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集群演化的若干分析
2016-03-12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曹子绚王文君程聪颖
武汉东湖学院 经济学院 曹子绚 王文君 程聪颖
潜江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集群演化的若干分析
武汉东湖学院 经济学院 曹子绚 王文君 程聪颖
湖北省潜江市为中国最大的小龙虾繁育基地,同时也是小龙虾深加工产业基地,近年来潜江市政府将小龙虾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作为其重点发展方向。根据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特色,潜江市龙虾产业已经把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深化加工产业发展作为研究方向;把集群发展、完善小龙虾产品产业链作为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对潜江部分小龙虾养殖及深加工行业人士的探访,以及个别代表性企业的调查,来探讨潜江市特色小龙虾产业集群的演化。
小龙虾 集群演化 深加工产业
1 潜江市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1.1地理环境
潜江市地处具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中南部,系江汉平原腹地,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交通极为便利。全市面积20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6万亩,水域面积40万亩,宜养殖渔业的低湖田20余万亩,地表以河流冲刷的堆积物为主,具有优质水资源和充足的湿地环境,在此环境下生长的小龙虾产量高,壳薄质优。一些慧眼之士发现了这些适合小龙虾生长的环境因素,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小龙虾。同时潜江市政府因势利导制定了建成“中国淡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第一市”的方针,并逐步确定了以发展小龙虾产业为主的路线。
1.2农业环境背景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了不误农业生产,潜江农民刘主权经过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了农时耕作,闲时养虾,富有特色的回字形“虾稻连作”模式。此模式在不断发展中,逐步改进为“虾稻共生”模式,经过此方式的培育,“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的生长周期,实现了一季双丰收,利润可达单种稻田的3倍,即使稻田因天气原因减产,此方式也可以填补部分损失。不菲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潜江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由此潜江市小龙虾产业更加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关注。短短几年,潜江小龙虾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成功典范。小龙虾产业向着特色水产产业之路越走越远,成为潜江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农产业,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与经济发展的有益助力。
2 潜江市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演化
2000年10月,潜江农民刘主权自主研发出“虾稻连作”的稻田养虾养殖模式,因投资少,收益大,小龙虾逐渐活跃在当地的各个稻田。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潜江龙虾产业已建成了小龙虾繁育、养殖和加工研发的一体化产业链,形成了以华山水产、莱克水产、宝龙水产等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潜江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2009年,华山水产率先转移发展方向,与武汉大学合作研发虾壳深加工产业——甲壳素深加工项目,该项目不仅延伸了小龙虾产业链,还提高了小龙虾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产业链延伸到深加工以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小龙虾产品的价值也可发挥到极致,深加工产业这个全新的领域引得大量能够得到生产技术的公司投身其中,小龙虾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开始渐渐形成,潜江小龙虾产业这块“蛋糕”也越做越大,为全国生态循环型农业商户找到了发展方向。潜江计划在10年内建成甲壳素深加工产业集群,努力将潜江的甲壳素产品推向世界。
3 潜江市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集群现状
3.1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随着小龙虾受喜爱程度增加、消费群体增多,潜江市小龙虾年产量可达数万吨,但小龙虾行业发展与其废料问题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整只虾可食用的部分只有30%,绝大部分的虾壳虾头都扔掉了,而小龙虾虾壳、虾头集中了虾类体内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甲壳质和酶等,因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小龙虾产业急需寻求更多的发展模式,探索小龙虾产业链的延续(小龙虾产品深加工),实现小龙虾产业转向生物高科技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小龙虾深加工产业主要是工业领域的再次开发即资源再利用。运用生化知识研发出的小龙虾深加工技术,每吨虾的虾头和虾壳可提取虾青素、蛋白质、碳酸钙和甲壳素等总计将近500公斤的虾壳深加工衍生品,并且根据甲壳素再加工可制成壳聚糖和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这些由虾头虾壳加工出的丰富产物可被广泛运用于生物、食品、医药、化工等各个领域。
在潜江市政府政策扶持下,经过十多年的悉心研究和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逐步形成了含加工出口产业、深加工产业、循环发展等在内地、较完整的产业链模式。
3.2深加工产业集群的优势
小龙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既不撑肚子也符合健康饮食标准的特征,因而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小龙虾需淡水养殖,国家二级保护水源——汉江流经潜江,水质优良,因此保障了潜江高品质小龙虾的生长。
潜江小龙虾不仅品质优良,且数量众多。2010年潜江市被授予“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荣誉称号,以其数量优势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然其加工产业、熟食行业产生的虾壳,必须以环保的方式处理掉,于是,自虾壳而生的小龙虾衍生行业——小龙虾深加工产业的出现,解决了龙虾加工品行业的一大难题。在政府相关项目的扶持下,以该市龙头企业为主导,逐步形成了小龙虾深加工产品的产业集群。潜江市小龙虾产品因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每年可创造超过100亿元的综合产值,仅2015年,潜江小龙虾的综合产值就达到150亿元以上。
小龙虾深加工产业虽在发展上持续升温,但随之产生各种难题也不可避免。
3.3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不足
3.3.1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因为甲壳素、壳聚糖等小龙虾深加工产品的提炼,相比养殖和食品加工而言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所以发展运用并不普遍,其产值在整个产业占比较低。其次甲壳素类的深加工产品创造价值虽高,但相比之下它的普及和知名度却不及小龙虾的食用产品,人们大都只知潜江油焖大虾而对甲壳素所知寥寥,由此可见,该产品的宣传力度尚有欠缺。
3.3.2深加工产品发展技术不完善
小龙虾深加工技术仍处于发展期,部分技术还不够成熟。废弃虾壳处理工程投产后,相对缓解了虾壳的资源浪费,但是被处理的虾壳大都来源于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料,只占了废弃虾壳的一部分,因技术上的局限,企业仍无法对餐饮业产生的小龙虾废弃物进行完整地归类处理,这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小龙虾废弃物深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迫在眉睫。
3.3.3政府针对性政策补贴力度不够
小龙虾的深化加工涉及到技术开发问题,门槛较高,需大量资金投入,在没有相应政策支持保护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难以在此项目上起步。遇到突发状况,没有资金保障的企业很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这使投资深加工产业的风险得不到保障,深加工产业技术也无法做到推广。
3.3.4出口面临阻碍
我国小龙虾目前大多是以整虾冷冻加工等方式出口各国,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关系、政策、汇率等都密切影响到小龙虾的出口外销。如该市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公司,虽获美国GMP认证,但其出口销售仍会因美国的反倾销政策、欧洲国家消费疲软等问题受到各种限制。
4 对潜江小龙虾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4.1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
小龙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品深加工的大力推进,完善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对接,同时将完整产业链的发展辐射到潜江周边各个县市,推动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建设,在小龙虾未来的发展上将会起到关键作用。着力发展甲壳素之类的小龙虾深加工产品,应该成为潜江市政府未来规划中的重点,一系列衍生问题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4.2 加大政府对该产业的扶持范围
潜江小龙虾的成就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各级政府在此时也应顺应小龙虾深加工产品的发展趋势,积极组织调研,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政策,加大器材购置补贴力度,成立对龙虾深加工创业者的资金帮助制度,做好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等方面的扶持工作,并重点实施小龙虾加工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区的建设,继续大力支持小龙虾龙头企业,望其发挥带头作用。
4.3注重与相关产业合作,发挥集群效应
加强招商引资,使人才、技术、外来资金不断汇集,共同致力于深加工产业的改进与发展,突出产业园区招商,运用产业集群效应,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此举也是对小龙虾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宣传,使小龙虾深加工产品广为人知。
5 结语
潜江市以小龙虾为发展名片,对小龙虾产业的研发需要找准方向,横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完善小龙虾产业链,重点研究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才能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潜江市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集群演化至今,已形成其独特的发展特色,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通过笔者的实地考察,做出如上建议,望对其发展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1] 吴启柏,宗昆.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2] 杨薇,朱忠贵.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3(5).
[3] 杨红.华山水产小龙虾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EB/OL].荆楚网.
[4] 梁相斌,等.被“误解”的小龙虾演绎的市场传奇[J].瞭望,2015(35).
[5] 孙士茂.小龙虾刨出大产业——潜江市开发龙虾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纪实[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10(6).
[6] 张岳.潜江小龙虾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4.
[7] 刘姝蕾.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 大学,2014.
F127
A
2096-0298(2016)08(c)-148-02
曹子绚(199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2014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学方面的研究;
王文君(1996-),女,汉族,湖北十堰人,本科,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2015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学方面的研究;
程聪颖(199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2014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