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1块机采系统效率提升办法与实践
2016-03-13李静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辽宁盘锦124000
李静(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000)
强1块机采系统效率提升办法与实践
李静(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000)
针对辽河油田强1块油藏地质性质和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机采系统效率,取得良好效果。关键词:强1块;机采系统;效率提升;办法与实践
1 油藏地质性质
(1)流体性质 根据本区沙海组原油实测资料表明,Ⅰ油组的原油性质,20℃密度0.8904g/cm3,50℃密度0.8723g/ cm3,50℃粘度35.34MPa·s,凝固点26.0℃,含蜡量12.94%,胶质+沥青质含量31.93%,油品性质为稀油。Ⅱ油组20℃密度0.8881g/cm3,50℃密度0.8694g/cm3,50℃粘度34.4MPa·s,凝固点22.2℃,含蜡量5.08%,胶质+沥青质含量29.17%,油品性质为稀油。
(2)压力和温度系统 实测地层压力系数在0.86~0.98之间,油藏温度61~63℃,属于正常温压系统。
(3)地质储量 强1断块区沙海组下段含油面积5.63km2,石油地质储量840×104t,其中Ⅰ油组含油面积1.9km2,地质储量178.84×104t;Ⅱ油组含油面积5.43km2,地质储量为661.16×104t。预测强1块水驱采收率为18%,可采储量151.2×104t。
2 提高系统效率的主要做法
(1)及时调整抽油机平衡,提高机采系统效率 抽油机平衡不良时,由于负荷不均匀,会降低电动机使用效率和寿命,满足最大负荷时,造成电能的较大浪费。且抽油机平衡越差,电机输入功率越大,耗电量越高。强一块仅2013年上半年累计实施动态调整抽油机平衡6井次,保证全区平衡率保持在90以上。
(2)合理匹配电机降低电机功率,减小空耗损失提高机采系统效率 加大对低渗井的电流、功图的监测,选取负荷小的油井进行换装小功率抽油机电机组合试验,目前已将两口井(强1-38-14井、强1-56-17井)改换10型机+Φ38泵组合,取得了一定效果。下一步打算继续对负载率低的电机进行“大调小”,提高抽油机电机负载率,降低油井能耗,提高机采系统效率。
(3)落实抽油机保养、调整工作,减少传动损耗提高机采系统效率 抽油机各部件松动或润滑保养不好,造成皮带及抽油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打滑、变形,致使抽油机不平稳运行,从而无功耗电。针对这一点,张强采油作业区加强抽油注水设备的润滑、紧固、调整等维护保养,认真开展设备巡检维修工作,降低磨损震动带来的无功能耗消耗。累计完成设备例保98台次,实施故障整改11井次。有效的减少了无功损失,降低了有功功率。提高了机采系统效率。
3 地下油层及井筒方面
由于强1块油藏地层压力低,油层渗透率低,油井投产后液面下降快,生产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到泵附近,此时套压的大小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高了影响泵效,低了又造成地层脱气严重,影响原油流动性。强1块目前老井平均泵深1571m,平均动液面1530m,沉没度41m,不同程度出现供液不足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强一块油井泵效普遍较低的原因,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实施补层压裂,改善地下供液 油藏低渗、低压,油井低产,是低渗油藏的开发始终处于低效状态的主要原因,要提高低渗油藏的开采效率和机采系统效率,还必须从油藏入手,即进一步加强低渗油藏研究工作,运用低渗油藏改造技术,改善低渗油藏的供液能力,提高油井产液量和产油量,从而提高油井的有效功率,最终达到开采效率和机采系统效率的提高。根据强一块初期开发经验,压裂能够有效改善地层渗透率,改善油藏供液能力。
(2)合理优化井下工艺,实现生产工况的最佳效果 针对油层供液能力差和粘度大的现状,为达到提高泵效、减少能耗的目的,现场跟踪分析不同参数井生产状况,对井下工艺实施优化,提出了实行合理泵径、长冲程、慢冲次的生产参数以及下泄油器、泵底部安装防磁固定凡尔球座等措施,随着产液量下降,逐渐调整泵径,由原来的Φ44泵逐步调整为Φ38,下步陆续调整为Φ32泵,通过不断完善井下工艺,实现生产工况的最佳配置,提高抽油泵的充满程度,减少抽油泵来回往复的无用功。
通过加强功图、液面数据的测试,加深沉没度低的油井泵挂至油层中部,改善供液情况。
4 加强日常管理
(1)做好油井清防蜡,减少油井耗电量 张强作业区原油粘度大,凝固点相对较高,油井采取热线加温方式生产,主要起清防蜡和改善原油流动性的作用。日常生产中密切跟踪油井单井产量,发现油井产量变化时,及时安排上井测试,对比功图、液面的变化,发现载荷有明显增加时,立即调大热线电流,彻底融化井筒内的原油,保证原油顺利流动。
(2)加密监测,及时检泵 通过加密功图液面测试,对泵漏或者管漏的井及时进行维护作业恢复正常生产,2013年张强采油作业区共采取维护作业6井次。
(3)摸索实施更为有效的套管气管控方法 我们在以往摸索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气量、沉没度和产量大小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平稳控套与定时放套措施,累计调整控套与定时放套13井次,使套管气管控更加合理有效,实现油井平稳生产。
(4)合理安排低产井间开周期 强1块边部和部分Ⅰ油组油井随着油井的生产,单井产量和液面会不断降低,根据液面及产量变化情况,对日产油在3t以下的强1-50-24等9口井实施了间开生产,在保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节约大量电能,大大提高了泵效,系统效率。
5 实施效果及评价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强一块2013年上半年累产原油25252t,完满完成了茨榆坨采油厂下发的指标,年抽油机系统效率测试数据为14.9%,比2012年的14.1%提高0.8个百分点。今后,我们将按照厂里的工作部署,在做好基本维护管理工作的同时,通过调整抽油机型号、冲程、泵径、上变频控制柜等措施实现系统效率的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