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慢城”理念的都市农业园发展新模式探讨
——以简阳双古井园区规划为例
2016-03-13陈易依魏家星姜卫兵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陈易依,魏家星,姜卫兵(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融合“慢城”理念的都市农业园发展新模式探讨
——以简阳双古井园区规划为例
陈易依,魏家星,姜卫兵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从剖析国家政策出发,结合“慢城”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在园区实证案例中融合其理念的必要性。再以产业规划、乡村发展与旅游策划的角度,从案例中提炼出融合“慢城”理念的方法,探讨四川特征浅丘地貌下农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慢城”;都市农业园区;规划;三位一体
农业园区的建设与规划在全国各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已多。自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将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重要切入点之一后,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将规划建设农业示范园作为其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和平台。201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川委办[2013]16号)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四川现阶段乃至今后三农发展的重点。同时,基于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的乡村旅游开发也一直是四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支撑。由此可见,将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景区建设进行“三位一体”的融合和互促发展将是四川大都市郊区“三农”综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成都周边已涌现出大量的农业旅游示范点,基本呈现三个发展阶段与运作模式:第一代以郫县农科村农家乐为代表,主打餐饮服务与观光游憩;第二代以近郊锦江区的“五朵金花”为代表,主打郊野都市型乡村旅游;第三代以西岭雪山和三岔湖等自然旅游资源富集的中远郊乡村旅游区位代表,主打环境与度假项目的结合[1]。这些项目在产业调整、农村整治和旅游发展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也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以及如何长期吸引稳定客源等不可避免的问题。
1 园区总体发展定位借鉴“慢城”模式的必要性
1.1“慢城”理念的兴起与优势
慢城运动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意大利的慢食运动。1999年意大利几座小城的市长与慢食协会的代表们发表了《国际慢城宪章》,沿用慢食运动的理念,发起了慢城运动,向全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2],更大程度地关注到人与城市在时间、空间以及文化情感上的关系,并逐渐得到全球的认可。
“慢城”的核心理念可总结为:延续地方文脉,保持传统和特色,抵御城市同质化,同时提倡环保[1]。其实“慢城”理念并不局限于城市,也适用于乡村、公园或农业园,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度体验、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参与、对人文和自然环境影响参与主体的重视[2]。笔者认为,将“慢城”理念融入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中,有助于梳理清楚三大方面的导向定位问题:
(1)有利于产业的选择导向:选择绿色产业、新优品种,并以高品质的观赏要求塑造产业景观。
(2)有利于乡村的发展导向:将现代农业园区与乡村视为一个整体,才是传统农业景观与文化的本质和精华所在,使得乡与园产生积极的互动作用;以往农业园区的建设中还往往忽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造成园区发展根基不稳[3]。因为“慢城”理念首先是要让居住在其中的人生活幸福,所以基础设施规划当从高使用率与便民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片面追求旅游展示而造成浪费[4];推进乡村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提倡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营造富足的幸福美丽乡村。
(3)有利于特色旅游开发导向:现代农业园规划并不适合完全套用城市规划的套路,却又没有充足完善的规范来支持,从而受到的政策、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的影响[5]。有些地区的农业园由于后续管理与发展根本跟不上,成了形象工程[6]。慢城理念有助于规划从理解人们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地域特色、有方向的选择旅游产品[7]。同时通过科学规划,使村与园实现自我良性循环和长效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同时推进相关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1.2“慢城”理念的国内实践情况
国内最早的“国际慢城”是江苏南京垭溪镇,其本身的发展规划与“慢城”理念不谋而合[3]。垭溪镇地处省会南京市远郊的江南丘陵地带,由于地势原因,村与园的结合度比较高。其规划依据乡村、地形与交通等主要分为五大主题部分:农业慢城、生态慢城、文化慢城、慢城小镇与健康慢城,是一个完成度较好的范本,且在不断的发展中,运作状况良好,每年都有较为稳定的客流与产业效益。
广东省梅州雁洋镇是继垭溪镇后中国第二个“国际慢城”。同处丘陵地貌的雁洋镇拥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雁南飞茶田景区、以养生文化为主题的雁鸣湖度假村、以禅文化为主题的灵光寺、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桥溪古韵生态人文景区。雁洋镇非常注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完整保留了唐宋时期由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的民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客家文化资源,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做到了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既传承文化又创新转型[8]。
1.3简阳双古井都市农业园区项目融合“慢城”的必要性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成都人喜爱慢游和闲耍,乡村对于城市吸引力就体现在景观“异质”、绿色“生态”与寄托“乡愁”。而对于成都周边的乡村来说,随着公共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资源的大量共享,面临的是地域差异性消逝的危机。简阳双古井都市农业园区地处成都远郊区,其农产品销售与旅游客源市场与周边其他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区相似,且已有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著名乡村旅游品牌的标杆。因此,提炼创新的乡村旅游特色、打造新颖品牌,成为项目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和重点。笔者认为必须另辟蹊径,寻找与成都都市圈城乡居民休憩习惯相匹配、符合园区自然生态特征、能充分利用园区农业与乡村优势资源的特色主题、开发模式与品牌形象。
基于园区浅丘绵延的地貌与基本完整的防护林体系等生态资源特点,从美丽乡村综合发展的角度考虑,研究团队认为农业园区的建设不能脱离村庄整治和乡村旅游开发,而如何使其与乡村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体,是整个规划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依据对国内城乡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结合国际、国内慢城规划发展的实践,研究认为将“慢城”理念与相关特征融入园区的旅游开发,打造“天府农谷、生态慢城”的主题形象,才能构建具有区域主题特色、品牌形象鲜明的都市农业园区。
2 融入“慢城”要素的简阳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规划实践
2.1简阳现代都市农业园区本底解读
一个农业园区取名为生态慢城是由它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现状决定的。简阳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属成都大城市近郊的丘陵农业大县,项目区内典型的浅丘宽谷地貌、多级台土(旱田)与水(冲)田农区地形特点,以丘陵为主,约占90%,丘谷相连,环绕镶嵌,景观格局匀质化,不同区域之间可识别的景观要素不明显且连贯性不强。村落散布在各宽谷间,集聚性很弱,园与村的分界不明显。优势在于村与园的结合性高、生态性强,居住驻留的静态与生产生活的动态结合紧密,人在环境中能感受到的参与性强,与国内现有的慢城情况类似[7],而劣势在于其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存在局限性。因此这种特质的区域,更是需要“慢城”的理念来统筹整个园区的发展。
2.2“慢城”理念下都市农业园区的规划要素
2.2.1六次产业发展思路 核心区内地貌丰富,没有工厂,生态环境优良;主要农产品有枇杷、香柚和苗木等经济林果以及小麦、油菜、水稻和蔬菜作物;养殖项目有水产、大耳羊等,园区原有种养项目比较丰富,经过规划提升,将增加葡萄、果桑、菊花、花木和设施蔬果等多类项目,将可提供多样的观赏和深度休闲体验功能。目前,农业生产以农户为主,业主土地租赁方式经营较少。
区域内需解决的几大问题有:(1)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地块小而散,农户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2)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严重,“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3)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4)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产品结构单一,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总体规划按照“六次产业”为框架的开发思路,以核心区作为示范、带动辐射区发展。核心区内在生态敏感度分析和交通区位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规模产业综合示范、精品项目集聚示范、服务项目集聚配套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为现代园艺综合示范园(含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枇杷产业综合示范园、丘陵水体农业示范园、新优水果产业示范园、精品花木产业示范园和大耳名羊项目示范园等功能特色不同的六大农业分区,开发建设以旅游活动衍生的服务、加工、贸易等产业项目为依托;着眼旅游,因地制宜,合理策划农业项目与建设方式,从而突出农业的景观性、参与性和多样性;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和农产新优品种,保证选择的农业项目高产、新优、性状多优、生态增效、适应环境。产业目标明确,食用农产品销售以成都都市圈、重庆主城区为主;花卉苗木销售以成都都市圈和附近城镇为主;休闲观光以简阳、资阳城市居民为主,兼顾成都城市居民。从规划层面尽量解决景观品质低、建设管理困难等问题。
2.2.2美丽乡村发展思路 项目区内的乡村分布具有明显的当地代表性:村落分散、界限难画;建筑失修、基础设施差;环境杂乱,道路不通达。规划以体现区域文化和聚落建筑环境特色为表达,结合农业产业类型,划分为经典蜀韵村落风貌区、生态蜀韵村落风貌区、精致蜀韵村落风貌区、现代蜀韵村落风貌区和水乡蜀韵村落风貌区等五大特色乡村风貌片区;以绿道为串联,布置六亭六驿,沟通各产业园区与乡村,使园、村不再分离,并在服务于游客的同时造福村民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质[9]。同时强调人文特色、扶持手工业,在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旅游服务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偏重于服务村庄、利用现有村庄就地开发,最大程度使村民从中受惠,并能够吸引、引导村民自主参与到产业与旅游的经营发展中来。
2.2.3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有了农业景观产业和美丽乡村合理规划的支持,旅游规划才能落到实处。详规策划了乡村发现之旅、慢城骑行之旅、田园鲜食之旅、瓜果采摘之旅、农产节庆之旅、农业观光之旅、农科教育之旅和古迹寻踪之旅等八大旅游产品,包括一日的美丽田园观光路线、二到三日的生态慢城体验路线,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
慢城旅游以环合的交通游线为依托、以各美丽乡村为落脚点、以特色产业园为集散点,自然而然形成以慢行绿道为廊道的规划游线。融入“慢城”理念的产业规划、美丽乡村规划在旅游规划中达到了产业、乡村与旅游的融洽统一,可停可游的旅游策划使得人们真正可以慢下来、深度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同时“慢下来”真正使得乡村留得住游客,留得住客源。
2.3“慢城”要素的融合
慢城旅游的核心总结起来就是“吃住行游购娱”[6],同时更体现在其“慢”的特色与指引、标识体系的完整性,在给游人带来愉快休闲体验的同时,提升当地百姓居住的幸福感。
2.3.1体验要素 产业上集中体现参与性和体验性,在枇杷产业综合示范园、丘陵水体农业示范园、设施园艺综合示范园、新优水果产业示范园、精品花木产业示范园和大耳名羊项目示范园六大特色产业园区中,融合了田园观赏项目:云霞菊园、农艺奇观、蔬果滴翠、牡丹山谷、枇杷画田、串紫千红、水参清塘、渔趣桃园、艺术稻田和耳羊牧场等;瓜果采摘项目:采摘香柚、樱桃、枇杷、鲜桃、葡萄和蔬果等;农艺体验项目:垂钓、捕鱼、欢乐农场和名羊牧场等。
各式的发现项目如枇杷街市、枇杷工坊、桃源小街、稻米工坊、樱花街市、知樱工坊和萌羊工坊等让人们主动去发掘乡村的魅力;田园鲜食项目:渔稻山塘的有机稻米、果园农家的枇杷香鸡、菊门社坊的菊花香茶和桃葡酒寨的桃葡美酒等则让人体味慢食的乐趣。由此通过各式体验要素,使游人真正融合到乡村生活中来,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带动农民的积极性,从创新的角度积极融入到农业开发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中来。
2.3.2文化要素 从现有村庄的文化底蕴中提炼古迹寻踪项目:古井探秘、紫薇古桩园、佛缘禅境和判官庙宇等;依托产业开发提取各式农产节庆,如枇杷节、琵琶音乐节、牡丹节、桃花节、菊花节、樱桃节和香柚节等;同时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建设农科教育基地:耳羊牧场、盆景园、葡萄酒文化馆、稻韵史馆和慢文化馆等,进一步以慢城理念融合乡村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
2.3.3慢生活要素 整个生态慢城中还配套有具有游客服务中心功能的慢客中心、分散在各美丽乡村的特色民宿、串联整个慢城的骑行绿道系统和点缀其中的十二驿亭驿站,使慢城真正可停可游[9]、还配套以蜗牛为标志性元素的导视标志系统,使得园区从硬件层面充分彰显国际慢城的特质要求。
3 结 语
农业园区规划不应拘泥于生产基地式的空间规
划,美丽乡村规划也不应完全套用城市规划;在中国现实的农村状况中,更需要的是探讨出一种融合农业园区、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区的综合实用的规划设计方法。通过研究看出,在丘陵地貌区域,农林产业和乡村地理结合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非常适合以“慢城”理念融入整体发展,构建其旅游特色。四川简阳双古井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的案例规划适用于类似地貌条件与区位条件的其他农业园区,从融入“慢城”理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以统一的核心思想统领整个产业发展思路、美丽乡村发展思路和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才能高效、合理和集中的发掘利用整个规划区域的产业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从而使整个产业生态自我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杨云川,苏 军. “慢城”理念下的新农村综合体规划探讨——以黄龙溪新农村综合体总体规划为例[J]. 四川建筑,2013,33(2):20-21.
[2] 黄 华,朱喜钢,赵宁曦. 慢城、慢旅游及其旅游规划运用[J]. 浙江农业科学,2013,(6):741-744,748.
[3] 宗 仁. “国际慢城”在中国及其现实意义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1,(9):14-18.
[4] 栾习芹. “慢城运动”引领城市新生活——意大利“慢城”生活侧记[J]. 世界科学,2008,(2):39-41.
[5] 白 云.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 学术交流,2009,(2):59-62.
[6] 邓晴雯,张树深. 现代农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329-380.
[7] 李庆雷. 慢旅游视野下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J]. 邵阳学院学报,2014,(1):57-62.
[8] 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梅县雁洋镇利用生态客家文化助力绿色发展[EB/OL]. http://travel.people.com.cn/ n/2014/0620/c41570-25178888.html,2014-07-23.
[9] 李潇云. 自行车慢行系统应用于垭溪国际慢城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2013,(16):196-198.
(责任编辑:肖彦资)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Park in the Concept of Slow —City Cite the Planning of Shuanggujin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Park as an Example
CHEN Yi-yi,WEI Jia-xing,JIANG Wei-b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ort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PRC)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policy, combining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low city, the necessity was analyzed on the integration concept of slow city in the empirical case. From the empirical case, a method was summarized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slow city from the angle of industrial planning, rural planning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A new mode was propounded about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agricultural park under the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of shallow hill in Sichuan.
Key words:slow city;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park; planning; trinity
通讯作者:姜卫兵
作者简介:陈易依(1990-),女,江苏南京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学与农业园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简阳市人民政府(南农130/HY0045)
收稿日期:2016-01-21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4.026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4-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