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3潘福勤刘建辉周静李琦刘孟媛
潘福勤,刘建辉,周静,李琦,刘孟媛
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潘福勤,刘建辉,周静,李琦,刘孟媛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
从课程建设思路、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着手,对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进行探讨,为其他即将建设的课程提供借鉴。
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资源共享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启动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我们以此为契机,着手进行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工作。本文拟从课程建设思路、课程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进行初探。
1 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是力求在原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针对学习者的相关需求,充分考虑后续口腔临床专业衔接课程及口腔临床岗位的需要,融合牙体、牙列学等解剖知识与临床应用,引入临床化技能培训内容,如各类牙形态的雕刻、临时冠制作、调等,同时兼顾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来选取教学内容;开发出相配套的立体化教材,并科学设计学习项目,进一步分解成学习任务,开展任务引领性的体验式教学,力求理论与实训一体化;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网络化教学;构建立体化考核评价模式,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以及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评价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把本课程打造成既适应全程专业教育,又适应远程培训继续教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
2 课程资源建设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资源建设是重中之重,是后续建设工作的基石。为充分了解各类学习者对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课程的资源需求情况,在前期我们进行了资源需求情况调查,并根据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资源建设。具体如下。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课程基本资源应系统、完整、科学,主要包含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日历、教案、电子教材、PPT、教学录像、考核方式和参考资料目录等。在本课程的基本资源建设中,教案、电子教材、PPT按学习项目组织,每个学习项目均配有知识目标与知识要点、临床应用、临床病例、在线作业系统等。知识目标与知识要点可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提纲挚领地把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临床应用、临床病例等资源,可将本课程枯燥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工作相联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线作业系统便于学生在线自我学习与检测,同时授课教师也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课程内容按尽可能小的知识点进行切分,并按各个知识点制作微视频,以利于学习者及时消化重点、攻克难点,增强持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1]。
拓展资源主要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是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考虑到不同层次学习者对资源的需求情况不同,本课程拓展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实验演示系统、临床病例库、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培训系统、在线作业系统、在线试题系统、在线答疑讨论系统等。其中,实验演示系统可以将复杂的牙体雕刻技术清楚地、多角度、慢速呈现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反复点播观看所要学习的操作技术,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培训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历年的笔试大纲和真题,并部分附带精讲解析,有利于学习者顺利考取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在线答疑系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可以在线自由顺畅地进行完全透明公开的交流,及时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生持续学习的信心。
3 牙体解剖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建设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之前,先确定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整理相关资源素材,选择合适的课程平台,并按照课程搭建的操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牙体解剖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是以泛雅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依托搭建的。泛雅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界面简单,并支持PC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访问与学习。同时,该平台能够实现在线测试、在线答疑讨论等,另外还具有强大的成绩管理系统,能详细记录每位学习者的任务点完成情况、视频观看详情、讨论详情、访问详情、作业考试统计等,各项在线活动可根据情况设置权重比例,并给出综合成绩。
牙体解剖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时,还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等不同,导航设计尽量简洁明了,便于学习者查阅和学习;学习内容要分层次呈现,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基础及学习目标进行系统化学习,或通过资源列表进行自选式学习[1]。
4 课程评价方式
为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本课程构建了立体化考核评价模式。考核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45%)和终结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55%)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平时小测、实验报告、实训作品、课堂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方面的考核。其中,在线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主要考核学生网页访问情况,视频、课件等资源点播情况与在线讨论参与情况,由成绩管理系统根据学生各个环节的参与和完成情况统计生成。在线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每个项目学习后都布置相应的作业,根据学生在线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平时小测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主要检测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学习效果。实验报告与实训作品成绩分别占总评成绩的5%和10%,这部分考核评价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勤与课堂表现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考核学生的出勤率以及知识口头运用与表达能力。课程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考核,其中,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30%,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实践操作方式,占总评成绩的25%。从以上可以看出,本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由口试、机试、笔试、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组成;评价主体多元化,由机评、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组成。从而构建了优势互补的多维度、综合性、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增强了课程考核的评价效果,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综上所述,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持续丰富与完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网站利用率,才能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口腔医学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方献:
[1]姜翠玉,吕志凤,徐永强,等.有机化学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3):1-5.
[2]王冠凤.构建立体化考试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改革[J].成人教育,2012(10):75-77.
G423.07
A
1671-1246(2016)19-0129-02
沧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牙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4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