脑水肿的发生会使该病患者的颅内压大幅升高,一旦处理不当,其极有可能发生脑疝等危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其死亡。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混合剂对这类患者进行脱水治疗[13]。但若是患者的颅内压极高,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时,则应及早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2.4 进行保护神经的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情况,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及痴呆等。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及谷氨酸拮抗剂等神经保护剂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地阻止其神经系统发生进一步的损伤,并能起到消除自由基、稳定细胞膜、阻滞钙通道及舒张脑部血管的作用[14]。
2.5 新型疗法
①介入疗法。介入疗法是利用介入技术,直接对患者脑部的病变血管进行溶栓治疗或支架治疗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等优点。②狭窄血管内膜剥离术。狭窄血管内膜剥离术是将患者发生狭窄的脑部血管的内膜进行剥离,进而起到改善血管狭窄的情况及改善血管供血状况的作用。但这种手术的操作难度较大。③血管内疗法。血管内疗法主要包括动脉溶栓术、血管内取栓术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15]。这类疗法多用于对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或经溶栓治疗后疗效不佳的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补充治疗或补救治疗。
2.6 康复疗法
康复疗法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降低其伤残率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在临床上,为了使患者快速康复,并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通常需要对其进行3个月以上的康复治疗。
3 小结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研究证实,及早对该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的关键。在临床实践当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墨守陈规,而是要对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和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各种治疗方案,以降低该病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改善其预后的质量、降低其后遗症的发生率。此外,医学研究人员还应加大对基因疗法的研究力度,争取早日将这一新兴技术应用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
[1]张秋月.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5):742-744.
[2]申光勋,南光贤.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15):3022-3023.
[3]刘桂芳.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4,04:90-92.
[4]黎刚.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1:53-54.
[5]赵魁,李荣,盘捷,等.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进展[J].中南药学2014,12(7):664-668.
[6]陈聪,徐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新进展[J].内科危急重杂志,2013,19(20):65-67.
[7]陈明磊,刘芳.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78-81.
[8]裴晓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进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19:36-38.
[9]刘兵.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2):75-78.
[10]王国伟,高建忠,郑虎林等.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23(02):124.
[11]史宁,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4):40-42.
[12]逯爱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24:56.
[13]孔静波.短暂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顺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6:40-41.
[14]侯悦,郭芳.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04):142-143.
[15]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J].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0):55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