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5”循环课堂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应用探索
2016-03-1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陈 勇
为了真正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校结合学校现状,提出了“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多于30分钟,学生自主预习活动时间不少于15分钟,“30+15”课堂模式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课前预习、小组学习、分组展示、教师点拨、小组总结。
一、课前预习
我们都知道,预习是学习的开端,尤其是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其作用至关重要。为了把好教学的入口关,把每一节课备到最佳效果,我们同学科、同进度的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流程,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主备人与研讨者讨论、商榷形成集体备课最佳教案,每位教师可结合所教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宜的教学策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做到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对学生发展有利的知识得到有效延伸与拓展。在研究学生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每节课的下课前5分钟,利用投影仪布置下节课预习提纲,以便课后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查找资料,了解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小组预习、自主学习
上课的时候,教室里的桌椅可根据教学打破常规,分组集中摆放。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强弱组合,分组而坐。教师首先出示学习提纲,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各学习小组开始预习、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有意识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初步自主学习后各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提纲中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通过集体讨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答案。在这一环节中,彻底解放对学生的束缚,班级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超市,共享每个人的思考方法和成果。
三、分组展示
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展示自学的成果,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由主讲的角色转变创建开放式“30+15”课堂教学模式成听讲的学生。各组学生在讲台上讲解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过程,其他学生可以自由发问。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了,教师也可以进行启发或讲解,同时不断把问题抛给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同学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
四、教师点拨
“30+15”教学模式不是教师不讲课,而是把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再重复讲解。课堂上,教师要解决的就是本节课学生没有突破或掌握不到位的知识,以及随时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派生出来的各种学习问题,这就在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备课就必须提前预设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能力,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教师要根据课堂反馈出来的信息,不断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拓展知识视野。教师这些活动都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目的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五、小组小结
在学生充分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后,教师要在下课前几分钟,由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使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进一步明确,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也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得到反馈信息,在下一节课中做必要的强化或补充。最后把作业和下一节的预习提纲展示给学生,以备学生课下巩固和预习。
“30+15”课堂模式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填鸭式课堂模式,开创了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授方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教师的改革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