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范式变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6-03-13刘焕云王艳哲
刘焕云,王艳哲,刘 晶
(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范式变革的研究与实践*
刘焕云,王艳哲,刘晶
(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当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教学范式十分必要。以大学基础化学课程为例,结合专业特点,采用理论探讨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课程教学范式由客观范式向建构范式转变,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范式;变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指出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要求。要达到向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改革传统的课程建设理念和课程教学范式十分必要。课程教学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认识自我,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校基础化学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课程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核心环节。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现状堪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运用的是以客观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客观范式,它坚守知识的客观性,认为学习是一个外在赋予的过程,把大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这种范式能够高质、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在追求效率的工业化社会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这种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重知识轻潜能、重书本轻实践、重给予轻体验、重接受轻反思和重分数轻内涵等弊端已经成为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枷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对我国高校课程教学的客观范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我国高校课程教学的新范式—建构范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1-2]。其教育理念是“教师教为主导,学生学为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更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学内容要多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与社会生活和应用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做好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衔接工作,彻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仅要考查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面对新时代的社会需求,研究并变革课程教学范式越来越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大学基础化学课程为农林、生物类等各专业本科教学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轻工类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蕴涵的科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已渗透到现代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之中;另一方面,化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理论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提升,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正如化学家戴安邦院士所说:“只重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3]。”这段话为化学教学指明了正确方向。化学教学范式要从注重授受向强调建构转变;教学目标由知识的掌握向科学素养培养转变;教学内容由单一性、确定性转变为问题性、生成性;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转变为科学探究;教学评价从终结性向过程性转变[4],这些变革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动起来,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通过中小学教育,已掌握了较为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且朝气蓬勃、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对社会和本专业求职欲望强,因此,易于接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2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需要整体谋划、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也不例外。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将改革分为事前计划、事中落实和事后反馈三个阶段。
事前计划阶段:首先师生要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明确目标。教学范式改革不仅是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在改革实施前,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和体会现有基础化学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范式存在的弊端,“优秀的教师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激起学生学习研究的激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这一改革的目的及含义宣传到学生,从而为着手进行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研究确定基础化学课程实施建构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课上检查自学效果、教师精讲重点和难点、课堂小结及训练、设计学生小组研讨的拓展学习专题及要求、时间分配等。为了让学生充分有效地做好预习、复习,提高学习能力,课程组老师精心编写了教辅材料,其中包括每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预习的知识要点、阅读思考题、练习题、与实际事物的联系、内容拓展研究及应用等,每次课前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并在课上检查或讨论,课堂上师生均有备而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点拨,而不是面面俱到,系统讲授,有些问题还可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提倡“讲一练二考三”,测试题及习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自学内容,课后适当布置一些开放性、探索性作业,达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效果。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所学课程有用和有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结合学生专业方向和化学科学的发展动态,适时介绍一些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在讲酸碱平衡时,可介绍食物的酸碱性及人体酸碱平衡的控制等,在讲沉淀溶解平衡时,可介绍蛀牙及其防治等问题,对我院食品类专业的学生,还可适时介绍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及常见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种类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结协作能力,结合各章节内容设计案例教学题目让学生分组课下探究或试验并撰写研究报告,在讨论辩论课上讲述其成果,回答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总之是要彻底改变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转变;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大学课堂。
事中落实阶段:首先是强化教学协作和管理,大胆改革教学方法。为做好基础化学课程的范式教学改革,课题组教师认真履行教学计划,更新优选教学内容,依据不同的知识特点和学生基础,大胆运用启发式知识传授、互动式讨论、研究性实验、课题式探究、归纳性总结、学生上台讲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及创新思维能力,创建师生互动式课堂,定期召开教学商讨会和学生调研,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教务监管部门严格要求,授课过程进行全过程录像,多次组织观摩教学及经验交流会,使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构建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学校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基础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网络课堂,将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网络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大纲、预习要点、教学课件、实验操作视频、课程动画、思考与练习、优质资源、互动空间等。充分利用网络课堂的共享性、开放性和交互性[5],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师生或生生互动提供了交流平台,例如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堂阅读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开拓视野,并进行在线测试,提交拓展专题研究报告或评论、疑问、建议等。三是改革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具体做法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比例至4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60%。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考勤)占5%、自主学习能力(预习检查及网络课堂学习)占10%、独立工作(课后作业)占15%、拓展学习(研究报告)占10%等。期末考试仍采取闭卷形式,注重考核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灵活应用能力,适当减少了填空、选择、判断题比例,增加了问题讨论和计算题比例。
事后反馈阶段:首先是建立了学生信息员工作制度,每班推荐出2名学习勤奋、有较高思想觉悟,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热心教学改革的学生为信息员,学校各单位定期召开信息员座谈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反馈信息,并做好信息员工作记录,与各任课教师间加强沟通交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二是老师对学生课堂小测、课后作业及研究报告及时批阅和讲评,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效果,对于还存在某些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下辅导,对于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适当地进行调整,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反馈功能的系统。三是对学生展开课程教改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涉及学生对教学范式改革的认识、教学范式改革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10多个题目,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3 基础化学课程的改革成效及存在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基础化学课程各分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体现,建构范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增强,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配合教师展开课上课下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习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及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研究讨论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体会学有所用,增强了实际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但在教学范式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基于课时紧张造成的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之间时间分配的矛盾;学生做题能力与拓展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较难给予具体的合理评价;网络课堂教学受设备等条件限制,电子资料没有纸质材料使用更直接和方便等。
4 结 语
高校课程教学范式变革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任重道远,在我校目前尚处摸索阶段。实践表明建构范式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但课程教学范式的变革也要循序渐进,应充分考虑课程的性质及学生的基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合理定制班级容量,进一步强化教学资源和相关实践学习平台建设等,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师生共同努力下,课程范式教学改革工作将使人才培养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胡雁.从客观到建构:高校课堂教学范式及其变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2]次旦.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J].吉林教育,2014(18):4-5.
[3]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1989,4(1):1-7.
[4]袁维新.从授受到建构—论知识观的转变与科学教学范式的重建[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2):18-23.
[5]阚连合,郑红英.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12-114.
Study and Practice of Basic Chemistry Course for Teaching Paradigm Reform*
LIUHuan-yun,WANGYan-zhe,LIUJing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ebei 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Develping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talent is the main role of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is also a inevitable demand of the times.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courses and teaching paradigms. In the case of Basic Chemistry of university,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was changed from the objectivist paradigm to the constructivism paradigm by considering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s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tudy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er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integrated reform including teaching objective, teaching philosophy, course contents,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etc.
basic chemistry; teaching paradigm; reform
河北经贸大学2015教学研究项目,(No.2015JYY18)。
刘焕云(1968-),女,教授。主要从事大学化学的教学与研究。
G645
A
1001-9677(2016)02-01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