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
2016-03-13广西德保县德保初中周珍义
广西德保县德保初中 周珍义
应试教育的桎梏以及经济水平的落后导致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出现了许多的学困生,并局限了该地的经济发展,长期的恶性循环加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同时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成,因此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得许多农村地区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之中往往处于消极的应付状态,机械地顺着老师的思维进行思考,这一点既阻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导致课堂效率急剧下滑。
(二)学习方法缺乏合理性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学习之中,很多学生并未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来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往往将学习视作自己的负担,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和家长的要求消极应付。
(三)学生缺乏自信心
自卑是农村学生的普遍心理,这一点不仅让学生局限于自己的思维圈中,还使其在进行新知识的吸收时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难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怯于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四)小学阶段基础差
农村地区得很多家长及老师不重视小学阶段的教学,因此很多的学生因为缺乏坚实的学习基础而难以跟上初中的教学节奏,另外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缺乏也使得许多初中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感觉困难重重。
(五)应试教育的局限
许多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采取单一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因此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父母对学习的不重视
长期的贫困使得许多农村父母认为外出打工挣钱才是改变自己和孩子命运的最佳途径,因此,既不愿意对孩子的教育如投入更多的资金,也并未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
(七)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
落后的经济使得农村地区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的缺乏以及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导致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低下,还无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长此以往学困生越来越多。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初中语文教需要重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了解学习对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之中变得更加的主动。
(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学习方法的缺乏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针对此类现状,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反思,以此来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和思维的局限,从而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
(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式教学
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时自卑的心理使其既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敢与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因此需要老师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通过私下的沟通与交流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重视小学阶段教育
小学和初中教育跨度较大,因此为了改变农村地区学困生的现状,需要重学小学阶段的教育,通过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来建立健全小学教育的设施设备,并通过提高教师招聘门槛来保证优质教育资源,以此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五)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
应试教育是导致农村初中语文学习之中出现学困生的重要原因,要想突破这一局限需要老师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加强多媒体教学仪器的使用并和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使其在学习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对父母的再教育
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落后的教育观念使得许多农村父母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因此,需要社会加强对父母的再教育,通过志愿者宣传活动来让父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从而尽量的减少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数量。
(七)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
教育资源的缺乏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出现学困生的根源,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建立健全农村的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一点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三、结束语
农村初中有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和学生主体,老师以及父母,社会有着共同的联系,因此,要想改善农村地区的教学现状需要社会各界作出共同的努力。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的,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老师则需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父母则需转变教育观念,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国家也应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以此来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