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2016-03-11刘华娟
刘华娟
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刘华娟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SPN)50例患者,在对SPN性质评价的基础上,以病灶肿瘤血管成像显示为另1条诊断肺癌指标,均行螺旋CT扫描,并对比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50例患者病灶长径为1~3cm,其中34例1~2cm,16例2~3cm。手术病检:各型支气管肺癌40例,错构瘤2例,炎性假瘤1例,类癌2例,结核瘤5例。与术前CT诊断为92%符合率(46/50)。肿瘤血管成像症明确显示者20例,占40%(20/50),其中炎性假瘤1例,肺腺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细胞部2例,结支气管孤立结节型肺泡癌3例。其它无肿瘤血管成像显示。结论 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可作为特异的征象应用,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CT;肿瘤;血管成像;肺癌;诊断
临床恶性肿瘤领域,周围型肺癌较多发和常见,症状出现通常较晚,且因其为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三级支气管以下的肺癌类型,早期可伴发热、胸痛体征,故增加了检出的难度[1-2]。随着CT操作技术和设备研发的进步,采用螺旋CT实施增强扫描的周围型肺癌部分病例,在动脉期图像上,病灶或周边有异常血管影纠集,临床按肿瘤血管成像定义。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CT肿瘤血管成像诊断内容展开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周围型SPN患者5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男35例,女15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54.2±1.8)岁。行螺旋CT平扫,并完成增强后静脉期、动脉期、延迟期扫描。
1.2 方法 CT螺距为1,视病灶大小,层厚为5~10mm,重建层厚1~5mm,相关图像后处理含局部放大、非线性窗观察、薄层重建等内容。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行增强扫描,100mL/例,应用自动压力注射器,为3mL/s流率,在注射启动后第20秒,第40秒、第60秒行动脉期相、静脉期相、延迟期相扫描。在对SPN性质标准评价基础上,对SPN内或周围异常血管形态和显示几率观察,作为另一对恶性肺结节诊断的指标,一致后给出临床诊断,并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先大切片手术标本,对CT肿瘤血管成像部位较典型处取材,常规固定,HE染色,多另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肿瘤血管形态观察,肿瘤血管的贫富情况采用半定量评价。
2 结果
50例患者病灶长径为1~3cm,其中34例(68%)1~2cm,16例(32%)2~3cm。手术病检:各型支气管肺癌40例,错构瘤2例,炎性假瘤1例,类癌2例,结核瘤5例。与术前CT诊断为92%符合率(46/50)。肿瘤血管成像征明确显示者20例,占40%(20/50),其中炎性假瘤1例,肺腺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细胞癌2例,支气管孤立结节型肺泡癌3例。其它无肿瘤血管成像显示。
CT扫描肿瘤血管成像在动脉期扫描图像上有所表现,于病灶内强化的血管影较明显,呈辐射状走行(中心向周围),HE染色手术标本切片,CT肿瘤血管成像较典型部分,镜下有不规则、迂曲的扩张粗大血管及含红细胞的腔内大量毛细血管丛;大病灶中心常有均匀红染的玻璃样变区或无结构的坏死区,血管影较少见。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示小病灶即瘤中心或大病灶即周边有新生的丰富血管形成,以动脉为主。
3 讨论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均为发病和死亡率均居较高水平的恶性肿瘤类型,早期发现,诊治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保证[3]。但肺癌在早期临床特征多不明显,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多在体检时对SPN偶然检出,鉴别难度较大。CT自在临床应用以来,为SPN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无创伤且最有效手段,早期依据病灶密度、形态、大小评估,近年CT强化效应内容增加,多在强化程度不同和强化方式研究上集中[4-5]。
在SPN鉴别诊断大量临床实践中,一些较小的位于肺野外围的支气管肺癌,在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的20~40s动脉期,有肿瘤中心可显示,或周边存在增多的异常血管影。观察示,在表现上,似与病理类型和肿块大小相关,小病灶主要对辐射状位于肿瘤中心区的血管丛显示,大病灶以病灶边缘区的血管网常见[6]。分析组织病理,多为腺癌,肺泡细胞癌居其次,良性病变和其它类型病癌此种现象较少见。与组织切片和手术标本结合分析,可能为小病灶有较低的坏死几率,癌细胞增生活跃处为病灶中心,故有较多肿瘤血管,大病灶中心区易有囊变、缺血坏死,而癌细胞增殖在周围区最活跃,故有丰富的肿瘤血管。另外,CT动脉期,血管显示多为增生的肿瘤血管,并非原来的宿主血管。因本组病例均在肺外周,且在3cm以下,有较理想的自然对比,裸眼可鉴别正常的来自于支气管的血管束,表明肿瘤此种血管成像方式,虽无较高敏感性,但特异性较理想,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时,有特征性。
本次研究中肿瘤血管成像,与相关报道中类似征象存在明显区别,分析CT血管集束征特点为由,肺门侧走向肿瘤或多条通过肿瘤的血管影,均为宿主的支气管血管束,相较肿瘤血管成像,较粗大,动脉、静脉均可,或二者均包括,采用扫描检查,可检出。最早,血管造影征被认为是检查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相关特异性表现,后有报道此征象在肺淋巴瘤中也可见,甚至非特异性分支感染、大叶性肺炎等疾病中也可见。分析CT血管造影征象临床形成基础,为不同病因引发的远侧肺实变和小支气管闭塞,肺内血管网无破坏,在增强CT扫描中相关显像操作所致,本次选取的周围型肺癌病例,显示的为内增生肿瘤血管。临床仅对周围型肺癌展开研究,中央型病灶未涉及,分析原因,除在实践过程中,中央型肺癌病例无此征象显示外,且肺门部本分布的宿主血管较多,与此征象易发生混淆,较难阐述明确。另外,CT扫描方式、机型、对比剂流率、用量,所设定的观察窗,均对肿瘤血管成像显示率有明显影响,如临床广泛应用的小窗位、窄窗宽,可使正常支气管血管束显示率显著降低,肿瘤血管成像更不能显示[7-8]。
综上,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可作为特异的征象应用,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1] 孙钢,李敏,李国英,等.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心率与重组时相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5-10.
[2] 刘连荣,张雪君.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70-274.
[3] 苏冠琴,刘瑞.肺癌多层CT血管成像的应用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63-1467.
[4] 夏广荣,刘桂梅,贺文,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31(5):579-582.
[5] 张文玉,黄勇,申洪明,等.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CT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11):1604-1608.
[6] 舒政,邓小飞,葛琛瑾,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64层CT血管成像中腘动脉小剂量对比剂试验的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7):674-677.
[7] 温琳峰,贾月霞,周威,等.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1):1-3.
[8] 谢锷,翁泽生,王小忠,等.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胃癌根治术的指导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1):31-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20
河南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 (刘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