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卫校“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2016-03-13郭玉龙卜红彦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天水74000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天水74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奖学金

郭玉龙,卜红彦(.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000;.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000)

浅谈中职卫校“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郭玉龙1,卜红彦2
(1.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2.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中职卫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

近年来,随着卫生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职卫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综合素质偏低,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性格、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不少缺陷。“问题学生”比例的增加,严重影响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以及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1]。管理和教育转化这些“问题学生”难度大,班主任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付出更多的情感。本文就如何有效帮助和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促使他们转化进行探讨。

1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问题学生”大多是初中时期的差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而且品德和行为方面也存在问题。多是长期在教师和家长的责怪声中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家庭教育重视不够以及父母离异疏于管教等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为:文化基础薄弱、对医学知识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上课随意说话、睡觉、看小说、玩手机,在学校里混日子、逃课甚至夜不归宿到网吧打游戏;无视校纪校规,自觉性、自制力差,常因一些小事引发打架事件;易冲动,道德观念淡薄,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存在自卑、冷漠、对抗等心理问题。

2 班主任坚持不懈地探索,艺术地引导和转化“问题学生”

2.1以学生为本,班主任主动适应“问题学生”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要求学生适应学校和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式,导致学生的很多问题被有意无意地隐藏起来,班主任很难及时发现,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主动权,问题的解决更无从谈起。为此,班主任应以学生为本主动适应“问题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采取最合理的方式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引导,为有困惑的学生疏通。班主任主动适应“问题学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一种创新、一种远见,也是正确引导学生的前提。这样的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班主任才能牢牢把握住转化“问题学生”的主动权。

2.2表扬和肯定“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很少被同学、教师及家长正确对待过,因而内心压抑、自卑。班主任应该摒弃对他们的成见,帮助“问题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作为班主任不要吝惜对“问题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班主任评价“问题学生”时,如果只关注其缺点,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就会与学生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班主任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则会认为自己在班主任眼中一文不值。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问题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育持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育效果。“问题学生”易犯错误,犯了错误必须批评,但批评时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问题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期待,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及后果[2]。“问题学生”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其在激励中不断进步,自觉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转化。因此,积极主动地表扬和肯定“问题学生”,是转化“问题学生”的起点。

2.3“堵”与“导”有机结合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堵”的方式,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以减少“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堵”的方式可降低“问题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但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容易导致师生矛盾激化,增加教育阻力,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和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问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堵”必须与“导”有机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导”为前提,多“导”少“堵”。例如,班主任发现“问题学生”上课或自习课上玩手机时,没收手机并责令写检查和按制度扣操行分3~5分,这就是“堵”。学生没有了手机会影响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就主动来要手机,班主任可顺势“导”并提出要求:手机可以拿回,但何时能拿回则取决于“问题学生”在今后两周甚至更长时间的表现。这样通过“导”让“问题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明辨是非与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2.4以学校或班级活动为载体,促使“问题学生”转化

“问题学生”存在缺点、毛病,但他们也有某方面的特长,当学校举办跳绳、拔河等团体竞赛活动时,班主任要积极支持有特长的“问题学生”参加,以活动为载体,为“问题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问题学生”一旦在竞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就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而被同学尊重,进而产生上进心,也就起到了转化作用。以学校或班级活动为载体,让“问题学生”得到成功体验,促使他们转化。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正是“问题学生”走出困境的契机,也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完成“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关键。

2.5利用操行分和奖学金评定转化“问题学生”

传统的操行分评定是每学期末根据班级日常记录得出每个学生的操行分,“问题学生”往往操行分较低而与奖学金无缘。应改变这种评定办法,在新学期开始时将“问题学生”的操行分拟定为100分,由班干部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问题学生”的日常表现,学期末班主任依据学校学生操行评定制度及班规,结合“问题学生”本学期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际操行分。奖学金评定要对“问题学生”降低门槛,只要“问题学生”实际操行分较上学期提高10分以上且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就有资格获得奖学金。为防止“问题学生”获奖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再次犯错,奖学金应采用一次评定分两次发放的办法,即评定后先发放一半奖学金,剩余的一半视学生以后的表现在学期末发放,可起到既奖励又约束的双重作用。这样,“问题学生”为了保持操行高分获得奖学金,就会自觉地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这也是班主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的体现和对他们进步的肯定。事实证明,操行分和奖学金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转化“问题学生”的作用。

2.6建立家长电话请假制度,杜绝“问题学生”夜不归宿现象

“问题学生”往往会编造充足的理由向班主任请假回家,同时对家长撒谎说在校学习,其实夜不归宿在网吧打游戏。学生夜不归宿令家长十分担心,令班主任头痛,害怕学生在校外惹事。要想避免“问题学生”夜不归宿,班主任不妨在班级建立家长电话请假制度,学生离校或回家前由家长代学生打电话向班主任请假,学生写请假条并说明理由,经班主任批准后方可离校。这样,班主任就不需辨别学生请假的理由是真是假,也可减少学生请假的随意性,杜绝“问题学生”夜不归宿现象。要贯彻和落实这项制度,班主任必须紧密联系“问题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需防止学生找人顶替家长,要求班干部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这项制度不能仅针对“问题学生”,必须在全班范围执行,否则“问题学生”会因不能一视同仁产生抵触情绪而影响制度的实施。

总而言之,“问题学生”只是相对的,与好学生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转化成好学生,对于未成熟的中职生更是如此。班主任只要全面评价“问题学生”,就会发现传统意义上的“问题学生”并不一定都是真实意义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往往可塑性很强。班主任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积极创新,必然能找到适合各类“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更好地转化“问题学生”。

[1]狄海英,张绍进,陈耀丽.中职学校行为失范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3):44.

[2]刘拓.论批评教育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2011(4):1.

G40-058

A

1671-1246(2016)01-0038-02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奖学金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浅谈普通高中不良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加强正面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