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03-13吉林省临江市光华中学邢丽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8期
关键词:劳技劳动创新能力

吉林省临江市光华中学 邢丽荣

有人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复合人才,应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使学生成为“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要求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师生中形成了追求升学、追求分数的不良传统和习惯,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难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低下,不适应时代需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尽人意,好多学校的劳技课出现不开或少开现象,特别是到了九年级,劳技课程早已被移用于其它学科教学,更谈不上利用劳技课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激发创新潜能。

2.提倡自主学习,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必须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如果我们把每件事都手把手地教学生,那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现学习、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又如何培养?只有在课堂内,提倡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精编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造素质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指出:“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需要实践,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更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术操作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的生命。劳动方法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提高,则更离不开实践。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形成观察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活动中做必要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有些问题教师讲授几次不能解决,学生往往经过实际操作,很快就掌握了。而技能情感的形成,要在战胜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经受失败和考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后才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精编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造素质。

4.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此时,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个个聪明,创造力人人都有,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思想火花,用微笑、赞许的目光等身体语言,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想法、回答,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要承认学生兴趣、性格的多样性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出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劳技劳动创新能力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热爱劳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