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切入点探析
2016-03-13刘成勇
刘成勇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切入点探析
刘成勇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负有宣传“中国梦”的重要职责。本文提出并探讨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切入点”,即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正能量教育和实践奋斗教育。
中国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切入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负有宣传“中国梦”的重要职责。“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找准切入点是关键。本文就此问题作相关探析。
1 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调“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也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该课程首先要讲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要讲好此问题,需要联系并强调“中国梦”。
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实践上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了较大体现。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时间短、国际环境不利因素多,导致我国在许多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我国“大而不强”状态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状况与人民的要求和期望尚有一定差距,社会主义优越性尚需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体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说服力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讲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时需融入并强调“中国梦”内容。
2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构筑“中国梦”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安排一章内容(即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来讲述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在当下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追求与贡献。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因此,当前爱国主义已凝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大学生也要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抱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凝心聚力、鼓舞士气、同心同德干大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强调“中国梦”,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才有真正内容、实际意义,才能永葆强大生命力。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讲授爱国主义内容时需融入“中国梦”内容,使大学生爱国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使伟大梦想尽早变为现实。
3 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展望“中国梦”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安排一章内容(即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来讲述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理想信念会化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激情与能量。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教育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以及认清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与曲折性等。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实际上就是“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符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因而要大力宣传和强调。“中国梦”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关系十分密切,“中国梦”的实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起加速作用,促成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
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讲授理想信念内容时需联系“中国梦”,聚焦“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教育才有针对性、实际内容和现实意义,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领悟“中国梦”,增加他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4 融入正能量教育,助推“中国梦”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近几年人们将其引申为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人们将所有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贴上了“正能量”标签。
在市场经济及多元价值观背景下,人们逐渐出现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主要表现为损公肥私、以权谋私、追求享乐、不求奉献、消极悲观、懒散怠惰、追名逐利、盲目攀比等。这些行为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大有害处。为了抵制这些消极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要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学生灌输积极向上、乐于奉献、重义轻利、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等正能量。
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中国梦”与正能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梦”为正能量的发挥指明方向,正能量为“中国梦”的实现助推护航。“中国梦”是五千年中华民族之梦,是13亿人的共同事业,要实现的是祖国强大、民族复兴、人民富裕、和谐康乐,唯有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梦”才能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讲授正能量内容时要联系、融入、强调“中国梦”。只有这样,正能量教育才不至就事论事、空洞无物、迷失方向,才能发挥助推“中国梦”的作用,体现其真正价值。
5 融入实践奋斗教育,铸就“中国梦”
实践奋斗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中“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等都是实践奋斗教育内容。
要想使自己活得充实,就得做事情;要想干出一番事业,为国家、社会做出较大贡献,使自己活得有价值,就得尽心尽力、开拓创新地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勇于实践、艰苦奋斗,不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也不能光说不做,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实践奋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肩负着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艰巨任务,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学校更要对其进行以刻苦学习、增强本领、艰苦创业为内容的实践奋斗教育。
实践必然考虑目的,奋斗必然强调目标。没有目的的实践必然是重复做无用功,没有目标的奋斗必然难以持久。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实践奋斗教育时,要同时强调“目标”与“理想”。一方面,实践奋斗是为了实现自己或国家的梦想;另一方面,只有以实现自己或国家的梦想为指引,个人的实践奋斗才有明确方向和持久的动力,才不致盲目并半途而废。鉴于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讲授实践奋斗教育内容时需融入并强调“中国梦”。“中国梦”为大学生个人实践奋斗提供目标和动力,而大学生实践奋斗又可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正能量教育、实践奋斗教育是“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切入点。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中国梦”内容,能更好地向学生灌输“中国梦”、讲述“中国梦”、宣传“中国梦”,从而使其相信“中国梦”、构筑“中国梦”、追逐“中国梦”,并最终铸就“中国梦”。
G421
B
1671-1246(2016)19-0059-02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立项院级重点科研课题“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HZYKY2015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