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2016-03-13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第一幼儿园郭红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师应区域幼儿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第一幼儿园 郭红丽

区域活动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幼教界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方式,它大大弥补了以往教育中以集体活动为主所造成的局限性,旨在给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有的地方称之为“个别化学习”,它是在自由快乐中游戏去发展幼儿的能力。常见的区域有: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沙水区、运动区等。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自主学习性质的游戏形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引导幼儿一步步按教师的思路去完成活动,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材料中,由幼儿自己设定选择目标、规则、方法,在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已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困难挑战。所以,教师的指导与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不重视区域活动的指导,在指导策略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是多数教师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并不能真正去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只是教教孩子做这个、弄那个,指导起来随意性大。

二是教师在区域活动时能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不能深入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对孩子的发展状况也是漠视的多。

三是教师的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些什么,想干些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

四是目的性不明确。教师只是为了按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求去安排活动,不明白自己投放的材料所达到的操作目的是什么,应该发展幼儿的哪方面能力,活动结束草草收场,没有实效性。

可见,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否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是制约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出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到底应该在何时介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才能有助于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从而使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以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其个性与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师指导

小班幼儿年龄小,指导次数、时间可相对频繁些,理解语意的能力差,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通常以妈妈、姐姐式的身份介入,会给幼儿以安全感,信任感;中班幼儿语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语意的能力逐渐增强了。教师就要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抛给孩子们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二、根据幼儿活动表现的教师指导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过程是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通过幼儿和材料的不断作用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让他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活动的内容,熟悉每一区域材料的功能,使用方法,对班中每一位幼儿操作使用的情况要心中有底,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有的放矢地观察,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引导。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最佳时间

幼儿进入区域开始活动,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通过观察,达到了解。教师要相信孩子,幼儿并不是一些什么都不懂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在幼儿活动的中途,切勿随意地去干扰。这样会打断幼儿原有的思路,使原本富有创意的想法因为一个正确答案的告知而终结。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困难时,教师应给予直接的帮助和支持。而当幼儿快失去信心时,要及时介入,指导和帮助,重新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幼儿遇到的困难,根据幼儿的需要采用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和幼儿一起解决困难,产生一个新的探索火花,活动得以延续下去。

四、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的指导方式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遗传、环境、教育因素的影响,对象个体的差异构成多种多样的人群。就儿童而言,年龄越小,差异越大。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不同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不同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承认差异,认识差异,尊重差异是因人施教的基本前提。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允许甚至鼓励他们与众不同,引导每个幼儿在发展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缩短水平上的差异距离。耐心等待,善于引导是因人施教的根本保证。要给予适合个体差异的介入方式,指导行为。

总之,区域活动这一学习方式正在被各所幼儿园普遍接受并运用,成为一种幼儿进行特定学习的活动。因此我们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介入幼儿的活动,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区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分割区域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区域发展篇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