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损伤60例诊治分析

2016-03-13郭晓荣杨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脏器休克输液

郭晓荣,杨平

腹部损伤60例诊治分析

郭晓荣,杨平

(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甘肃泾川744300)

目的总结60例腹部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0—2015年收治的60例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3例因手术不及时死亡,2例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6例,2例再次手术,4例保守治疗。存活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腹部损伤病情复杂,只要救治得当,手术及时,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腹部损伤;外科手术;失血性休克

腹部损伤对于普外科来说属于常见疾病,多数患者表现为多脏器及多部位的合并性损伤。有些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有些病情发展迅速,若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引发严重感染、大出血、呼吸衰竭甚至威胁生命。腹部损伤伤情一般较为复杂,给医师对病症的判断带来很多困难[1]。笔者收集了我院2000—2015年收治的60例腹部损伤患者资料,对其致伤原因、诊治经过、手术合并伤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腹部损伤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31岁。伤后0.5 h~7 d就诊,平均5 h。伤口种类:开放伤12例,闭合伤48例。致伤原因:车祸24例,摔伤22例,刀刺12例,击打2例。

1.2 损伤种类

脾破裂31例,肝破裂13例,胃破裂6例,十二指肠破裂4例,小肠破裂20例,结肠破裂5例,胰腺损伤2例,膈肌损伤3例,肾挫裂4例,膀胱破裂1例,后腹膜血肿8例。并存伤:头颅颜面损伤11例,胸部外伤12例,脊椎损伤5例,盆骨骨折5例,四肢骨折7例,其他部位损伤9例。

1.3 手术及治疗情况

行脾切除31例,肝修补13例,胃修补6例,十二指肠修补4例(十二指肠憩室化1例),小肠修补或吻合20例,结肠修补或吻合5例,胰腺修补2例,膈肌修补3例,膀胱修补1例,系膜血管出血缝扎8例。术中发现多脏器损伤18例,胃肠道多发性破裂6例。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10例,20例伴有其他部位损伤,予以手术或其他治疗。

1.4 治疗结果

6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3例因手术不及时死亡,2例术后短期内死亡,均因失血性休克。近期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4例,术后腹腔再出血2例,伤口感染或液化9例。3例再行腹部手术:腹腔出血探查2例,胃出血重新结扎止血1例。腹部创口II期缝合7例。55例患者治愈。

2 讨论

2.1 尽快做出临床决策

腹部损伤依伤口状况分开放伤和闭合伤,依损伤器官性质分实质和空腔脏器伤。实质脏器伤造成内出血或血肿,简称血腹,表现为血容量不足引起休克等[2];空腔脏器伤导致胃肠道破裂引起腹膜炎,表现为腹膜刺激症,因可能有气体逸出,简称气腹,同样也可因血容量减少和毒素吸收引起休克。本组14例两种损伤同时存在。医师既要注意腹部情况,也要注意全身多发伤的处理,尤其是车祸伤。救治时急而不乱,多学科协作,措施有序得当,对危重程度做出评估。对于需紧急手术者,应建立绿色通道;对于需观察者要确定观察内容和时限。开放伤患者就诊早,而闭合伤患者就诊可能较迟,对此更要重视。个别患者创伤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影像学检查可为阴性,不能对其放松警惕。

2.2 对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刻不容缓

本组患者内脏出血比例高,常处于休克状态,甚至血压可能为零。遵循抢救—诊断—治疗原则,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早期、快速、足量输液。对中度休克者输入2 500~3 500 m l等渗晶体液。液体输入量不但要补充原有的体液丢失,而且要补充血管的渗漏和容剂的扩大,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应用小容量高张盐起效快,在持续输液期根据情况调整液量,并加用代血浆和血液。休克越严重,液体输入量越应超过丢失量,并是失血量的3~5倍,称过量输液。对于过量输液,医学界存在争论,有学者认为过量输液可导致术后增重,组织水肿,增加并发症[3]。笔者认为大量出血者过量输液是必要的,当然在血容量补足后要控制液体量,并设法排出体内多余液体,预防并发症;在大量补液的同时,若出现威胁生命的低血压时,不论低血容量是否纠正,均应果断使用升压药。

2.3 尽快明确腹部损伤的定性、定位

有人认为开放伤反正要做手术,术前不必做腹部检查,这是欠妥的。不论是开放伤还是闭合伤,都应做术前影像检查,以大体判断失血量、出血部位、是实质脏器还是空腔脏器损伤,有利于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危重程度评估和必要的病情告知。X线检查若有气腹症,说明患者有消化道破裂,应立位检查,无法站立可用半卧位,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B超可发现腹腔积液和实质脏器破裂,但有一定误差。CT比B超更精准、快速、便捷,应为首选。本组腹穿60例,40例为不凝血,12例为浑浊液,2例阴性,腹穿的主要目的是判断穿刺液性质。尽管做了以上检查,其检查结论也只能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要把伤情想得更复杂,以免被动。

2.4 及时手术

救治失血性休克要在抗休克同时迅速诊断出血部位、控制出血情况并进行手术治疗,用时越短,成功率越高,但对病情危重不能承受手术的患者并不适用。本组3例因延误手术时机导致死亡。安排手术应有轻重缓急,如有血气胸者,应先对其进行胸部处理如闭式引流,以改善患者呼吸状态;有颅内出血危及生命者宜先行手术;有些手术可与腹部手术同期先后进行,具体视患者耐受情况而定。剖腹探查常被患者误以为实验性手术,应向患者解释,消除误解,强调其在外科抢救中的重要性,劝其接受。剖腹探查可找到损伤部位,凝血块集中处一般是出血部位,而纤维蛋白沉积最多或网膜包裹处往往是空腔脏器穿孔所在[4]。先处理出血,再处理其他损伤。对于空腔脏器损伤,要想到贯通伤的可能,往往是“偶数穿孔”,除了入口,还可能有出口,而且肠管迂回曲折,一处刀伤可能有多个损伤部位。细节问题的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2.5 全身多处损伤时如何诊治腹部损伤

本组全身多处伤30例,全身多处伤可掩盖腹内伤表现,诊治难度增加。如患者颅脑损伤后因意识障碍不能提供腹痛的自觉症状;胸部损伤后明显的胸痛和呼吸困难使患者注意力被吸引到胸部;盆骨骨折、脊柱骨折可伴有后腹膜血肿,引起腹痛、腹胀等。对此类患者,要勤观察其腹部体征,加以必要的辅助检查,防止漏诊。

2.6 再手术分析

1例肝修补和1例脾切除后,引流管出血较多,再次手术探查无活动性出血,实为凝血机制异常所致的创面出血,经加强止血措施后出血停止。我们还遇到切口呈“出汗样”渗血者。这与大量失血和创伤引起的凝血因子消耗有关,而急救时主要输入晶体液,导致凝血因子稀释和缺乏,库存血也缺乏凝血物质,故应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血浆和红细胞以1∶1或1∶2给予。输血浆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凝血因子。7例伤口感染者经换药后再次行腹部创口II期缝合,其腹部损伤污染可能较严重,要做好术中伤口处理。

2.7 思考

脾破裂占腹部钝性伤的20%~50%,死亡率达3%~22%。抢救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虽然脾切除能救命,但脾切除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尤其是儿童易发生凶险性感染。本组脾片移植3例,数量偏少,今后应选择1~2级脾损伤患者,实施各种形式的保脾手术。此外,二十多年来外科界提出选择性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危重患者,以改善预后,尤其是腹部损伤。严重创伤患者,生理潜能已濒临耗尽,若再施行创伤性大的手术,即使技术上能够完成,患者也终会因生理潜能耗竭而死亡。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救治成功,应用简单快捷的手术措施控制伤口出血和污染,快速关腹,转入ICU进一步复苏,此外还应适时对患者施行再次手术以对受损脏器进行确定性修复。

[1]李勇.闭合性腹部损伤6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48.

[2]金铭亚.63例重症胸、腹部损伤的早期救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3(9):114-115.

[3]江学文.腹部损伤76例诊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9(6):101-102.

[4]王晶.闭合性腹部损伤52例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0,33(31):6075-6076.

R656

B

1671-1246(2016)19-0146-02

猜你喜欢

脏器休克输液
一例由大网膜破裂致多脏器粘连导致牛死亡的病例浅析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谨防过敏性休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达古雪山巅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颈枕输液袋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