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老中医田玉美治疗狐惑病经验总结

2016-03-11吕烈洋李云海

光明中医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外阴山药健脾

吕烈洋 李云海 蔡 蓉



名老中医田玉美治疗狐惑病经验总结

吕烈洋1李云海2△蔡蓉2

名老中医田玉美临床治疗狐惑病,强调从调理肝脾肾三脏着手,主张将其分为三证:湿热壅盛,上蚀下注证,治宜疏肝理脾,除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焦土虚,阴火上冲证,治宜扶土健脾,引火归原,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肝肾阴虚,内挟湿邪证,治宜滋养肝肾,清热解毒除湿,方用六味地黄丸合百合地黄汤加减。

狐惑病;中医治疗;名医经验

田玉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70余年,是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亦是第二批国医大师,就职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田教授临床诊疗经验丰富,涉及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对某些疑难杂症更是有独到的经验见解,其中有关狐惑的治疗心得,自成体系,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在田教授身边侍诊,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其治疗狐惑病的临床经验有所体会,现举病案3则简述如下。

1 湿热壅盛,上蚀下注证

李某,男,56岁。干部,素体肥胖,初诊于2007年9月23日。2年来,口腔、阴囊溃烂流水,多家医院诊为“白塞氏综合症”,几经治疗,疗效不佳。初诊,口腔粘膜见散在溃疡点,口唇黯红,外生殖器溃烂,伴瘙痒流水,肤色紫暗,下肢肿胀,扪之灼热。口干苦,头晕,尿赤热痛,大便畅,性情急躁,舌红苔黄腻,中心剥脱,脉弦滑数。诊其为:狐惑病(白塞氏综合征)。此为湿困脾土,郁久化热,毒气蕴结,治宜疏肝理脾,除湿清热。处方: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炒栀子10 g,龙胆草10 g,黄芩6 g,泽泻10 g,车前子15 g,木通10 g,当归15 g,生地黄15 g,柴胡10 g,甘草10 g,薏苡仁30 g。连服6剂。

二诊,口腔溃疡痊愈,阴茎龟头溃烂面缩小,流水减少,小便仍黄赤,热痛感轻,大便不爽,前方加淡竹叶6 g,白茅根30 g,连服12剂。

三诊,除上唇和阴茎龟头皮肤乌紫外,诸症全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狐惑病最早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现代医学之“白塞氏综合征”即属于本病的范畴。而本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或活动期,以口、二阴溃疡并存或口、眼、二阴三者症状同时存在为特征。该患者身体肥胖,湿困脾土,郁久化热,毒气蕴结,热毒循经上冲则口唇溃疡,下注则外阴糜烂。本方以栀子、龙胆草、黄芩上清肝胆实火,下利下焦湿热;泽泻、车前子、木通、薏苡仁清热利湿;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柴胡引诸药归肝。淡竹叶、白茅根凉血利尿。共奏清利湿热,养血和肝之功[1]。

2 中焦土虚,阴火上冲证

患者郑某,女,36岁。2010年12月22日因外阴疼痛2月来我处就诊。口腔溃疡,疼痛不休,反复发作6年。伴外阴溃疡,双目干涩,并伴头目昏花半年余。初诊,口腔有一3mm大小凹陷性溃疡色淡红;小阴唇处见一1mm×2mm大小溃疡,基底部平坦,周围颜色淡红;见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大便不调,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味:白术10 g,党参15 g,扁豆(炒)10 g,陈皮6 g,升麻6 g,怀山药15 g,薏苡仁15 g,炙黄芪15 g,炙甘草10 g,肉桂4 g,连服5剂。

二诊,自述外阴疼痛缓解,口腔及外阴溃疡面缩小,但夜间眠稍差,纳少,守上方,加砂仁10 g,酸枣仁15 g,连服12剂,同时予以苦参汤加味外洗:苦参50 g,黄柏20 g,白鲜皮20 g,白及15 g,12剂,用水煎后熏洗40分钟。

三诊,外阴疼痛消失,溃疡愈合,仅有淡红色愈合痕迹,偶有乏力,纳呆,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嘱以补中益气丸调理3月,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思此病乃湿热虫毒所致,湿热内蕴,日久病去邪留,脾肾阳衰,则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大便不调,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又湿热虫毒上熏口腔(口腔为胃气出入之门户),则口腔粘膜破溃成疡,下蚀二阴,则二阴溃疡;中焦土虚,阴火上冲则双目干涩,头目昏花;溃疡色淡红,呈凹陷性,疼痛不休,反复发作6年,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则宜扶土健脾,引火归原。宜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补脾气,白术燥湿健脾,二药合用,益气补脾之功著,脾土健旺,则阴火自熄,为君药;怀山药能益气补脾,扁豆能健脾化湿,薏苡仁能健脾利湿,二药助参、术健脾助运,共为佐;黄芪补气健脾升阳,升麻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二药共奏升阳举陷之效,促进溃疡愈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增进食欲,肉桂引火归原热下趋,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并予以苦参汤熏洗患处,苦参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更治二阴虫痒溃烂之疾。

3 肝肾阴虚,内挟湿邪证

患者金某,男性,54岁。初诊日期:2001年5月19日。病人患白塞氏综合征已25年。当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严重血管炎,疼痛剧烈,伴有皮损,巩膜充血,头痛不安,针刺试验阳性。经多家治疗有所缓解,但时有反复。初诊,主诉头晕麻木,重滞如裹,记忆力明显减退,午后低热,五心烦热,口腔粘膜溃疡,视力模糊不清,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伴有轻度浮肿,小便黄,大便溏,日行1~2次。口苦咽干,心烦失眠,苔薄白,脉弦数。处方:六味地黄丸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山萸肉12 g,熟地黄12 g,干山药12 g,泽泻9 g,牡丹皮9 g,白茯苓9 g,生地黄12 g,炒苍术10 g,黄芪12 g,黄芩9 g,甘草6 g,石菖蒲12 g,潼蒺藜、白蒺藜各15 g。服药7剂。

二诊,诉头晕麻木、口腔溃疡等症均有明显减轻。门诊随访以原方出入,病情基本缓解,唯头晕时有发作,但较原先为轻,记忆力有所恢复。

按:此证属肝失疏泄,湿热内蕴,久则阴虚内热,湿热互结。而岳树香[2]报道路志正教授也提出从湿论治本病,在这里此证则类似岳树香报道的路教授提出的气阴两虚,湿热内蕴证,治宜益气阴,清湿热, 理肝脾[3],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口咽及外阴处的溃疡暗红、糜烂灼痛且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双目干涩红肿赤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下肢或有红斑状结节;伴五心烦热,目眩,口苦咽干,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薄白,脉弦细或细数,此为狐惑病慢性迁延期,多见肝肾阴虚之证,兼湿热之邪留恋,表现为虚实夹杂证,治疗应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治宜养阴清热,燥湿开窍散瘀。方选六味地黄丸合百合地黄汤。药用:山萸肉12 g,熟地黄12 g,泽泻9 g,干山药12 g,牡丹皮9 g,白茯苓9 g,百合7枚,生地黄汁200ml。山茱萸、熟地黄、干山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又以泽泻利湿泻浊,防熟地黄滋腻恋邪;苍术、黄芩清热燥湿,加用黄芪补气升阳举陷;潼蒺藜、白蒺藜入肝,有祛风清肝明目功效;石菖蒲化湿宁神益智。

本证病程一般较长,贵在坚持,采方稳进,方可达到正复邪祛,病渐康复,根据正邪衰盛,随时调整补泻药物之比重,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若急于投大剂滋补,反而恋邪,迁延症状[4]。

4 讨论

狐惑病,西医学称之为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病变部位多为口、眼及生殖器;历代医家对本病均有描述[5]。唐《千金要方》:“此由湿毒邪气所致”。《金匮释义》:“狐惑病者,亦是湿热蕴毒之病”。元《金匮玉函经二注》:“盖因湿热久停,蒸腐气而成瘀浊,于是风化所腐为虫矣”。田老认为,此病发病根本在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并以湿热蕴毒为标。眼、口、前后二阴阴暗湿润,易感染湿热虫毒;内生湿热多源于肝脾,肝郁化热,脾虚生湿,湿热毒邪上蒸,眼口溃烂;湿重则湿热毒邪下注,前后二阴溃烂。前期为肝热脾湿相合,湿毒循肝经上下为患;后期为湿热虫毒久郁不解,病及脾肾,气阴两虚,正虚邪恋,秽浊之邪黏腻难解,疾病反复发作。在临床诊疗上,田老多将此病分为3类:①湿热壅盛,上蚀下注证,治宜疏肝理脾,除湿清热,常用龙胆草、炒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等,龙胆草药性苦寒,既可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此配伍龙胆草加强清泻之力,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②中焦土虚,阴火上冲证,治宜扶土健脾,引火归原,常用党参、白术、扁豆(炒)、陈皮、升麻、怀山药、薏苡仁、炙黄芪、炙甘草、肉桂。方中党参、白术、怀山药、扁豆补气健脾燥湿,黄芪、升麻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促进溃疡愈合;肉桂引火归原热下趋。田老强调,在临床诊治病人时要注重辨明标本,标本兼治。③肝肾阴虚,内挟湿邪证,宜滋养肝肾,清热解毒除湿,常用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填精益髓,滋养肝脾肾,泽泻、茯苓、牡丹皮,渗湿浊,清虚热,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补药用量重于“泻药”,重补轻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兼顾燥湿。田老强调本证病程一般较长,贵在坚持,方可达到正复邪祛,病渐康复,不可急于求成。

田老还指出又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症状特点也不同,而且临床上狐惑,有同时出现,但也有单独存在,病因病机治法也略有不同,临证应当仔细辨证,要抓住本病的病理实质,结合个人的特点辨证论治,从调理肝脾肾入手,前期注重燥湿活血、解毒疗疮,后期注重补益气血、扶正疗疮;在上者以清热解毒为主,在下者兼利湿渗浊为用。

[1]唐远山,高上林. 狐惑病1例治验[J]. 甘肃中医,1999,12(5):14.

[2]岳树香.路志正教授从湿论治白塞病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14-1115.

[3]赵红星,张俐俐,张岗.白塞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6):4102-4104.

[4]刘茜.王素芝辨治白塞病[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78-79.

[5]于德才,陈庆生.清胃泻火养阴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4,29(12):2569-2570.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级(武汉 430000);2.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武汉 430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8.020

1003-8914(2016)-18-2647-03

(本文校对:陈国权2015-12-28)

猜你喜欢

外阴山药健脾
“难言之隐”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治病山药 美味山药
山药记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我的“魔法山药”
惹人痒的外阴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