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碳汇林业技术在生态安全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2016-03-12李会宽侯志华余亚军陈博

河南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储量林业

李会宽,侯志华,余亚军,陈博



浅谈现代碳汇林业技术在生态安全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李会宽1,侯志华2,余亚军3,陈博4

(1.河南郑新林业高新技术试验场,河南 郑州451100;2.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3.河南豫林科技园林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4.信阳市林业工作站,河南 信阳 464000)

针对目前影响我国森林生态安全的因素(全球气候变暖),从目前碳汇林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浅析现代林业科学技术如何在生态安全保护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生态安全;全球气候变暖;碳汇林业;科技支撑

引言

近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安全问题成为国际以及国内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由此也为我国林业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碳排放超标,无疑成为了“罪魁祸首”,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碳排放严重超标的严峻形势,在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努力探索、发展碳汇林业,不断增强碳吸收能力,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1 碳汇林业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在适应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尤其是在抑制气候变暖过程中,碳汇林业发挥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夏季每公顷阔叶林每24 h可以净化1 t CO2;林木生长1 m3的木材,就能够从大气中吸收1.83 t CO2,并能够同时释放出1.62 t O2[1]。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工业排放出的CO2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高达24%~36%,林业碳汇功能作用明显。加之我国多年来积极推行大规模植树造林,全面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森林固碳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据资料显示,1980年至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动,累计净吸收CO246.8亿t; 通过严格控制毁林,减少排放CO24.3亿t,并且在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释氧、调节气候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2]。

2 河南省碳汇林业技术发展现状

2.1 碳汇林业技术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

2012年10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第1课题“天然森林和草地土壤碳储量及时空格局”2012年度总结报告会在我省信阳市召开,旨在为我国碳汇林业(草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该课题通过对我国落叶阔叶林等10种主要天然林分类型、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异机制机理,开展系统调查研究,建立土壤有机碳储量数据库,增强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话语权,并指导区域乃至全国碳汇林业建设。2015年9月,该课题通过财政部审核,并为此课题提供贷款3 000万元,至此,全国第1个碳汇林业项目获得批准实施。经过初步估算,该项目每年固碳量将会达到8 000 t左右,释放氧气量将在5 000 t以上,能够吸收大气中1 500 t左右的CO2,每年调节的水量持续在235万t上下[3]。

此项目其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森林群落演变过程中,土壤在截获碳的总量以及有机碳的固定性和稳定性。而它需要的最为关键技术指标是通过一起增加温度和湿度,氮气的控制和自然降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具体是指在5 cm的土壤层增加温度2℃,拦截森林穿透雨的自然降水量正负30%。然后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的控水和加氮实验,不同地带的典型和高寒草甸的增温、控水和加氮多因子实验等等,加以在多因子控制实验地周边的辅助实验所得数据来验证其固碳能力的变化。

2.2 生态效益价值量化评估进一步加快我省碳汇林业技术的发展进程

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由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大气环境、调节水量、净化水质、固定土壤、减少肥力损失、固碳、释放氧气等几个方面共26项指标组成。

2011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评估的价值总量为4 750.27亿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为 3 830.10亿元,占80.63%,是林业生态效益的主要部分。全省森林总的碳储量为1.22亿t,发挥了巨大的碳汇作用。其中,乔木林碳储量为1.09亿t,竹林碳储量为90.07万t,经济林碳储量为491.78万t,灌木林碳储量为756.77万t。在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构成中,固碳释氧效益752.14亿元,净化大气环境效益124.09亿元[3,4]。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评估,能够为合理利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及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并且能够给碳汇林业技术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数据,同时也能够加快碳汇林业技术的发展步伐。

1.1 病例收集和分组 在病人知情同意下选择患者及对照组(n=30),AD患者年龄均为<1岁,按照文献[6,7]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病例的筛查。按临床表现瘙痒、红斑、浮肿、脱皮和结痂程度分为对照组(无症状,n=30),实验组 1(轻度症状,n=30),实验组 2(中度症状,n=30),实验组 3(重度症状,n=30)四个组,抽取静脉血做免疫学检查和甲基化检测。

2.3 河南省碳汇林业技术发展中的瓶颈和短板

一是缺乏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主要表现在相比于发达国家,存在着补偿金额低以及补偿标准和形式单一的问题。二是相比其他领域,碳汇林业的发展缺乏与之相对应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支持。三是在全国范围内没有法定的统一的碳汇计量检测体系,在评价和交易各个森林碳汇时,很难得出具体的交易数额,缺乏需要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四是由于林业管理和投入机制的落后,导致缺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管理机制。五是当前政策和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停留在表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 发挥碳汇林业技术科技支撑作用的思索

3.1 发展碳汇林业技术的相关建议

一是应持续加大对碳汇林业产业的相关投入,重视森林固碳能力研究和碳汇林业科技的应用。二是建立通过碳汇项目交易进行生态价值补偿的新机制以推进碳汇林业技术发展,这也是现代林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向和新模式。三是通过争取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以及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作用,逐步引进和培养碳汇林业技术人 才[5-6]。

3.2 发挥碳汇林业技术支撑作用相关问题的思索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上,林业碳汇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的林业碳汇技术还没有达到先进水平,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填补不足呢?在我看来,一是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面积,同时重视人工林、天然林的碳汇定向抚育,增加碳汇能力基础指标;二是加大能源林建设力度以及引进林业碳汇计量检测领域的人才,并广泛开展技术研究;三是有了强大的基础指标和先进的技术才能真正发挥碳汇林业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1]张新俊, 张信栓. 浅谈碳汇林业在气候变化应对中的作用[J]. 现代农业,2015(2):103-104.

[3]韩士杰. 天然森林和草地土壤固碳功能与固碳潜力研究[R]. 北京:中国林科院,2011.

[4]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心. 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评估[R]. 郑州: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5]田海芹. 我国碳汇林业浅析[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36(2):127-128.

[6]李怒云,杨炎朝,陈叙图. 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1):12-15.

(责任编辑:王文彬)

F270

B

1003-2630(2016)04-0049-02

2016-11-28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储量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全球钴矿资源储量、供给及应用
2019 年世界油气储量与产量及其分布
land produces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本月起实施页岩气储量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