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让学子早安“家”

2016-03-11于丽萍李艳华任红禧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6年1期
关键词:王菲组织部县委

于丽萍+李艳华+任红禧

大学毕业了,党员组织关系该如何转?

2013年6月,当逊克籍大学生汤云婧毕业时,她想都没想就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邮回了老家所在的社区。没想到,回家没几天,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就来家了,笑着告诉她: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不能邮寄,只能由本人携带,并且党员组织关系应逐级转递——大学党委组织部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到县委组织部,本人须先到县委组织部办理转接手续,再到社区党组织办转入手续。

走完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程序后,汤云婧很感慨:“作为一名党员,这样的流程应该早知道。”

类似情况,并非汤云婧一个人遇到过。针对返籍大学生党员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逊克县委自2014年8月起实施“三卡一站”工作机制,通过一个个看似小却务实的举措,帮助返籍学子党员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家”。

一张“明白卡”:增强学子归属感

所谓“三卡一站”,即“毕业生明白卡”“亲情红卡”“就业绿卡”,卡片上印有相关信息;“一站”,则是专门为大学生党员成立的“英才驿站”党支部。

2015年6月,汤云婧毕业两年后,她的表妹高爽也大学毕业了。与表姐不同的是,党员高爽回“家”的路要顺畅得多。

早在毕业前一个月,高爽的父母便收到县委组织部印发的“三卡”。对于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程序,“明白卡”上写得清清楚楚,只要按提示操作,就不会犯“低级错误”了。同时,高爽也不必将党员组织关系落在社区党组织,按“明白卡”上的提示,她把“家”安在了“英才驿站”党支部。

“别小看这张薄薄的卡片,其实它折射出的是组织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积极态度,传递的是来自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情。”逊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守生解释说,过去接收党员组织关系时,组织部门是坐等党员上门,可多数党员对转递程序并不了解,多费周折不说,还容易因程序不规范导致档案材料丢失。

县委组织员办公室就曾接到过这样的电话:“我把组织关系和档案邮给你们了,请查收。”此后,对方还打来两次电话询问。可一年过去了,工作人员至今没收到过相关材料。

更值得关注的是,返籍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大多落在社区党组织,他们往往办完手续、将档案一放,就很少见到人影了,给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

递上一张“明白卡”,可能只是一个不起眼儿的举措,却能直接把大学生党员领进“家”门。

在“英才驿站”党支部,党员们大多是同龄人,共同话题多,聊起来也投机。同时,党支部还针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创建了QQ群、微信群,即便党员外出,也能通过群信息了解“家”里的情况,还能收看网上微型党课、参加组织生活以及通过微信交纳党费。

“本月党费请交至县人社局503室。”2015年12月17日上午,“英才驿站”党支部书记郑国华在群里留言提醒。

“人不在县里,怎么办?”正在省外参加培训的返籍大学生党员张晨敲出一个疑问表情。

“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党支部替你交。”

张晨立即将党费通过微信红包的方式发到群里。5分钟后,群消息提醒:“@张晨,本月党费已帮你代交。”紧随其后的一行字更让张晨倍感温暖:“出门在外,多多保重。”

如今,这个群里已经聚集了75名返籍大学生党员。

一群“党员家长”:提升党组织的温度

当然,再配上个“家长”,就更有“家”的味道了。

“呦,又带‘姑娘下社区了?”每每听到居民这样说,育才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红都很开心。王红所带的“姑娘”并非自己的女儿,而是她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王菲菲。俩人不仅长得像,感情也处得跟娘儿俩似的,很容易让人“误会”。

按“三卡一站”中关于“亲情红卡”的要求,县委组织部为每名返籍大学生党员都指定了“党员家长”。为了方便照顾,指定的通常是其所在单位的党员干部。按要求,“家长”要为“孩子”负责。

2014年年底,王菲菲通过团中央发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项目——“彩虹工程”来到育才社区工作。很快,王红被指定为她的“党员家长”。刚到社区时,王菲菲有些不适应。一次,一个居民找王红反映问题,言辞粗鲁。王菲菲看不下去了,便上前“打抱不平”。王红眼瞅着王菲菲要和那个居民吵吵起来,便一把将她拉开,让她回避。王菲菲觉得委屈:“本来替你出头,还冲我使劲!”事后,王红语重心长地对王菲菲说:“居民有情绪是有原因的,他可以冲咱们发火,但咱们不能顶着干。做社区工作就得学会耐心倾听,他们会理解咱们的。”果然,第二天,那个居民便登门道歉了。在王红的引导和带动下,王菲菲对社区的工作越来越适应。

在生活中,王红也更像“妈妈”。王菲菲利用工作之余备战公务员考试,王红总是悄悄把一杯热水、一盘洗好的水果放到她手旁。事儿虽小,却让王菲菲感受到了亲情般的温暖。如今,再有人说她们像娘儿俩,王菲菲总是幸福地回应:“就像亲妈一样。”

在一个个“党员家长”的倾情付出下,严肃的组织关系充满了暖暖的人情味儿,而这种情感还有更深层次的体现。

2014年11月,返籍大学生党员郝良宇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入逊克县矿产委员会工作,县委组织部指定矿产委主任张荣江作为其“党员家长”。

有了安稳的工作,郝良宇渐渐有了“随遇而安”的心态。在工作接触中, 张荣江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才华,应该有更高的职业追求,作为“家长”,他应该为孩子前程着想。于是,张荣江就鼓励郝良宇报考公务员,在值班时间安排上给以照顾,并指导她复习备考。2015年6月,郝良宇最终考入沈阳市的一个区人民法院。

有人跟张荣江开玩笑:“这‘家长让你当的,还把孩子给培养‘走了。”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说的便是这种情愫吧。

一批“免费课”:提高群众满意度

学子返籍,如何安下心来?找工作显然是当务之急。

然而,对逊克这个县城人口不过5万的边陲小城而言,就业空间较小,相对理想的就业选择多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性质的岗位。

“过去,县里每年招公务员,考上来的全是外地考生,待不了多久就走了。外地人才留不住,本地学子进不来。”逊克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守生分析说,“教育资源不行,考不过人家。”

为解决这个问题,逊克县委特地协调资金,和省内知名培训机构合作,专门为本地返籍大学生打造“公务员考试免费培训班”,并将培训班次印在“就业绿卡”上。当然,“绿卡”并不局限于党员层面,覆盖面扩大至全体返籍大学生。

对大学毕业已经5年的党员王新辉来说,能在家门口上一次“免费班”,简直是一项“福利”。过去,想参加这样的培训,必须得去外地。笔试培训班学费少则五六千元,多则过万元,面试班学费更是“天价”,加上出行各种必须的花销,成本太高。况且,作为一个年轻妈妈,外出参加培训也不现实。2015年夏天,王新辉报名参加了“免费班”,经过10天笔试和7天面试培训,最终考上了当地乡镇的公务员。

2014年大学毕业的李炎星,也是在这个“免费班”学习后考入县国税局的。跟多数人一样,刚开始,他的感觉也是“免费班就是走形式”。当他抱着试试的心态上课后发现,不仅跟市场上的培训机构一样正规,而且有些细节做得更好。比如,“英才驿站”的工作人员担任班主任,全程监督、考勤,并为大家提供后勤服务。

2015年,这个“免费班”共有27名学员考上了公务员。

印在“就业绿卡”上的还有一批免费技能培训信息,比如,逊克县农业科技园区每年向返籍大学生提供40个实习岗位。

2015年4月,在县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中心的招聘考试中,考取第一名的大学生祁静并非农学专业出身。原来,祁静此前一直在科技园区实习,“考的都是实践中积累的知识”。

近两年,全县共有100多名大学生通过各类培训实现就业。难怪一提到党组织的服务情况时,很多家长的评价都是俩字儿:“实在。”

就业不仅涉及学子本身,更涉及成百上千个家庭。显然,当各级党组织竭心尽力促就业时,潜移默化之中也是在给党委和政府树口碑。

正是通过这些小而实的举措,帮归来学子找到了“家”,落下了脚,安稳了心。

猜你喜欢

王菲组织部县委
王菲:我很有趣,别崇拜我
那英王菲互帮成歌后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同贺单位
2015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入选作品名单
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关于表彰2014年度优秀通讯员的决定
黔西县委离退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
安龙县委离退局召开县情通报暨老干部座谈会
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入选作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