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动物肾脏病变的检疫检验
2016-03-12苏小艳石继芳冉文
苏小艳++石继芳++冉文
动物肾脏一直被当作动物内脏食品原料中的上品,但不容忽视的是肾脏也是发生病变较多的动物脏器之一。由于肾脏是动物体内的代谢器官,所以大多数动物疫病都易在肾脏上出现病变,加之肾脏质地嫩软,加工过程多数不经过长时间高温,所以肾脏的检疫检验尤为严格。
动物肾(以猪为例)是一对分泌尿的器官,呈黄褐色,似蚕豆形。肾位于腹膜外的脂肪囊内,在前四腰椎横突的下面。肾的内侧缘上的深凹部,是血管、神经、淋巴管、输尿管出入的地方,叫肾门。肾脏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在外层,呈棕红色;髓质在内层,颜色较淡。髓质的深部与肾盂相连接,肾盂是输尿管的起始部。皮质和髓质是由许多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流经肾脏的血液中废物及有毒物质,经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再吸收后,便形成尿液,通过肾盂经输尿管进入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肾脏的特殊构造和特殊功能造就它质地柔嫩的同时也造成了它的“体累多病”。
一、常见的几种病变及处理
动物的肾实质和肾盂会放生多种类型的炎症及特定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特征性变化。例如,感染猪瘟发病后的“火鸡蛋”病理变化肾脏;感染猪丹毒发病后的“大彩肾”病理变化肾脏;发生肾病时的“大白肾”;热性病初期发生的浆液性肾小球炎时出现的肾肿大、肾灰红、肾多汁;焦虫病、布鲁士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时发生间质性肾炎时肾脏会出现白斑;结核病发生后的特殊性结节肾等等。肾脏的病理变化复杂繁多,归纳起来常见的几种病变及处理阐述如下:
1.肾淤血
肾脏肿大,皮质和髓质呈暗色,刀切时常流出暗红色血液。这样的肾脏多为中毒或死亡动物肾脏,应予以化制销毁。
2.肾梗死
皮质部出现白色或红色组织坏死病灶,切开病灶深入皮质下。这样的肾脏分情况处理,如在皮质部有一小块,且深入不大时,修割梗死部后出售,如病灶较多时应予以化制销毁。
3.肾盂积尿
肾盂扩张,髓质萎缩,皮质变薄,肾脏外观失行,切开后有少量液或尿臭味。此种肾脏应予以化制销毁。
4.肾囊肿
肾皮质部有小型水泡,有时个别水泡较大,泡破后流出少量透明粘液,泡底部皮质稍凹陷。这种肾根据情况处理,如泡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应予以化制销毁。如泡较小且数量较少时修割后出售。
5.肾炎
肾炎是肾脏最多见的一类病变,它分以下几种类型:
(1)出血性肾炎
肾脏充血肿大,有时整个肾充血呈紫红色;有时充血区连成片状、条状;有时肾脏外观贫血,皮质呈灰白色,上有点状出血点。此类情况均属热性病引起,肾脏全部应予以化制销毁。
(2)化脓性肾炎
肾表面有化脓灶,有时刀切可流出脓液,皮质化脓部周围呈紫红色出血或糜烂。此种肾脏一律化制销毁。
(3)白斑肾
也属于肾炎的一类,一般是由于急性间质性肾炎引起,在肾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斑块,此种肾也应予以化制销毁。
(4)皱缩肾
由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肾脏萎缩、变硬,有时表面呈结节状隆起,形成小卵石块样。这种肾同样给予化制销毁处理。
二、肾脏的检疫检验的不同要求
在我国新颁布的动物屠宰检疫规程中对肾脏的检疫检验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要求也不同。
1.《生猪屠宰检疫规程》7.3.4章节中提到:肾脏,剥离两侧肾被膜,视检肾脏形状、大小、色泽,触检质地,观察有无贫血、出血、淤血、肿胀等病变。必要时纵向剖检肾脏,检查切面皮质部有无颜色变化、出血及隆起等;
2.《家禽屠宰检疫规程》6.2.8章节中提到:肾脏,检查有无肿大、出血、苍白、尿酸盐沉积、结节等;
3.《牛屠宰检疫规程》7.2.4章节中提到:肾脏,检查其弹性和硬度及有无出血、淤血等。必要时剖开肾实质,检查皮质、髓质和肾盂有无出血、肿大等;
4.《羊屠宰检疫规程》7.2.4章节中提到:肾脏,剥离两侧肾被膜(两刀),检查弹性、硬度及有无贫血、出血、淤血等。
(蒲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7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