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2016-03-11邢文强
邢文强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邢文强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患者共40例,以上40例患者均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将检查结果分别作为MSCTA组和DSA组,对2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SA组即进行DSA检查发现,轻度狭窄患者14例,中度狭窄患者16例,重度狭窄患者6例,血管闭塞患者4例;MSCTA组即进行MSCTA检查发现,轻度狭窄患者13例,中度狭窄患者17例,重度狭窄患者6例,血管闭塞患者4例。其中DSA组患者中,肾动脉全程性狭窄患者22例,局限性狭窄患者18例;MSCTA组患者中,肾动脉全程性狭窄患者22例,局限性狭窄患者18例。临床MSCTA检查与DSA检查应用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螺旋CT;血管造影;肾动脉狭窄;临床应用
肾动脉狭窄为临床中常见肾血管疾病[1],此种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肾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2]。临床中针对此类疾病多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诊断。本次研究中,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和DSA技术对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检查,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鞍山市长大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间收录的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患者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1.35±8.65)岁,患者肾动脉狭窄病程0.8~5年,平均病程(2.65±0.38)年。本次研究收录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症状,其中严重患者呈恶性高血压表现,上述患者平均收缩压为(33.21±1.36)kPa,平均舒张压为(16.83±2.42)kPa。均经临床药物治疗后收效甚微,以上40例患者均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将检查结果分别作为MSCTA组和DSA组。
1.2 诊断方法 上述患者均进行DSA检查及MSCTA检查,其中DSA检查均采用本院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250m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临床检查过程中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MSCTA检查则应用过本院引进美国GE Optima CT660 64排CT机,选择18-22G针头双筒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工作由AW4.6工作站进行,设置扫描参数包括管电流200~400mA,扫描电压120kV,设置扫描层厚1.25cm,螺距1.375∶1。扫描前口服阴性造影剂,于肘静脉高压注射造影剂,选择造影剂优维显80mL。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在肾上极至肾下极,受检者憋气,扫描时间约在8~10s。将扫描数据传输至AW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采取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法进行二维三维重建,由本院3名影像学资深诊断医师进行临床诊断。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上述患者的肾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诊断,具体诊断类型包括全程性狭窄和局限性狭窄,全程性狭窄具体与对侧肾动脉做比较,局限性狭窄以最狭窄处管径与近端血管管径进行比较,若狭窄位于肾动脉起始部,则与远端正常管径进行比较,上述患者均以DSA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狭窄情况进行细致分级,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轻度狭窄:狭窄<50%正常管径;中度狭窄:狭窄在50%~75%正常管径;重度狭窄:狭窄在76%正常管径以上,但不达到完全闭塞;完全闭塞:肾动脉血管狭窄度100%,达到闭塞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将上述2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SA组检查发现,轻度狭窄患者14例,中度狭窄患者16例,重度狭窄患者6例,血管闭塞患者4例;MSCTA组即检查发现,轻度狭窄患者13例,中度狭窄患者17例,重度狭窄患者6例,血管闭塞患者4例。其中DSA组患者中,肾动脉全程性狭窄患者22例,局限性狭窄患者18例;相比较MSCTA组患者中,肾动脉全程性狭窄患者22例,局限性狭窄患者18例。临床MSCTA检查与DSA检查应用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为临床中诊断心血管疾病常见方法之一,此种技术是应用造影剂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实现的血管摄影技术。肾动脉狭窄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肾血管疾病,其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肾血管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此种疾病于临床中确诊难度较大,具有早期不易发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等特点。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为临床介入新型诊断方法[3],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诊断治疗之中[4]。本次研究中,将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肾动脉狭窄诊断之中,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诊断效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所检查得到结果基本相符[5]。DSA组检查发现,轻度狭窄患者14例,中度狭窄患者16例,重度狭窄患者6例,血管闭塞患者4例;相比较MSCTA组检查发现,轻度狭窄患者13例,中度狭窄患者17例,重度狭窄患者6例,血管闭塞患者4例。其中DSA组患者中,肾动脉全程性狭窄患者22例,局限性狭窄患者18例;相比较MSCTA组患者中,肾动脉全程性狭窄患者22例,局限性狭窄患者18例。即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相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并无显著差异,值得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 赵恒宇,李大伟,雍敏,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5,28(3):638-639.
[2] 陈洪亮,刁显明,林川,等.64排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J].华西医学,2012,27(8):1198-1200.
[3] 罗海波,周建辉,李先明,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2):236-238.
[4] 胥洪卫,唐志全,张明睿,等.肾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对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0):201-202.
[5] 徐文奎,沙钧平,王帅.多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30):6748-67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26
辽宁 114007 鞍山市长大医院 (邢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