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托班幼儿在语言区的有效指导策略
2016-03-13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心幼儿园李欣新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心幼儿园 李欣新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充满灵性、活力的区域将会给幼儿一片更加自主、快乐的发展天空。语言区是幼儿园中常设的一个区,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延伸,是语言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语言区活动可以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语言的积极态度,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指南》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很多教师都感叹:语言区的开展真难,老师要一直在语言区指导,引导幼儿“说”,而教师一离开语言区,幼儿也就没有了“说”的愿望,渐渐的语言区里也就没人“光顾”了。可见教师如何帮助幼儿自主学习,采用哪些有效的指导策略很迷茫。根据托班的幼儿年龄特点我在语言区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用“示范法”对幼儿有目的性的进行培养
我们都知道,学龄前幼儿非常喜欢模仿,在年龄较小的托班来说,在语言区的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开展语言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比较少,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告知给他人。然而,在与周围人交往中,幼儿的语言由于受其认知发展水平以及语义、语法、语用等理解水平的影响,常常会出现“错误”和“创造”的语句。如果教师能正确对待这些,通过自身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示范与幼儿的练习相结合,给幼儿支持、鼓励及补充和修正的机会,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效地自我调整。
二、用“共同讨论法”引导幼儿对语言区活动的兴趣
要想让幼儿在语言游戏活动中产生较高的兴趣,有更好的全面发展首先应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语言游戏的关键。
因此在语言区中我针对幼儿的兴趣,设计了阅读区和语言操作区,还有表演角,建立了“小小电视人”的主题版,根据每周的活动主题或是通过与幼儿谈话讨论他们感兴趣的图画故事卡片插在里面供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看图进行复述;“故事大王”表演角里可以戴上头饰,拿着手偶对着小麦克风美滋滋的表演,表演后小朋友们也会通过讨论评选故事大王来得到相应的小粘贴,虽然有时语言很简短,但是孩子那种想表演的心情是需要老师激发并慢慢培养的;幼儿多种形式的语言区都可以和展开讨论了解他们的兴趣,进行适宜的创设,孩子们在这里自由看图书,有讲述的,有操作的、有表演的,乐趣无穷,这时教师更要注意创造机会,经常组织游戏后的讨论和评价,培养幼儿自己做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三、利用“激励法”激发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如在讲述《嘟嘟熊过生日》故事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来参加角色扮演的表演,初步的理解了故事的内容也不敢讲出来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来带上透头饰尝试表演小动物的动作吧,忘记了故事的内容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有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这样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在语言操作游戏《猜一猜》中,我提供了结合主题相关的小卡片和激励用的小粘贴,对于托班幼儿相对的更加有吸引力,幼儿在游戏与环境作用下,通过操作卡片,能认识卡片上动物或物品的名称,还能说出其特点,答对了用小粘贴作为奖励,在游戏过程中,大大激励了幼儿的想象力,在语言表达方面更有很大的提升,幼儿参与语言区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和积极的促进者,适时地对幼儿的回答报以有效回应,对幼儿的行为报以有效的引导,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同时,我们还应该发动家长也来共同关注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愿意提问、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做到有问必应,应必扩思,共同促进孩子的在语言表达方面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