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016-03-11刘峰
刘峰
CT灌注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刘峰
通过人体内部血流变化情况判断人体的生理性活动以及病理性活动是否存在是当前阶段使用的一种最为热门的技术手段。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人体活体组织微循环系统血流灌注信息进行深入性探究。传统医学技术领域当中采用的测定活体组织灌注的方式,但是随着我国磁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灌注成像开始取代传统的方式,这种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具有重要临床实践价值。
神经系统疾病;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技术相对于其他类型灌注技术在临床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20世纪90年代,有人曾经对CT技术的概念进行界定,即为静脉团当中注对比剂方式下行同层快速扫描,并通过层面内针对单一像素进行增强率计算,确定灌注值。也就是在1991年,Miles等最先提出关于CT的更进一步的概念,通过借助CT扫描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系统可以完成反应功能的变化。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促使脑以及全身多种组织以及器官疾病均得到了治疗。当前阶段CT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能够实现多层面灌注下的成像了,这种技术升级对进一步提升效率与空间分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CT 灌注成像技术概述
通过使用动态CT技术手段对组织血流进行关注量方面的理论研究,信息来源为核医学技术[2]。其中包括对放射性示踪剂等理论的应用,这项理论的提出最早出现在1980年,是由Axel等首先向世人展现的。
CT灌注成像方法的应用开始使用碘造影剂,这种情况下在注射了碘造影剂之后,能够对人组织当中的碘聚集情况进行有效性分析[3]。并根据不同特征人体情况进行调节。同时,因为团注方式造影剂会到达毛细血管,组织密度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升高,又会在达到最大密度范围之后不断下降。最终恢复到使用造影剂之前的状态[4]。在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分析密度曲线。
首先,是峰值时间,也就是PT值,主要是指组织峰值时间的对比分析;其次,是平局通过时间,也就是MTT值的分析。主要是造影剂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再次,是局部相对脑血容量(rCBF),可根据曲线下方封闭的面积计算出。最后,是相对脑血流量(rCBF),等于相对脑血容量除以MTT[5]。由此可见,本文中主要研究的CT灌注成像技术属于针对单一像素血流量完成的一种检测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T以及MTT等指标内容对病变情况进行评价[6]。
2 CT 灌注成像技术应用在神经系统诊治工作研究
2.1 CT灌注成像方式诊断脑缺血技术分析 急性脑缺血发生的早期阶段,也就是超急性病发阶段,主要存在变化的内容是水与电解质,为此,这个过程中进行普通CT成像将不能够对脑沟消失以及血管高密度征等进行更加直观的观察[7]。为此,采用CT灌注技术将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中问题,对病灶以及缺血性位置进行观察。同时,CT灌注技术方式能够定量或者是半定量灌注异常脑组织以及侧支循环[8],因此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价值。
2.2 CT灌注成像技术诊治脑缺血性病症的核心是确定缺血性半暗带 缺血性半暗带主要是脑梗死病灶周边形成的一种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但是结构较为完整的缺血性脑组织。这种情况下,可以知道急性梗死病灶的主要构成是缺血中心[9]。半暗带本身属于一种动态过程,并会因为缺血时间发生变化而引起性的变化,进而梗死区域会不断向外扩张,半暗带也会进一步缩减,最终可能会完全消失。半暗带存在两种形式的转归,其中一部分缺血区域当中的血流恢复会逐渐恢复成为正常脑组织。同时,另一部分的可逆性组织则会因为缺血变成永久性梗死。
2.3 采用缺血半暗带技术方式评估临床学缺血性脑血管病症 通过使用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将功能受损的位置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并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血流阈值进行分析。Koening等首先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34例病患当中患有一侧急性大脑半球缺血症状进行CT灌注研究[10]。
并在此基础上将影像与随后病发2周CT成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rCBF与MTT不同类型的血液流动参数产生的动态规律性分析,国内尚未能够形成进一步的研究成果[11]。相关数据信息资料显示,rCBF的值是0.48,rCBF值为0.6,这个值域是梗死组织以及半暗带的标志点,通过此进行诊断的正确率超过74.2%与84%[12]。
总而言之,CT灌注成像属于针对脑缺血等成像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能够为脑缺血提供较为综合性的信息内容[13]。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形成合理性的质量方案[14]。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影像学方法,CT技术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缺陷,针对脑深度位置上的小灶梗死情况,主要是腔隙性脑梗死位置的技术检测效率并不高[15]。当然当前阶段对CT灌注成型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科学性、合理性的发展规划。当前采用的技术水平有限,扫描范围仅有CS,为此,并不能够更好的对肿瘤恶性部分进行全脑灌注,三维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
[1] Ueda T,Yuh WT,Maley JE,et al.Current and future imaging of acute cerebral ischemia:assessment of tissue viability by perfusion Imaging[J].J Compul Assist Tomogr,2011,1:3-7.
[2] 左衍海.去卷积CT灌注成像鉴别原发性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3] 柴伟娜,孙晓川.CT血流灌注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17):2245-2247.
[4] 曾庆勇,李冲云.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848-849.
[5] 高灵,陈伟明.脑CT灌注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4):252-255.
[6] 高勇安.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11):492-498.
[7] 刘科,唐文渊.脑CT灌注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16):1840-1843.
[8] 韦武鹏.脑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8.
[9] 卢晓丹.双源CT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10] 刘翔,戴建平,孙波,等.CT灌注成像在脑内缺血性疾病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7):19-23.
[11] 陈婷.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12] 高灵,陈伟明.脑CT灌注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4):252-255.
[13] 谢佩怡,单鸿,孟晓春.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4):16-19.
[14] 柴伟娜,孙晓川.CT血流灌注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17):2245-2247.
[15] 范国光,郭启勇.功能性影像:CT灌注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74-35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7.007
辽宁 125200 绥中县人民医院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