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3-13广西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中心小学
广西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中心小学 林 军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具体实施的方案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二)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美的情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体验与理解,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在讲读和口语训练中激发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自主揣摩、表达,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四)复述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形式
比如在讲第三单元童话课文的时候,课堂上讲完了生字词后,每一篇童话我都会让学生去复述,因为复述既检验的他们读课文的效果,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讲故事能力的机会。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乐于表达,他们很善于说,虽然有的时候说的没有条理,但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能够把一个故事复述的非常完美。更有甚者可以进行续编。
(五)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
二、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三)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五)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归纳方法。
三、由一般性阅读提高到鉴赏性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分为一般性阅读和鉴赏性阅读两个阶段。那么,怎样来区分一般性阅读和鉴赏性阅读呢?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有无审美享受是判断某阅读活动是否属于鉴赏性阅读的一个标志,只有那种获得了审美享受的阅读活动才是鉴赏性的阅读。什么是审美享受?简单地说,审美享受:即一种精神的愉悦。当一个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的过程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不仅使他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而且使他能更透彻、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这时他也就获得了审美享受,他的“阅读”也就成了鉴赏性的阅读了。
四、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强调阅读方法,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只是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就是为了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分析的偏差。
五、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内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更好的体现个性化教学“自由秩序”的真谛——回归生活世界。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对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新课改虽然为当代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神奇的催化作用,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成长营设了宽松的氛围。但是良好的出发点,并不一定能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以上四个观点进行探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弊端:一是多元解读的统一化,盲目化,模糊化。二是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的自主,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在当前开展研究性学生中,随意扩大其功能否定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三是由于受经验和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文本作出的个性化反思并不都是正确的、合理的,有的学生脱离文本,对课文缺少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必将导致漫无边际、信口开河的“放羊式”局面。四是学生主动、自发的课外阅读行为不多。
为了纠正这些误区,我决定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构建民主氛围,增强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二是合理选取探究内容,明确探究目标。 三是教师在授课前要仔细研读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蕴涵的人文价值,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积累的同时,教师正确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情感熏陶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四是教师统一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
总之,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