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宣:“一列记忆火车”

2016-03-12湖北魏天无

名作欣赏 2016年34期
关键词:假币火车生活

湖北魏天无

柳宗宣:“一列记忆火车”

湖北魏天无

柳宗宣的诗基本上是以流转的视角,描述着流转的人群和风景。他对所谓“叙事性”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似乎并不特别强调诗的高亢的抒情性。他的音调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调质上。他可能更看重诗在生活经验传达上的适度和限度,他对语词和诗行分寸感的把握和控制是令人赞赏的。

柳宗宣 诗歌 生活经验 分寸感

我喜欢柳宗宣诗里的流畅:他写喜悦是流畅的,他写滞重也是流畅的;他写雨和火车是流畅的,他写夏日和夜色也是流畅的。这是一种人生百般历练之后的境界,犹如钢在火焰里烁过,在盐水里淬过,蹿起一阵青烟,袅袅而去:

熟悉的夏日像一个穷亲戚

打开了门,送来去年的扇子

水壶与阴凉;风翻阅着

屋前的桑树叶片的反面的灰光。风在传送热浪

我们关闭门窗,把热气挡在

正午的屋外

(《夏日时光》)

流畅自如又婉转的句子,扇面一样展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伦理:穷亲戚是可靠的,他会在该来的时候到来。他是热中送凉、雪中送炭、饥中送食的人,虽因寒酸而在人前讪讪,却是古道热心,极真诚的。穷乡僻壤是可亲的,不仅因为那里是故乡,有亲人,有熟悉的一切于热浪中漂浮的气味,而且因为你浪游过,奔波过,眼光和心境此刻大不相同于过往。

《夏日时光》出自“出门旅行,背着筒包回来”的“他”的视角,表明写诗的“我”已然改变,不变的那些依然在故乡夏日里日复一日地上演,不会因人的来来往往、生生死死而寂灭:

母亲指认银河的北斗星

天上星斗密集,地面月影细碎

父亲跟乡民们讲述玉堂春。他们没有死

他们一一浮现出来

“玉堂春”将现时与前朝勾连,也把琐碎的乡村景观与人世间的传奇,与名妓苏三(玉堂春)同官宦之子王景隆的风花雪月及彼此的炽烈情感,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之链,与人生百转千回终获团圆的喜极而泣,拴在了一起。我们常说人生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的

雏形和原形还在许多乡村的中心矗立不倒。城市的大舞台每日上演着假面舞会和假面下的蝇营狗苟,乡村破旧的舞台上连轴转的是京剧、昆曲的咿咿呀呀,是穷亲戚们脸上的惬意表情。

一切都在流转。柳宗宣的诗基本上是以流转的视角,描述着流转的人群和风景。《火车的故事》可能是诗人讲述的“好的故事”:

它穿过北方的干燥,又迎来

南方著名的阴湿。经过不停留

它不把自己限宥在某时某地

经过我们的头顶,火车拥有

它的南方和北方。归来又离开

抵达又返回。车厢有粗鄙滑头

的南人,也有笨重涵养的北人

体内的人群,游离着更新

交汇冲突的方言

火车之于浪荡子的象征意味,无须多言。我们都是浪荡子,只是不像波德莱尔蜗居在巴黎老城区不停地写信、哀求、抱怨;我们不在火车上,就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或者,刚刚抬起头,远眺了拉响汽笛穿城而过的火车。诗人说,这是“一列记忆火车”,从黑暗的长长隧道里穿出,在从峡谷升起的高高的铁路桥上驶过。诗人说,火车“经过不停留”,多像我们平凡的一生,“走在迎面而来的/命定的铁轨上”——

一列记忆火车

在一个人的体内,独来独往

电力大于内燃。从蒸汽机车的老旧

到子弹头的锃亮灵动,走在迎面而来的

命定的铁轨上。它的荣耀和哀伤

一辆开往南方的火车

经过了烟雨迷蒙的长江

(《火车的故事》)

火车在流转:它们的面貌已大为改观,越来越轻盈、灵动;可供它们飞驰的轨道越来越多,蛛网一般交织,但每一条都死死地吸附住它们想要飞起来的车轮。

《假币持有者》中,那个“拖着拉杆行李箱,心情异样”的,走在也许空旷也许灯红酒绿也许在他此刻心中是一片沙漠的街道上的人,正在前往火车站,目的地未知。只有火车们知道他们将去哪里,每一列火车都知道;但火车们不知道哪些人会在中途被抛下,或者谁会把自己从飞驰中抛下,以便一劳永逸地静止下来。生活的历练让“我”的诗句变得流畅,但生活本身却怎么也流畅不起来。我在这首诗里似乎看到蜷缩在巴黎城区的波德莱尔的身影,听到他对生活的恶狠狠的咒骂。我甚至可以从诗中体验到巴尔扎克当年的心境,这位伟大的天才作家,一个自虐狂,终生在现实世界的悖论里挣扎:他写作本是为了脱离家庭的束缚而获自由,却被写作本身紧紧捆缚住,动弹不得;他拼命地赚钱原是为了不操心钱,却为获得足够的钱维持奢侈的、虚荣的享受而操碎了心,直至送命。当然,这首诗里更多的是一个“外省人”无法扎根的漂泊感。诗中的“我”似乎有了足够的钱,却被这钱驱使着前行,停不下疲惫的脚步。他有一种撕裂感,一边一只手被不同的事物拽着,开始变形;就像一列有着两个车头的火车,同时发动起来,僵持在开始摇晃的高高的大桥上。真钱与假币,实则是同一事物的两面,都是需要追逐的;在这两端之间,我们都耗尽了一生——

流逝是肯定的,挽留是不可能的

家乡是不可还的,亲人是不可靠的

人总是要消失的,在荒漠世间

你传播的,他人不需要

他们追逐的,你又不给予

一个假币持有者,持币夜行

(《假币持有者》)

这种悖论,同样体现在爱情和婚姻中。“宿疾”之为宿疾,因为它是不可解的,会再生的,在不同的人的身上,以几乎同样的方式;是因为人们都已被它折磨了个遍,却总是束手无策:

而两个人到底要到达何处

你们要着对方,究竟所求如何

不合法的激情,愿意死去的激情

那接近死亡的快乐,充实了你们

也在你们的身上制造了虚空

(《宿疾》)

虚空是不道德的,但似乎又是人生最高的道德

状态。相爱的人在光阴的消磨和身体的消耗中变成陌路人,“她还是她你还是你”,这并不新鲜——这就是宿疾。

柳宗宣的诗虽然可能给人以絮絮叨叨的感觉,但他对所谓“叙事性”没有太大的兴趣;他诗中的那些细节都是经过生活沉淀的。他也似乎并不特别强调诗的高亢的抒情性,他的音调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调质上,不是从喉咙而是从宽阔的胸腔发出来。他可能更看重诗在生活经验传达上的适度和限度,他对语词和诗行分寸感的把握和控制是令人赞赏的。作为诗人的他同样是矛盾的对立体:如果“不纯的诗”是指诗要容纳生活的种种杂质,他是同意的;如果“纯诗”是指诗对经验的表述要经过提炼的阶段,他不会反对。就像他在另一首诗《鱼子酱及其他》结尾所写的:

一只对峙的笔

尖锐的锋芒被磨钝。一个人死了

像一只海鸥又能留下什么迹象

它鸣叫出一个人的被动与执拗

黑面包内的鱼子酱有海水的苦涩

作 者: 魏天无,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华中学术》副主编,兼任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假币火车生活
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宁墩派出所:开展“识假币、防假币、反假币”宣传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假币识别眼镜
假币案概述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