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框架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2016-03-13张绍波1付伟2耿春明1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家校辅导心理健康

张绍波1 付伟2 耿春明1

1.齐齐哈尔大学 2.齐齐哈尔医学院

家校合作框架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张绍波1 付伟2 耿春明1

1.齐齐哈尔大学 2.齐齐哈尔医学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整体心理水平,完善心理结构,以应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对于个体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的重要举措。本文重点探索家校合作框架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模式,以期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支持。

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与模式

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上存在着成长期所特有的矛盾。近年来,各种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自杀案件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接触最为密切的两个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而现阶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但是其心理健康的效果不能单靠学校的力量,还需要家庭的配合,以巩固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因此探索家校合作框架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模式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核心和基础。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中小学生个性与人格辅导

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其未来的生活成长都有着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既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心理特征和优势,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指导,针对某些不利特点提出人格塑造的建议、计划与措施。

2.中小学生学业问题辅导

学业问题辅导主要是对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的辅导。学生自然是以学习为第一要务,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表明对学生学业成绩造成影响的除了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流体智力先天形成,所以学业问题辅导主要是帮助一些学生解决学习心理障碍引起的学业不良问题。主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自信心的丧失与习得性无助;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标准过高、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课堂内的学习毕竟有限,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正处在知识储备急速上升的时段,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要在课程中多方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比如了解记忆的规律学会利用这个规律事半功倍的学习,进行思维的训练形成创造性思维、掌握知识的内在共性学会理论和实践的迁移等等。有没有学习的意愿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能不能学会是学习能力的问题,会不会迁移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3.中小学生升学和择业问题的辅导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所以缺乏对于社会压力和国情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对于自身也缺乏正确和深入的了解,对于将来的专业和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因而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合适的专业和职业,突出表现为升学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由于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晰的规划,在升学时、专业的选择时凭一时的冲动或者盲目跟风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导致在校学习时对专业不感兴趣、毕业后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而升学和就业指导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

特点、性格和能力倾向,专业和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了解相关工作特性,获得有关就业、社会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让学生掌握择业决策的技巧,正确处理个人专业、职业兴趣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4.中小学生考试与竞争等压力与挫折的应对

在我国如今的教育制度下,考试成绩是不论家长或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试是家常便饭,而考试成绩可能与任课老师绩效相关,因此压力层次下放到学生的身上,随之而来的便是许多学生面对考试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比如考试紧张大脑空白考试发挥不佳、进入考场就会产生各种躯体反应和对待考试成绩态度不正确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校尝试进行过“考前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其具体内容大体包括:复习备考策略,考前躯体与心理准备、应考策略、在考试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反应调节、考试后正确对待取得的成绩、学会合理解释考试成绩正确归因、等等。学生今天在学校中学习,他将来要面对却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和严峻挑战的社会,所以在考试心理辅导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才心态面对挫折和打击,善于自我调节,这不仅对学生今天的成长有益,而且对于他们的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5.中小学生生活及人际关系协调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多还包含了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辅导、社交礼仪辅导、生活休闲辅导、性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基础的社交礼仪,在基本的社交活动有力有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趣味,以健康向上的生活休闲方式调适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和不良情绪的正确疏解方式。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增进同学互帮互助、携手进步,同时也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心境、保持愉悦,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父母长辈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及新环境的适应等等。不同的人际关系要求有不同的态度、分寸与技巧。对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同时,在人际关系的辅导内容上多为为人诚实正直、与人为善、以诚待人、心胸宽广、具有同理心、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建立优秀的自我形象、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并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等等。

6.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娇治与心理卫生保健

大量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统计表明,中小学生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相当高,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疾病的患病者会比现在增加一半。我国未成年人的精神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为21.6%—32%,3-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现在承受的压力是30年前的25—30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4%—17%,近30%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优秀良好者仅占8.2%。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集中于躯体症状、学习因素与考试压力、焦虑恐怖抑郁敌对等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性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离家出走、自杀等方面。虽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情况不容乐观,但是目前还缺乏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十分理想的诊断量表与统一的诊断标准。

7.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合理,但是很多家长对于教育学知识,心理健康原理都缺乏了解,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而这些教育方式恰恰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对家长的指导十分必要。比如让家长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明白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在家里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等等。同时要根据不同家长的文化背景因地制宜,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8.对个别家庭进行个别指导

幸福家庭的幸福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阵地。但是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系统生态理论,家庭对于学生而言是微观系统,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于由于家庭因素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需要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治疗方法,对每个家庭对症下药,优化家庭结构,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家校合作框架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有着自身不同的社会发展特定因素和文化,各个学校在 展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模式和方法,而是要立足本校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条件以及发展的目标和需求因地制宜,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建构具有本校特色、符合本校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是无论何种模式,都需要注意模式的实践的意义、价值并且要具有可操作性。

1.以学校为基地的模式

以学校为基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求学校的领导和全体教师立足学校所有学生的在校情况、和普遍需要,建立家长委员会,把学生的需要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以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形成家校一致的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式准备阶段的关键在于学校对于全体学生的需要要有准确的测量,并且在此基础上和家长 商协同一致的教育对策。实施阶段要注意和家长保持热情、友好、平等、及时的沟通,家长的问题可以直接向老师反馈,也可以集中向家委会反馈,学校亦然。双方对于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共同探讨、分析后协商提出对策。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此要特别注意过程中与家长的平等沟通,切不可将最后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独断实施。

以学校为基地的实施模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学校对全体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向,同家长委员会一道商议并制定计划;②通过多种家校沟通渠道如家长会、家访、短信、互联网平台及时与家长联系。③举行形式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如讲座、开放日等。④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改进计划。

2.以家庭为基础的模式

不同地区有自己深刻的社会历史发展因素,形成特定的文化,学生在家庭中受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影响根深蒂固,以家庭为基础的模式可以通过优化家庭环境,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善家庭教育方法,进而源头上优化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该模式实施的重心在于对家庭进行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针对突出的家庭问题进行辅导,形成家庭教育合力。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不仅要建立家长委员会,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对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培训的机构,如家长学校。以该机构为依托,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或者邀请教育专家和心理健康工作者对家长开展主题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提高父母对于家庭环境之于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步骤:

①学校对于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研,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②制定改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计划。③搭建家长教育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家校相互沟通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计划。

3.以个体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每个学校都存在这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特殊可能是存在某些问题也可能是拥有某些天赋。对于这些学生,可以采用以个体为核心的模式。着重和家长进行沟通,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开展特殊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活动。

4.以个别家庭的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学生在入学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家庭共处的。个体的差异性往往根源于家庭。对于存在特殊问题的家庭,可以通过对家庭进行访查了解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把握问题的核心,与家长及时有效的沟通。一是这样的家校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优化家庭环境。二是对于学生的问题产生原因能够更好的进行了解,老师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生。

以上四种模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个需要和不同的阶段单独或联合实施。比如在针对大部分学生 展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过程中,发现了某些个别学生的突出问题,就可以结合个体需要的心理健康模式进行合作教育。

[1]刘平,左恩玲.长春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⑴.

[2]冯羽凯.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J].科技资讯,2012,(12).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结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JB1316053,注:付伟为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家校辅导心理健康
家校距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