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合作闯市场 渔业经济显活力
——巴彦县源泉养鱼专业合作社
2016-10-20
调结构转方式专栏
团结合作闯市场渔业经济显活力
——巴彦县源泉养鱼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巴彦县源泉养鱼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11年,由王兆丰等10人发起设立,注册资金250万元,养殖面积1100亩。目前已经发展至社员36人,养殖规模2200亩,年产量达到2000吨,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哈尔滨市先进合作社。合作社以优质鱼种、成鱼生产为主,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以方正银鲫套养团头鲂为主要养殖模式,养殖产品质量效益比较突出。
二、主要经验做法
在服务和管理上主要做法是“五统一、一服务”和建设“一个基地”。
(一)“五统一”
统一引进优质良种鱼苗。既保证鱼苗的质量,又节省社员成本,每万尾鱼苗节约50元左右。
统一采购饵料及渔需物资。统一按需进货,解决了社员养鱼生产所需,降低费用15%以上。
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集中清淤600亩以上,便于雇到大型机械,保证工期、保证质量。
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购进必须的鱼类防病用药以及水体改良剂等,每年为社员节资5万多元,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养殖产品实行统一销售价格,订单销售;在销售过程中,面积小的社员优先出池上市,面积大的用以补缺,每年为会员增收50万元以上。
(二)“一服务”
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
一是“请进来”。每年请省、市、县水产专家讲课。
二是“走出去”。组织社员到养鱼发达地区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三是“传帮带”。请本社的“土”专家传经送宝。
四是“送真经”。合作社开展集中培训,帮助社员系统地掌握与时俱进的养殖技术。
五是“找上门”。对个别社员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开展现场指导服务。
(三)建设“一个基地”
2015年,合作社立足于建设方正银鲫养殖基地,通过总结经验,制定出了“源泉方正银鲫套养团头鲂高产养殖模式”,重点发展方正银鲫养殖。2016年全社发展方正银鲫养殖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50%以上,其中方正银鲫鱼种培育150亩、方正银鲫成鱼养殖350亩,500亩方正银鲫精养全部套养团头鲂和板黄;方正银鲫套养面积600多亩,同时还进行黄金鲫等养殖100多亩。
三、关键技术模式
(一)池塘及设备配备
池塘面积5—20亩,蓄水深度不低于2.5米。
鱼种池和商品鱼池每5亩配增氧机1台;20亩以下10亩以上池塘可以配备1台150W的投饵机,10亩以下配备1台90~120W的投饵机。
应用“互联网+渔业”,使用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手机实施24小时监控。
(二)鱼种、成鱼放养模式
方正银鲫鱼种培育套养团头鲂养殖模式放养情况表单位:亩
方正银鲫成鱼养殖模式放养情况表位:亩
(三)精准、精细化管理
生产中,社员每天晚间了解第二天天气情况,依据天气决定开增氧机时间、时长,以及投饵量的增减。
(四)投饵
方正银鲫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3%,投饲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摄食强度进行调整。日投饲次数2次~4次,每次投饲持续时间30~40分钟。
(五)日常管理
每天巡塘不少于2次,清晨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发现浮头或鱼病及时处理,投饲与施肥时注意水质与天气变化;下午清洗饲料台时检查养殖鱼类吃食情况,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记录。
定期注水,每隔10~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
换水排水,在盛夏季节达到最高水位,每次最大换水量不超过池水的1/3。
(六)病害防治
生产工具使用前和使用后均进行消毒或暴晒;消毒工具的药物有高锰酸钾100ppm,浸洗30分钟;食盐5%,浸洗30分钟;漂白粉5%,浸洗20分钟。
发病池的工具单独使用。
鱼苗、鱼种下池前进行药浴消毒;每隔10—15天交替使用含氯制剂或碘制剂泼洒养殖水体;采用食台药物挂袋,池塘挂袋的用药量为全池泼洒量的20%~30%。
四、经济效益分析
(一)方正银鲫鱼种培育套养团头鲂养殖模式
单产705公斤,亩效益不低于3000元。
方正银鲫鱼种培育套养团头鲂养殖模式收获情况表单位:亩
亩投入6000元(饲料4000元、鱼苗700元、水电费400元、病害防治300元、人工及其他600元)
(二)方正银鲫成鱼养殖模式
单产1300公斤,亩效益9000元。
方正银鲫成鱼养殖模式收获情况表 单位:亩
亩投入8000元(饲料6100元、鱼苗700元、水电费400元、病害防治300元、人工及其他500元)合作社年产优质鱼种1000余吨、商品鱼1000余吨,最好养殖户单产达到3000斤,亩效益(方正银鲫)1万多元。平均亩产不低于2000斤,亩效益不低于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