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个体系”建设打造现代渔业生产基地
——肇东市大似海渔业生产基地
2016-03-13
强化“三个体系”建设打造现代渔业生产基地
——肇东市大似海渔业生产基地
一、基本情况
肇东市大似海“互联网+”名特优水产品高标准示范基地位于松花江上游北岸的涝洲镇新江村,在哈尔滨市1小时经济圈之内。养殖面积2648亩,其中池塘面积580亩;大水面2068亩。养殖品种以鳜鱼、黄颡鱼、大白鱼、鲟鱼等名特优为主。几年来,坚持打造“互联网+渔业”,推动现代渔业生产体系、现代渔业经营体系、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设,建成了集渔业标准化养殖生产、名特优品种繁育、休闲渔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园区。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建设现代渔业生产体系
投资385万元,建成一座2000平方米阳光温室大棚、一座面积800平方米的箭馆及面积550平方米的办公室、场房,改造场区房屋800平方米,修建码头等设施240平方米,修建配电室40平方米及线路改造1500米,对380亩养殖池塘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清淤200亩,改造成越冬池塘220亩,池塘堤坝护坡4000平方米,建设封闭循环式供排水系统600米,实现单排单注,修建1.3公里混凝土道路,场区硬化2200平方米,埋设高低压地缆线1500米。
投入资金260万元,对基地休闲度假区进行改造。
合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引进雅罗鱼苗10万尾,养殖面积20亩;主养黄颡鱼面积70亩,孵化苗种100万尾;培育六须鲶苗种50万尾;套养鳜鱼、大白鱼60亩;引进龙盐鲫鱼苗种10万尾,示范推广面积20亩,养殖商品鸭1.2万只。
(二)建设现代渔业经营体系
示范基地与周边水产养殖场户采取合作经营方式,生产环节统一管理,购销环节统购统销,稳定销售价格。由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销售模式转变,依托网上营销店铺和微商平台,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开发私人定制高端水产品,提高水产品附加值;配合线上搞好线下的产品体验宣传、推介销售。变水产品秋季集中销售为四季均衡上市,养殖“两茬鱼”,抢占5至8月水产品市场;将池塘秋季出池滞销或价格低廉的水产品投放到基地的大水面中循环养殖,轮捕轮放。
(三)建设现代化渔业产业体系
重点打造绿色有机水产品品牌,进一步叫响“大似海”牌水产品;细化养殖水域分布图和技术模式图,明确每个养殖水域从放养到捕获的全程标准化技术;统一规范水产品质量追溯内容,做好“三项记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综合性的休闲渔业,与黑龙江电视台合作,进一步创响“肇东市大似海冬捕文化节”。
三、关键技术模式
(一)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产力
运用智能化现代渔业信息管理系统,科学调整饲料的投喂量,调整饵料结构,实现智能控制,节省饲料25%,使鱼类生产成本从4.2元/斤,降低到3.9元/斤。智能管理使人工费用减少了50%,同时对水质、水温、氨氮含量、溶解氧实现全天候检测,有效地控制鱼类病害的发生,降低了渔业生产成本。
(二)实行绿色无公害健康养殖生产
严格实行水产健康养殖操作规程,根据养殖品种坚持使用颗粒饵料精准组合投喂,细化投饲区域、投饲设备、投饲时间、投饲次数及不同养殖期的投饲率。基地按养殖生产需求标配增氧设备22台套、投饵机19台套,在投饵区使用微孔增氧设备。采用“底排污自溢系统”,每隔5-15天排污一次。鱼病防治以生物预防为主,夏季每十天全池泼洒生物菌调节水质;每七天用“氟底安”或“安消”在投料点进行消毒,做到正确诊断、科学用药、最少用药。
(三)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互联网、物联网+渔业”管理系统,与国家“鱼水云”渔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实现鱼病远程诊治、养殖生产作业视频监控、渔技在线服务、水产养殖环境监控,养殖生产智能化操控。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产地环境有监测、技术操作有规程、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质量有承诺、产品流向可跟踪”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
四、经济效益分析
基地总产鱼240吨,渔业总产值实现860万元。170亩特色品种养殖池塘,可年产名特优产苗种200万尾,商品鱼60吨,产值可达180万元,实现利润40万元,较常规品种养殖增加利润40%。
利用2000亩大水面开展肇东市冬捕文化节,大大提高了常规品种鱼的附加值,个体10斤重的花白鲢夏季池塘销售价格8元/斤,而冬捕时销售价格25元/斤,仅2015年大似海冬捕商品鱼20万斤,销售收入300万元,是池塘集中出池上市收入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