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理论视阈下对《押沙龙,押沙龙!》的语言分析
2016-03-11王智音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呼和浩特010051
⊙周 洁 王智音[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呼和浩特 010051]
艺术广角
陌生化理论视阈下对《押沙龙,押沙龙!》的语言分析
⊙周洁王智音[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呼和浩特010051]
陌生化理论是使艺术作品增加可感性的各种手法的统称,是俄国形式主义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依据此理论本文试从修辞和句式两个角度对福克纳作品《押沙龙,押沙龙!》中的语言进行剖析,以期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陌生化的语言效果来展现作品独特的文学性,从而在理解小说文本形态上的丰富内涵和创造性的同时,为小说提供一个全新的诠释方法。
互文场景设置人物主题
一、引言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由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艺术的手法》一文中首次提出。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动作一旦形成习惯就会自动完成,阅读体验亦是如此,这就是感受的“自动化”。“自动化”使得生活化为乌有。而艺术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使人们感受到事物的存在,从而恢复对生活的体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往往就会涉及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陌生化是同“自动化”相对应的术语,是使艺术作品增加可感性的各种手法的统称。所谓陌生化,就是将人们熟知的东西通过“扭曲”或“变形”的方式变得抽象、模糊,由此加大感知难度,延长感知时间。其目的在于打破人们的接受定势,使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感受事物。这种被故意难化的感知过程,拉开了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以领略艺术真正的美感,并获得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第四十九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名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出版了十九部长篇小说,其中有十五部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押沙龙,押沙龙!》是其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中的第九篇小说,也是其最深奥、最具史诗风格的一部作品,被誉为乔伊斯之后小说写作方面终极性的根本创新。小说自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便引起了国内外批评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针对其主题、南方社会的兴衰、女性地位等元素进行分析的文章也不一而足。然而关于其语言陌生化特色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福克纳的写作风格一向标新立异,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他经常通过多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和叙述风格的突变来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从而延长了对作品的感知时间,使之产生新奇的陌生化效果。这就拉开了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使读者在欣赏作品时得以感知作品的文学性,领略艺术真正的美感,突显出强烈的陌生化特征。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通过对日常生活语言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更加生动、凝练,具有鲜明的表意功能。文学语言还经常打破语言常规,通过突出和变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文学语言的这些特征使得文学作品成为语言的艺术品,因而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关于语言陌生化的运用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曾在《诗学》中提到,语言的奇异化是诗歌的本质。变形后的语言与通用语言相比具有独特性。陌生化通过新奇的经验把读者从呆板无趣的文本中解放出来。什克洛夫斯基称,语言的陌生化是文本陌生化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若是对一些平常的用语过于熟悉,就会很难重视它们的存在,更别说挖掘其深意。为了克服这种由普通言语造成的自动化接受的现象,陌生化理论应运而生。作家在写作时运用陌生化技巧,会有意地对语言进行扭曲、变形。由此,普通语言就被转化成了文学语言。读者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和感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经过加工改造后的语言惯用法或俗语,亦会更加具有可感性。“创作一部文学作品的关键在于增加语言感知的难度”。福克纳是语言运用的大师,经常使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实现作品中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文学作品陌生化的前提就是语言陌生化,而文学作品的特殊性亦在于语言形式的表现。实现语言的“陌生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究其主旨是要引人注意,通过“扭曲”“变形”后的语言使人们从习惯中走出来,延长对表现客体的感知时间,使其更具有可感性。《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独具匠心地将陌生化应用在语言表达中,文本中的个性化语言不仅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揭示了隐含的主题,还强化了小说人物之间的冲突、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
二、修辞手法的陌生化
文学作品中,若通篇都是简单或自动化的传统表达,会给读者以干巴巴、无趣的阅读体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作家在写作时通常会有意识地借助修辞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产生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通过大量修辞技巧的运用来增加语言的可感性从而增加作品的陌生化艺术效果。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在文学作品中,比喻是一种有效实现文本变形并延长读者审美认知的修辞手段。作为福克纳作品的重要特征,比喻被应用在文本的方方面面。福克纳运用这一修辞方法将不同的事物陌生化。通过对平常的人物或时间进行变形,打破了语言传统的表达模式,增加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认知体验。《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萨德本的太太埃伦描述成一只花蝴蝶的形象。这一描写与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大相径庭。她“像沼泽里浮华的蝴蝶升腾而起,没有肚肠与所有那些主观痛苦和经验的沉重器官的拖累,飞入迟迟不落的太阳那持续亮丽的真空之中”,形象地勾勒出埃伦对婚后不幸生活和粗鲁专制丈夫的逃避心理。像传统意义上的南方庄园主一样,萨德本拥有大批的黑人奴隶。除了命令他们劳作之外,萨德本还在奴隶间进行角斗,不但带着幼子亨利围观,有时甚至自己亲自上场搏斗打得鲜血淋漓。目睹了这一切的埃伦在苦苦哀求却无法改变分毫的情况下,不再过问世事,一头扎进了自己编织的美丽幻梦再也没有出来。关于埃伦的“花蝴蝶”状态的描述在文本中随处可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埃伦正处在她那花蝴蝶的夏日全盛时期”“这只花蝴蝶,这只蛾子,被一阵狂风刮在一面墙上,也不感到异常痛苦,而是仅仅感到迷惘与大惑不解”。这种把人物比喻成花蝴蝶的修辞手法,将埃伦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只充当生育工具的普通南方妇女形象展现得既生动又形象,较之平淡的语言赘述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具有可感性,具有明显的陌生化特征。
除了隐喻外,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还常运用反讽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嘲讽。反讽是指写作时带有讽刺意味的修辞技巧。福克纳通过反讽构造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文体形式来展现人物的思想状态。从而将读者从长时间阅读产生的惯性思维和麻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作为语言陌生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暗讽在福克纳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押沙龙,押沙龙!》中,当谈到罗莎的姑姑出走使得年幼的罗莎不得不操持家事时,福克纳这样写道:“这姑姑曾靠某个夜晚爬窗出走这一行动来教她如何管家和如何改衣服。”这样的表述比直接的陈述更能表现福克纳对罗莎姑姑的嘲讽和对社会的批判。反讽的语言使得文本具有了新的审美意义,其间隐含的主题亦有了多重的表现方式。
三、句式的陌生化
福克纳另一个显著的语言特色就是冗长句式的使用。《押沙龙,押沙龙!》是一部解释性小说,通篇充斥着大段的人物独白,几个主要人物罗沙小姐、昆丁、康普生先生、施立夫等都在试图从自己的角度解释过去。然而由于他们身份、教育背景和对故事理解的不同,每个人的语言也各具特色。有的言语间充满怨恨;有的心思缜密,言语飘忽,善于想象;有的语言上执意使用与自己教育水平豪不相符的法庭用语;还有受过良好教育但抱着费解心态阐述故事的局外人。他们各怀心思,有的不明就里,有的故意遮掩事实,言语间都在躲躲藏藏,欲说还休。常常一个句子可以跨越几个篇幅的长度,其间充斥着各种插入语的使用及他们自创的标点符号,这就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突显出明显的陌生化特征。这些句子晦涩难懂到了极点:其衍生的子句,一个接一个,看似有着上下文的语境,细想却又毫无关联;插入语中带着插入语,而插入语本身里面又是一个或几个插入语的组成环节,仿佛说话者急于要告知读者他所知道的一切,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凌乱心情。这种刻意的冗长句式及复杂句法关系引导着读者不断对文本进行玩味和揣摩。调动了读者对整个文本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四、结语
《押沙龙,押沙龙!》在呈现主题的过程中,福克纳巧妙地运用了陌生化技巧将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展现得扑朔迷离。陌生化的语言将易为熟知的故事形式进行变形,延长了读者的感知过程。小说到最后也没有统一的结论和统一的形象,平添神秘感的同时成功地拉开了读者与小说之间的审美距离。读者成为第五位叙述者或调查者,直接参与到故事的重建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1][美]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2]牛晓红.宠儿的陌生化艺术[D].湖南大学,2010.
[3][美]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4]维·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刘宗次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5]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周洁,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王智音,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语用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