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03-11杨兵
杨兵
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杨兵
目的 研究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经手术或肩关节镜确诊。按照手术结果对患者病型进行划分,对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 I型肩袖撕裂11例,MRI平扫与造影均诊断出11例,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Ⅱ型肩袖撕裂17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例数分别为15例、17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和100.0%;Ⅲ型肩袖撕裂12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例数分别为12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0%;IV型肩袖撕裂9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符合例数为7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8%和0%;V型肩袖撕裂7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7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0%。结论 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过磁共振平扫对II型和IV型肩袖撕裂诊断存在较大偏差;磁共振关节造影在III型和V型肩袖撕裂的诊断存在较大偏差。故临床诊断应选择常规磁共振,当平扫无法准确诊断时,可使用磁共振关节造影进行确诊。
肩袖撕裂;磁共振成像;关节造影;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先进技术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骨关节结构的检查以及病变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不过其诊断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1]。磁共振平扫以及磁共振关节造影是磁共振前关节炎检查中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将56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接诊的56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经手术或肩关节镜确诊。56例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患者年龄18~66岁,平均(47.0±5.2)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肩关节有明显疼痛感,肩关节活动功能出现障碍。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详情,并接受常规磁共振和磁共振的关节造影。
1.2 方法 使用HDXT型MRI扫描仪,使用3通道肩关节线圈。患者体位取仰卧位,扫描时头部先进,手保持外旋或中立位。磁共振平扫使用横洲尾FRFSE序列压脂PDWI(2000 ms/30 ms),斜冠状位FRFSE序列压脂T2WI(3000 ms/68 ms)、T1WI(460 ms/11 ms),斜矢状位FRFSE序列压脂T2WI(3000 ms/68 ms)[2]。层厚、层间距分别设为4 mm和0.4 mm,视野大小为16 cm×16 cm。
磁共振关节造影:使用100 mL生理盐水对1 mL钆喷酸葡胺进行稀释,并加入5 mL造影剂稀释液,导入利多卡因以及优维显各5 mL。借助回形针,在X线透视下进行定位。选择好穿刺点后,皮肤常规消毒穿刺关节腔。于关节腔内注射少量造影剂后,进行定位确认,确保无误后再次注入造影剂[3]。协助患者活动肩关节,取横洲尾、斜冠状位与斜矢状位压脂做T1WI(460 ms/11 ms)扫描,厚度、间距与事业均与平扫无异。
1.3 肩袖撕裂分型 手术期间观察伤情,并将肩袖撕裂分为5种类型:肩袖撕裂范围较大且伴有肌腱缩短为I型;肩袖撕裂范围较小且未发现肌腱短缩为Ⅱ型;未发现撕裂口但可见肌腱松弛肿胀,缺乏致密性,一触即破为Ⅲ型;纪检内层撕裂,外层部分撕裂为IV型;几件外层完全撕裂,内层部分撕裂为V型。经病理检查,本次研究选取对象分型为:Ⅰ型11例,Ⅱ型17例,Ⅲ型12例,Ⅳ型9例,Ⅴ型7例。
1.4 磁共振成像评价方法[4]肩袖撕裂磁共振平扫鉴别依据包括:成像中发现肩袖部位存在连续性中断,裂口处存在少量积液。肌腱全层受累,肌腱内线样高信号累及,肌腱表面与肩峰下滑囊存在积液。磁共振关节造影鉴别依据包括:观察关节腔内造影剂有无外漏现象,肌腱内是否存在造影剂。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MRI平扫与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撕裂的准确率进行对比,以病理检测为参照,结果如下:I型肩袖撕裂11例,MRI平扫与造影均诊断出11例,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MRI平扫发现患者肌腱存在连续性中断,肌腱有短缩现象,可发现明显液体。Ⅱ型肩袖撕裂17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例数分别为15例、17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和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MRI平扫发现T2WI冈上肌腱局灶性可探明显高信号,肌腱全层受累。关节造影可见关节腔内造影剂漏出,见峰下滑囊内探测到造影剂。Ⅲ型肩袖撕裂12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12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0,P<0.05)。MRI平扫发现冈上肌腱存在肿胀,信号呈弥漫增高。关节造影可见肩袖结构完整,肩峰下滑囊与肌腱内未发现有造影剂。IV型肩袖撕裂9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符合例数为7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8%和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MEI平扫发现T2WI冈上肌腱内局灶性存在强烈高信号,肌腱内表面严重受累。关节造影发现造影剂自撕裂口,漏入肌腱内。V型肩袖撕裂7例,MRI平扫与造影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7例、0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MRI平扫发现肌腱外侧面出现间断,局部填充液体信号。关节造影可见检修结构完整,肩缝下滑囊与肌腱内发现造影。
3 讨论
常规MR扫描是肩关节磁共振最为普遍的检查手段[5],该方法无需注射造影剂,相对其他方法,操作更为便捷,可行性强。间接MR关节造影则是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借助滑膜分泌造影剂的原理,了解肩关节受损情况。直接肩关节造影则主要是采取穿刺关节腔的方法,向关节腔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在进行磁共振扫描。该方法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害,且操作方法较为繁琐[6]。不过该方法显像清晰,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不过,考虑到MR肩关节造影检查操作难度大,且带有一定损伤性,因此关节造影检查的适应症长久以来饱受争议[7]。
在本研究中,I型、Ⅱ型肩袖撕裂,MRI平扫与造影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V型平扫与造影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平扫对Ⅱ型和IV型肩袖撕裂诊断存在较大偏差,磁共振关节造影在Ⅲ型和V型肩袖撕裂的诊断存在较大偏差。本研究结论与田春艳等[8]报道内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临床医师应注意鉴别现象特点,降低误诊率。
[1] 刘晓梅,张玮曾,王玉东.超声检查在肩袖撕裂术后恢复期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中医,2014,15(8):1274-1275.
[2] 茅春宇,金彪,王永杰.浅谈MRI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肩袖损伤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2(5):520-521.
[3] 卢俊杰,杨本伍,扶世杰.肩腱袖撕裂的MRI诊断进展[J].骨科,2013,31(4):221-224.
[4] 杨正汉,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2-53.
[5] 宋春雨,洪坦娟,杨秀平.全程阶段式个性化康复治疗对肩袖损伤患者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7):2682-2683.
[6] 孙英彩,崔建岭,石俊岭.肩袖撕裂磁共振成像与直接法磁共振关节造影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8):898-901.
[7] 秦鹏.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9):66-67.
[8] 田春艳,郑卓肇.MRI评价肩关节冈上肌腱部分撕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0):1946-19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033
辽宁 114000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 (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