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八邪穴对症治疗手麻2例

2016-03-11陈华燕林逢春周秀娟

光明中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手麻

陈华燕 李 季 林逢春 周秀娟



针刺八邪穴对症治疗手麻2例

陈华燕1李季2林逢春1周秀娟1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成都 610075)

摘要:目的临床症状中出现手麻不可忽视,它可能是多种内科疾病的先兆。而在疾病的发展、治疗中,手麻作为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在恢复上却经常不尽如人意。目前针对针灸治疗“手麻”症状的文献报道数量稀少,因此为探索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佐证是非常有科学意义的。方法观察临床所接触的2例以手麻为主诉的案例的诊疗过程,记录各治疗阶段疗效。结果辨证选穴配合局部针刺八邪穴治疗手麻症状疗效显著。结论针刺八邪穴对症治疗手麻疗效突出。

关键词:八邪穴;手麻;对症治疗

临床症状中出现手麻不可忽视,按发病率的高低排列,它依次可是[1]神经根型颈椎病、糖尿病、腕管综合症、末梢神经炎的表现,此外另有部分可从属于一过性脑缺血、风湿等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有不少病人在后期恢复中会遗留有手麻症状,表现为难以根除或恢复期较正常延长2倍以上。笔者查阅文献,发现涉及到手麻症状的相关治疗方案及其临床科学试验等的报道实为稀少,因此为探索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临床病案数据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故笔者记录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八邪穴对症治疗手麻病例2例,其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1.1患者女,陈某,34岁,从事相关文案整理工作,初诊日期:2014年12月5号。主诉:颈肩部酸痛2+年,加重伴左手麻木1月。病史:患者长期伏案工作,2+年前劳累后出现颈肩部酸痛,仰颈休息后可有缓解,遂至当地医院行X片示:颈3~7椎间盘向后突出,在当地诊所经针灸治疗1月后颈部不适消失。后因继续伏案工作,上述颈肩部酸痛症状常有反复,劳累后加重,均于当地诊所行颈部推拿、针灸治疗后好转。1月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颈肩部酸痛,并伴有出现左手小指麻木,于当地医院针灸理疗后颈肩部酸痛明显改善,仍遗留左手麻木未见好转,遂来就诊。主症:患者颈部轻压痛,左手小指麻木。查体: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肩部肌肉广泛僵硬,颈4、5、6双侧棘突旁均轻压痛,左手小指麻木,余深、浅感觉正常。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活动度均可,左臂丛牵拉试验阳性。中医望、闻、切诊:患者体型偏瘦,面黄,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辨证:气滞血瘀。治则:行气活血,疏经通络。选穴:双侧颈夹脊穴、大椎穴、天宗穴、肩井穴、膈俞穴、心俞穴,左侧少海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后溪穴。

操作:用1.5寸毫针针刺双侧颈夹脊穴、大椎穴、天宗穴、肩井穴、膈俞穴、心俞穴,左侧少海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后溪穴。针刺深度:20~40mm,行针至得气,留针0.5h。针后予颈肩部拔罐,留罐5min。

二诊:患者颈肩部酸痛进一步好转,棘旁压痛明显减轻,左手小指麻木改善不明显。在原治疗方案上加三间穴。毫火针点刺手指远心端。

三诊:患者颈肩部症状几近消失,手指麻木未减轻。在初诊治疗方案上加用左手四、五指缝处选穴-大都穴[2],留针0.5h。针后再予颈肩部拔罐,留罐5min。

四诊:患者颈肩部症状基本消失,手指麻木较前明显减轻。按三诊方法继续治疗3次,患者手指麻木症状基本消失。嘱其颈椎病注意事项,避免劳累,随访1个月,患者未诉颈肩部疼痛、手麻等不适。

1.2患者女,徐某,67岁,退休,初诊日期:2015年2月25日。主诉:多饮多食多尿8年,双手指麻木1周。病史: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无头痛头晕、胸闷腹痛等不适,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糖耐量试验:Glu(2h):20.1mmol/L(未见纸质报告)。经诊断为糖尿病,后长期规律用降糖药、胰岛素控制血糖,在院期间控制血糖空腹在5~6浮动,餐后2小时在9~10左右浮动。自诉平日血糖控制可。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指麻木,遂来就诊。主症:双侧手指麻木,尤以右手中指明显。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四肢关节活动正常,双侧手指麻木,轻度痛觉过敏,余深、浅感觉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正常。测随机指尖血糖:9.5mmol/L。中医望、闻、切诊:患者形体虚胖,面白无华,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辨证:脾胃气虚。治则:健脾和胃,益气通络。选穴:双侧脾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肺俞穴、关元俞穴、肾俞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太溪穴,配合三间穴、外关穴、后溪穴。

操作:用1.5寸毫针针刺双侧脾俞穴、膈俞穴、胰俞穴、胃俞穴、肺俞穴、关元俞穴、肾俞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太溪穴,配合三间穴、外关穴、后溪穴。针刺深度:20mm。行针至得气,留针0.5h。针后予背部拔火罐,留罐5min。

二诊:患者双手指麻木未见明显好转,在原治疗方案上加用双手指缝处选穴-八邪穴。留针0.5h。

三诊:患者双手指麻木明显减轻,右手中指麻木较前改善。按二诊方法继续治疗2次,双手指麻木基本消失。随访1个月,患者未诉双手指麻木不适。

2 讨论

八邪穴首次提出于《医经小学》[3]。八邪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素问·刺疟》[4]描述:“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明代医家总结八邪穴功用[5]:袪风通络、清热解毒,主治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本文主要针对八邪穴治疗手麻功效。针灸以辨证施治为旨,常用远端穴配合局部穴位,以达到疏经通络、补益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针刺远端穴主以治本,是通过针刺介导自主神经及相关的中枢神经等部位发挥作用。而有文献报道针刺局部穴位[6]是通过直接针刺肌肉及神经走形部位来缓解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的肌紧张使神经绞扼解除、患部的血行改善,具备起效快、缓解症状明显的特点。八邪穴作为手部疾病局部穴位之一,即具备对症治疗的功效,笔者认为八邪穴在治疗手麻症状上疗效突出,可广泛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刘征堂.手麻潜伏着哪些病症[J].养生保健指,2013,25(5):50.

[2]刘纯,姜典华.刘纯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7-58.

[3]杨继洲,靳贤补籍重编.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系列·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

[4]董宿,方贤续.奇效良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

[5]山东中医学院等校释.皇帝内经素问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

[6]郭恒岳.局部与远端穴位治疗的调查[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2) :113-114.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46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5-0700-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黏洁2015-03-27)

猜你喜欢

手麻
夜间手麻提防几种病
手麻是怎么回事
6种疾病易引起手麻 专家教你自我评估
手麻就是脑梗吗
夜间手麻提防几种病
晨起手麻是哪些疾病信号
晨起手麻是哪些疾病信号
晨起手麻是哪些疾病信号
手麻就是脑梗?
经常手麻考虑八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