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朋友圈”不是党纪例外之地

2016-03-11林伟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6年1期
关键词:纪律处分朋友圈吴某

林伟

2015年12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的一篇文章称,微信“朋友圈”是一个汇集圈内朋友状态、各类信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平台,显然属于圈内人的“公共场所”。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如果随心所欲地在微信“朋友圈”内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妄加评论,不但严重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而且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必然受到党纪处分。

网络时代,精彩无限。近年来,随着即时通信工具的异军突起,刷公众号、加“朋友圈”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新元素。尤其在“朋友圈”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后,使用手机在“朋友圈”发送微信、转发各类文章和信息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络和信息传递变得更加迅捷、轻松。

然而,凡事有利有弊。在社交媒体异常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手机拥有者都会成为媒体人。《中国青年报》曾对2503名网友“朋友圈”的使用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70%以上的“朋友圈”与现实社交圈吻合,而许多“朋友圈”已演变成新闻圈、养生圈、代购圈、自拍圈。这就意味着,“朋友圈”看起来只是私人空间,其实更多的还具有公共空间的属性。因为“朋友圈”大多是由许多社会关系组建而成的,每个朋友也都有自己的“朋友圈”,由于圈套圈、圈连圈、圈传圈,“朋友圈”所产生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和影响无法估量。也就是说,一则微信一旦转发出去,便不再由自己控制,自己也没法控制,其传播的纵深度根本无法想象,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都是未知数。

网络时代,党员干部自然不能落伍,有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是正常现象。党员干部和普通公民一样,有权利在网络空间转载文章、发表评论,但必须有政治身份意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最近,东部省区某市公安局副局长吴某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质疑“一国两制”的文章,并发表评论大肆抨击、公然否定“一国两制”。由于吴某的社会关系较多,其观点被广泛转发,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吴某因此受到党内纪律处分,留下沉痛的教训、深刻的警示:网络世界的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微信“朋友圈”不是可以随意放言、无所顾忌的“自由市场”,凡是涉及敏感性的政治话题,或者涉及大政方针的问题,尤其需要自律慎言,不可当成儿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是最大的政治,更是必须严守的纪律和规矩,决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台上不说,台下乱说”,更不能心无敬畏,在“朋友圈”里丧失政治立场,随心所欲、妄言妄语。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边界意识”和“红线意识”,在“吾日三省吾身”中提高自己、改进自己,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否则,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微信“朋友圈”也不是例外之地,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纪律底线,悔之莫及。

评论链接:

@看云流水:正所谓“言论自由是有底线的自由”,普通公民如此,党员干部更是如此。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已全面细化了党章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不能视而不见、触碰底线。

@秋日阳光:党政官员由于执掌公器,谨言慎行倒也符合常理。且不说别的,仅在微信里给下属点个赞,就可能引发猜测甚至站队,更何况对大是大非问题的表态。

@隔壁吴老大:对于那些在“朋友圈”中口无遮拦的党员干部来说,真应该敲响警钟。如果党员干部带头拆中央的台、拆共产党的台,这个党还有什么纪律可言,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猜你喜欢

纪律处分朋友圈吴某
男子将偷来的自行车送给了卖淫女
一顿早饭
高校大学生纪律处分决定司法审查之考辩
高校学生不服学校纪律处分的救济
大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的合法性规制
左宗棠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