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艺术的生命课堂
2016-03-13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
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 李 妍
生命课堂: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形成有智慧和德行的人。
从教师的角度思考生命化课堂,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的互动交流,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被激发。要尊重每个生命个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学会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以下是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反思和对生命课堂的理解。
一、以学生为本,改变“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中小学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缺失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达到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
课改虽然已经开展很长时间了,可是许多教师还是喜欢“老师教,学生学”这样的授课模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对美术的兴趣会越来越淡,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版画教学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版画的特点是制作简单、省力、易学、费用低廉,而效果很好,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制作。通过作者制版、刻板、印制个过程来完成,可培养孩子眼、手、脑的协调性。
版画是运用凸凹的原理来进行表现的,授课的难点在于阴阳的转换,黑白的变化。这是版画的基本技法,也是难点。我在进版画教学时,曾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制作前,我讲了很多注意事项,可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错误状况仍然不断出现。在学生做错时,教师不能一味指责,这样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我提醒他们在制作中在不断的进行自我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积极地寻找成功的方法。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摒弃绘画的模式化
美术教育应以美术手段引导学生去认知世界,感受世界,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素质教育手段。一切美术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他们一种认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术教育,个性和创新精神是永恒的主题。在平常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受固有模式影响,常以简笔画进行绘画表现,违背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
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美的表现第一是感知。让孩子们用心去体会,用眼去观察。孩子在观察,认识和体验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审美感受。我们在观察具体事物时,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风景,都会有着不同的体会。同样是一处风景或一个小动物。每个孩子的观察和体验都是不同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去让其感知过程,而不是直接把固定的造型提供给孩子,让孩子用固定的造型去表现。孩子就是照本宣科,临摹下来而已。自然就不能从内心获得真正的启发和受益。没了感知的作品是缺乏生命力的。是很难表达孩子内心感受过程的。这就是简笔画对于美术教育的坏处。纯粹的灌输式教学培养不出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的人。还会培养出对简笔画的依赖性,老师不教,孩子不会画画,畏惧画画了。能画的孩子画出来的画也都是在所画事物上都是一个表情,一个姿势,一个动作。而随着年龄和认知的发展,孩子笔下的某一种根深蒂固的简笔画模式,还是存在着,很难去改变。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孩子的参与性。感知力得到充分的参与,所画出的画作就绝对有生命力。在画画时,学生经常画到树,学生笔下的树延续着在幼儿园学过的“树干”“树冠”的图形,而不去认真观察并知觉体验树的特征,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今后美术学习里表现能力发展的进程。于是,在教学中,我先让观察校园里的树,直观感受树的高大粗壮,干枝叶的组成关系,又通过各种树的图片强化真实形象,自然而然的去淡化学生头脑中先入的简笔画形象。引导学生反思,树是千姿百态的,画树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启发学生有个性的表现树。
三、在课堂中尊重每个学生,拒绝评价的单一性
曾经,我想把班级里每个学生都变成优等生,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个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没有道理的。我为什么要把音乐家变成文学家,我又为什么偏要把数学家变成艺术家,我固执得期望每棵小苗都长成参天大树,可是在人生这片茂密的森林中,需要的不仅是笔直的白桦树,挺拔的松树,也许更需要红灌木的点缀。我开始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不仅拥有独一无二的外貌,更有独一无二的灵魂和思想。理解和尊重,才是发展每个孩子的重点所在。
课上评价环节是美术课不可缺少的,不少教师往往是只表扬班里最好的几幅作品,人员基本也是固定的,长此以往就会挫败大部分学生的上进心,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上评价学生时要重视学生心理和能力差异。要用儿童的眼光去解读学生作业,优生提高标准,优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寻找进步点,发现闪光点。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肯定每一个孩了,因为每个孩子的画面都有闪光点。
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绘画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如果长期得不到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他们将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的激情。对这些学生,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评价中的人文关怀。不必拘泥于作业最后效果的评价,而应该对学生的绘画或制作过程给予关注,体现出对学生成功的赞赏和对过失的宽容。
观念变,教学才能变,教育才会有生命,孩子们才能有发展。只有把握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收获的将是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满心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