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课标 夯实语文基础
2016-03-13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中心小学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中心小学 陈 信
做为一名从教20年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所谓万丈高楼凭地起,小学的语文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把握语文课标,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凭借,没有对教材融会贯通的深刻理解,就无所谓创造性处理教材。用新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教材,把握好语文新课程标准,呈现给学生赋有时代意义和价值目标的文本,让现有教材焕发新的活力,成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
一、教材是什么
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既是“例子”就不是连半个指头都不能动的“老虎”。教材是学科知识的一种载体,知识是实践者的心血和汗水凝成的,是实践者思维的火花留下的永恒的闪光,是历史的胎盘上长起来的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知识伴随着实践荡气回肠的故事,闪着夺目的光彩,走进教材。当它经过教师之手走向学生时,又怎能照本宣科生吞活剥?社会发展气象万千,学生个体色彩斑谰,要在学生与教材之间修筑一条传递知识的绿色通道,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实属必然。
二、如何把握语文课标,夯实语文基础
首先要掌握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凭借。没有对教材融会贯通的深刻理解,就无所谓创造性处理教材。正如特级教师霍懋所说:“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有法。”其次是质疑教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不迷信教材敢于向权威挑战,是教师再加工教材的初始阶段,也是教师创造性的体现。如何用新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现行教材,呈现给学生赋有时代意义和价值目标的文本,让现有教材焕发新的活力,成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联系学生经验,使教材变“近”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前使用的教材尽管在原教材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要把教材当成仍需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合理开发教材。只要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就要大胆超越,有些内容在教材中没有,但在实践中运用,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予以补充。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大胆删除。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来组织教学,使新知识的形成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使课程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
2.补——适当补充资源,使教材变“厚”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应致力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的新课题。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仅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即使纯知识的教学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开拓,由课堂教学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而引发开去,探寻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外学习资源中得到解决或再认。可以由书本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
3.调——调整学习内容,使教材变“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知识建构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产生积极内需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适当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大胆尝试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选择权放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评价方法,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4.创——创置实践活动,使教材变“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教学时可适当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因此,教师要多安排实践活动。如教学完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以后,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策划一次旅行活动。学生接到这样的任务兴趣盎然,放学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收集广告资料,精心设计……这种开放性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想办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多角度地寻求设计方案,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语文知识,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生活需要语文,这样更有助于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5.展——扩展学生的视野,使教材变“宽”
语文应该何去何从?在语文质朴的面貌中,如何才能让它的工具性真正发挥它的工具的作用?语文当为语文突围,从听说读写开始。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每学期的二十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扩展学生的视野,把语文和生活、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增大课外阅读量,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教科书是沉睡的巨人,要使教材这个“例子”充盈着鲜活的知识气息、跃动的生命活力走近孩子,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握课程标准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整合,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