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2016-03-13刘晓佳
刘晓佳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市政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刘晓佳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研究以市政桥梁施工问题的分析入手,探寻了市政桥梁施工技术实际应用问题的成因,并提供了高质量市政桥梁施工和合理应用施工技术的方法和要点。
市政桥梁;施工;先张法;后张法;工字梁;施工技术;技术问题
1 市政桥梁施工中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市政桥梁先张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市政桥梁应用先张法一般是在普通桥梁施工中应用,出现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市政桥梁空心两边产生纵向的裂缝,特别在市政桥梁的跨越部分,在梁端部位出现较长的纵向裂缝,有些裂缝的跨度可以超过10 m,不但影响了市政桥梁梁柱的方张操作,而且也给市政桥梁的整体稳定造成威胁。
1.2 市政桥梁后张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市政桥梁施工中后张技术应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梁板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上,错误的方张会导致市政桥梁梁板产生纵向裂缝,进而出现对市政桥梁整体结构的影响。在市政桥梁的脆弱和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部分,甚至会产生压裂和破碎的问题,形成对市政桥梁施工和质量严重的影响。
1.3 市政桥梁工字梁拉张应用存在的问题
工字梁作为市政桥梁的基本结构在方张的过程中存在反拱和破碎的问题,特别在工字梁与支撑部位会产生混凝土结构的破损,工字梁结构失衡,导致工字梁难于准确定位,甚至出现工字梁结构超出规范的设计范围,进而影响到市政桥梁建设的质量和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功能性。
2 市政桥梁施工中缺陷存在的主要原因
2.1 市政桥梁先张法问题的原因
产生市政桥梁先张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最为主要的是方张作业过程中存在顺序错误、环节适当,导致不规范方张和单侧方张问题的出现,造成市政桥梁盈利过大,进而出现梁端的纵向裂缝。此外,在市政桥梁施工中氧炔焰切割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使市政桥梁不能够对称进行方张,特别是切割操作中造成交错和扭曲问题,导致市政桥梁出现单侧受力,进而出现梁端盈利过大,最终在市政桥梁梁体上产生具有威胁的裂缝。
2.2 市政桥梁后张法问题的原因
市政桥梁施工中后张法出现问题主要的成因是设计环节存在不合理和不规范的缺陷,这会导致市政桥梁混凝土结构在局部上存在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进而导致市政桥梁出现有害裂缝,影响市政桥梁的强度和寿命。此外,在后张拉张的过程中存在细节和操作的问题,例如:拉张位置选择错误、拉张次序存在混淆、拉张速度控制不良,这些都会产生市政桥梁出现不平整、裂缝,降低了市政桥梁的机械和使用性能,缩短了市政桥梁的寿命。最后,在市政桥梁施工中存在混凝土拌合、浇筑和养护的问题,是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强度难于适应拉张的需要,在拉张的过程中因应力过大出现市政桥梁的缝隙和混凝土的碎裂,严重影响了市政桥梁的整体性、功能性和稳定性。
2.3 工字梁拉张问题的原因
工字梁是市政桥梁主要的结构形式,出现工字梁拉张问题应该从整体结构、重力平衡、摩擦力计算三个环节入手。一是,工字梁结构和整体强度没有达到规范强度,进而在拉张过程中产生因强度不足而导致的碎裂。二是,市政桥梁的重力、重心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导致工字梁承担过重的重力,进而产生梁端混凝土结构裂缝和碎裂。三是,在设计和施工环节没有考虑到水平摩擦力,忽略了方张过程中粱端底部与受力结构之间过大的水平摩擦力,在工字梁强度不足的情况下产生混凝土结构的破碎,影响市政桥梁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3 合理应用市政桥梁施工技术的对策
3.1 市政桥梁先张法技术的应用
在市政桥梁施工中应用先张法应该做到均匀放张,多根整批预应力筋放张,宜采用砂箱法或干斤顶法。用砂箱放张时,放张速度应均匀一致;用千斤顶放张时,放张宜分数次完成;单根钢筋采用拧松螺母的方法放张时,应该先两侧后中间,而不能一次将一根力筋松到位。严禁切割放张。
3.2 市政桥梁后张法技术的应用
应该根据后张法空心梁板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缺陷的原因,应采取如下策略:一是,梁端布筋没计应充分考虑张拉时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增加横向分布铡筋数量或螺旋筋,适当增加封锚端和梁端混凝士的几何尺寸。二是,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宜采取分次、逐级对称张拉。张拉时,均匀加载,不宜过快,以尽可能减小张拉过程出现局部应力集中。三是,严格梁(板)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控制,确保梁(板)混凝土浇筑质量,特别要加强对锚垫板后的混凝上振捣。张拉前,应对梁体进行检验,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以不低于设计强度值的95%为宜。
3.3 强化工字梁张拉的技术运用
在梁体预制的底模端部设置一块长约1 m、厚约2~3 cm的橡胶板,梁体张拉后,橡胶板受压变形,受压面积增大,梁端混凝土承受的集中压应力随之减小,梁端底部混凝土完整不破碎。梁体预制时在梁端底部设置粱长方向约20 cm、竖向约10 cm的倒角,有效地增大了张拉后梁端底部的受压面积。
[1] 黄银香.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
[2] 葛宝翔,周明华.公路桥梁施工中若干预应力技术问题的探讨[J].现代交通技术,2007,(1).
[3] 张绪刚.谈以某工程为例说明旋喷桩的在道桥施工中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3).
[4] 信小龙.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12).
[5] 刘杰.路桥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12).
2016-02-11
U445.1
C
1008-3383(2016)12-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