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反兴奋剂教育策略的探讨

2016-03-11李丽丽

运动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兴奋剂习俗参与者

李丽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20)

基于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反兴奋剂教育策略的探讨

李丽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20)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控制理论视角对反兴奋剂教育策略进行探析,提出应从体育习俗、体育道德、体育信念和信仰、法律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着手应对。

反兴奋剂教育;社会控制;策略

兴奋剂丑闻不断涌现,如何使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在一个公平和健康的平台中实现“更高、更快、更强”体育精神的展示成为体育界关注的焦点。而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内专家学者主要从药物检测技术和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对其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下,结合社会控制手段提出反兴奋剂教育的策略,从而为反兴奋剂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反兴奋剂教育的策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分别以“反兴奋剂教育”“社会控制”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上进行检索,筛选出相关文献50余篇,对反兴奋剂教育和社会控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读分析和逻辑归纳,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对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就社会控制理论适用性、反兴奋剂教育的现实需要等相关问题进行访谈,听取建议,为本文提供思路和借鉴。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和类比等逻辑推理方法,对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控制理论应用反兴奋剂教育中的可行性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利用一些约定的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其内涵为对人类“越轨”行为加以控制,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学家把基于对某种惩罚的畏惧心理控制称之为消极控制,而积极控制则为社会个体自觉遵从的动机控制。反兴奋剂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多元参与主体拒绝使用兴奋剂的认知意识,提高自我积极参与抵制兴奋剂的行为。

反兴奋剂教育与社会控制在任务上都是对参与者的“越轨”行为进行约束,让其自觉内化遵守相应规范;在目的层面都是为了减少不良现象发生,人人都积极参与社会和谐建设;在具体行为参与方面,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社会控制还是反兴奋剂教育都不可“一蹴而就”,遵循客观规律在动态化过程中适时地开展活动。基于二者所表现出来的趋同性特征及目前反兴奋剂的严峻形势,应用社会控制理论对反兴奋剂教育策略进行探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2.2 反兴奋剂教育应用社会控制理论的策略

体育的社会控制手段在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内在和外在2个层面,内在的控制将社会规范内化从而作用于人们的体育行为,如体育习俗、体育道德、社会舆论等对体育生活影响而使参与者形成自觉的行为;外在的控制则通过外部的强制力量将社会规范作用于人的行为起到约束及制约的作用。鉴于内化手段是对社会越轨行为进行控制的最有效、最经济途径,本文主要从内在控制手段的角度对反兴奋剂教育进行讨论。

2.2.1 体育习俗 习俗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习惯而来的,经过人们相互模仿,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行为模式。习俗不但是个人行为的惯用方式,而且也是一定社会和群体认可的,自己同意的方式。习俗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社会控制形式,也是调节社会大众行为规范的体系,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规范能发挥这种普遍作用。无论任何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他们的行为都受其所处的环境习俗的影响和制约,从而使环境中的个人自觉遵守氛围习俗。当然这些习俗也有好坏之分,优良的习俗体现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有利于社会进步;陈规陋习体现着落后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阻碍社会进步。体育习俗是随着体育运动的自身发展需要逐渐形成的,作为一种古老的体育规范体系,并且以体育的道德规范为主构成,影响着运动员及运动项目的发展。所以,它涉及的范围几乎包括体育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社会控制功能存在于民心和情理之中,特别是一些体育法律、法规等

约束以外的内容。所以,反兴奋剂教育的社会控制,应吸收体育传统习俗中的精华部分,如一些宗教仪式、禁忌等,古为今用,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同时也应注意把握传统体育习俗控制与法律、法规等控制的区别,充分发挥体育的优秀传统习俗控制作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中。

投稿日期:2016-07-03

2.2.2 体育道德 道德是社会运用一些原则、规范和惩戒后果等手段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体育道德通过约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对运动参与者施以教化作用。当体育活动参与者按照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进行体育实践时,他们的体育行为便会被公众所赞许,受到人们的肯定;相反地,如若他们不遵守体育职业道德,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使用兴奋剂以期在竞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和成绩,这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这与社会所倡导的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之体育道德相背道而驰,使运动参与者处于不平等的环境中,亦让比赛蒙上了“不公平”的雾霾,得到的只能是社会的否定和抨击,成为众矢之的。反兴奋剂教育的目的即是让体育运动参与者自觉抵制兴奋剂,遵守“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作为调整体育活动的另外一种重要规范,也将在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治理作用。

2.2.3 体育信仰和信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错误的“邪念”则不仅不能指导人们反而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运动参与者的体育信仰和信念体现着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并对其体育行为发挥着导向作用,只有当参与者的内心意识转化信仰和信念时,才能在体育活动中形成高度的自我控制行为规范。兴奋剂问题的出现是失衡的社会价值之风,如盛名、厚利、重奖刺激带来的负效应,如果运动员之间互相都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嗤之以鼻,那么运动员就不会轻易使用兴奋剂;相反,如果兴奋剂的使用在同行或竞争者之间是一种被感知的行业潜规则,那么运动员则有很大可能选择使用兴奋剂。运动参与者在自我动机信念与规范性标准之间进行自我价值的衡量,形成自己的意识行为。

2.2.4 法律手段 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教育作用。法律的真正权威和效力并不仅仅在于强制服从,而首先在于教育。因为教育可以使全体公民无一例外地具有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以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第二,威慑作用。法律的威慑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少数处在违法犯罪边缘的不安定分子,或存有侥幸心理准备犯罪的人的威慑,从而触发每个人内在的自发性控制,打消犯罪的念头或停止犯罪活动,预防潜在的不稳定社会因素的出现和发展。第三,惩罚作用。社会上总有少数成员无视法律规定,不顾后果,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就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其进行制裁,强迫其遵守法律。近年来,反兴奋剂的相应法令条规相继出台,如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对运动员“量刑”翻倍,遭禁赛后甚至没有了训练资格,拓展了生物护照这一新技术的检查类型。此外,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反兴奋剂管理办法》中第一章第四条指出反兴奋剂工作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方针;第三章第十五至第十七条对反兴奋剂教育做出的规定等从不同层面对反兴奋剂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七章对服用兴奋剂的处分进行了详细陈述,如“在禁赛期满后4年内,取消参加体育系统各类奖励、奖项、荣誉称号、职称、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评比资格”等严厉规定。这些创新规定,将使世界反兴奋剂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升到更高层次,对参与对象起到了极大的威慑和教育作用。

2.2.5 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社会大众对某一事件、人物或当下热点问题的议论、意见和价值评价。社会舆论的软约束性,其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不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在舆论的指责面前,有的人可以我行我素,但是社会舆论的这种约束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使当事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不得不约束或改变自己的行为。社会行为的导向作用,社会舆论往往暗示出特定社会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个人而言,当他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知所措时,往往因得到社会舆论的指导而能应付自如,对于集体,若能尊重众人的意见,便能增强内聚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体育舆论是社会大众对体育时事、人物、生活等内容的看法和议论。体育的社会舆论控制是指运用这种体育舆论的力量,引导和规范人们在规定范围内表现体育行为,从而促进体育社会在有条不紊地发展。在反兴奋剂教育中,可通过心理和道德约束作用的发挥,让参与者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自觉养成遵守规则,在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激励下拼搏取得优异成绩。

3 结 语

反兴奋剂教育作为体育社会问题中的一部分,进行控制时既要考虑它的社会属性,也要兼顾自身个性,辩证地应对。兴奋剂作为现代社会中越轨问题的一部分,反兴奋剂的斗争将会遇到很多坎坷,在长时期内难以清除干净,但是我们要有信心,多方并举,倾社会之力誓将根治兴奋剂这个体育圈的“毒瘤”,还体育一片蓝天净土。

[ 1 ]钟海荣.从社会控制角度思考转型背景下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4):51-54.

[ 2 ]李玉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控制:高等教育的功能与反思[ J ].教育观察旬刊,2015(1):16-18.

[ 3 ]王克阳,王兴,李杨,等. 反兴奋剂教育中应用社会控制理论的思考[ C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2015:4896-4898.

[ 4 ]方新普,文才新.体育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的研究[ J ].体育与科学,2001,22(2):38-41.

[ 5 ]关金永.反兴奋剂前沿理论问题研究[ 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1):16-19.

[ 6 ]季雪峰.中国反兴奋剂工作领先世界——访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官员安德森[N].中国体育报,2013-12-9(1).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管理办法[Z].2014-11-21.

[ 8 ]孟凡峰.体育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 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8):87-88.

[ 9 ]盛鹏飞.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J ].社会科学论坛,2007(24):102-104.

[ 10 ]阳波,彭朝晖,张乃正.兴奋剂问题的社会学初析[ 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140-141.

G80-05

A

1674-151X(2016)08-003-02

李丽丽(1987—),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6.002

猜你喜欢

兴奋剂习俗参与者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