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7例
2016-03-11刘素荣
李 硕 刘素荣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7例
李硕1刘素荣2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11)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47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47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情隐匿,起病缓慢。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随着病程迁延,症状逐渐加重,成为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西医主要应用钙拮抗药、神经生长因子、醛糖还原酶抑制药及维生素等治疗,疗效并不满意。笔者跟师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患者均为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患者,年龄在43~76岁,病程在2~21年,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
1.2纳入标准参照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有下列症状之一者:①肢体麻木、发凉、刺痛、灼热感、蚁行样感;②痛温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3],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1.3排除标准①血糖控制不稳定者;②治疗依从性差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因大血管病变、免疫性、外伤性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者;⑤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者。
1.4治疗方法在饮食控制,适度锻炼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同时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临证加减。方药组成:黄芪45 g,当归15 g,川芎9 g,赤芍15 g,桃仁12 g,红花6 g,地龙15 g。上肢痛甚加桑枝、桂枝,下肢痛甚加川牛膝、肉桂,肢痛甚者加延胡索、僵蚕、全蝎,麻木较重者加威灵仙、木瓜,遇冷加重者加细辛、附子、肉苁蓉,伴肌肉萎缩者加党参、黄精,口干者加生地黄、麦冬、沙参,视物模糊者加菊花、谷精草、密蒙花,双下肢水肿者加茯苓、泽泻,腰膝酸痛者加杜仲、续断、狗脊,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茯神,腹泻者加白术、薏苡仁。具体用量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加减。水煎300ml,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服药1个月观察疗效。
1.5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较前明显增快(>5m/s);有效:症状较前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稍增快(3~5m/s);无效:症状及肌电图检查无改善[4]。
2 结果
2.1治疗结果本组47例中,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5%。2.2典型病例患者,女,63岁,10余年前因口渴多饮、乏力就诊,查体发现空腹血糖12.7mmol/L,餐后2h血糖16.4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现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血糖基本控制良好。近5月来,自觉双下肢麻木发凉,针刺样疼痛,夜间加剧,口干口苦,视物模糊,纳可,入睡困难,多梦,大便偏稀,小便调。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经望闻问切,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常规控制血糖,同时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5 g,当归15 g,赤芍15 g,川芎9 g,桃仁9 g,地龙15 g,鸡血藤30 g,生地黄15 g,麦冬12 g,夜交藤30 g,生牡蛎30 g,川牛膝15 g,桂枝9 g,炒芥子9 g,谷精草9 g,密蒙花9 g。每日1剂,水煎300ml,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14剂后,患者自觉双下肢麻木疼痛明显好转,睡眠改善,仍有视物模糊,大便偏稀,故于上方基础上加枸杞子15 g,麸炒白术15 g,炒山药15 g,继服14剂。复诊时双下肢症状基本消失,后坚持服用2个月巩固治疗。
3 讨论
本病属中医“血痹”“痿证”“痛证”范畴,《素问·逆调论》云:“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患者多因消渴病日久,耗伤气阴,气虚血运无力,阴虚血运不畅,而致血脉瘀滞,筋脉失养。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清代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由黄芪、川芎、赤芍、当归尾、地龙、桃仁、红花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元气,旨在“治血先治气,气行则血行”;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好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增强当归活血化瘀之效;地龙通经活络,其性善走,可配合诸药以行药势。纵观全方,补气而能行血,活血而不伤正,可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筋肉得养,诸症痊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5]。黄芪可双向调节血糖,并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强神经生长因子作用[6];川芎中的川芎嗪可增加微循环开放数目,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7];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从而消除微血管的损伤因素,使局部血供得到改善,有利于周围神经的恢复与生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但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与中医“瘀必致消,消后更瘀”的观点不谋而合。本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后期也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因此长期服用中药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通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8-29.
[2]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8):63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4]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38.
[5]孙素珍,王玉中.补阳还五汤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40(3):54-55.
[6]唐基楠,阎芳.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64例[J].四川中医,2004,22(10):50.
[7]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82.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3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5-0674-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张效丽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