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安词的那些花草树木

2016-08-09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滇池650228

名作欣赏 2016年21期
关键词:李清照词人梅花

⊙彭  婕[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  滇池 650228]

诗文品鉴

易安词的那些花草树木

⊙彭婕[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滇池650228]

在中国人的审美取向里,历来讲求意境美,文人墨客往往借助外在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使得人和自然融为一体。植物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意象,本文依据《全宋词》和《李清照集校注》,穷尽统计李清照的四十七首词作,具体分析花草树木及其果实在词作中出现的次数、形态、意义,最后结合词人所处时代背景,对这些植物进行分析,归纳词人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写作风格。

李清照词意象

绪论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在各个方面都受到压迫和歧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限制下,她们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能和光芒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她们的地位总是很低下,有关的介绍和作品集少之又少。然而,今天还有较多作品流传,在我国文学史尤其是宋代文学领域内占据重要地位的女词人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封建制度彻底瓦解,使得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肯定,出现了很多专门研究这位杰出女词人的学者和论文专著,成果斐然。

在翻阅、对比了几个本子后,我们选定中华书局的《全宋词》和王仲闻先生的《李清照集校注》,二者兼顾,个别字词有出入的地方依《李清照集校注》,将本文考察范围限定在李清照的四十七首词作中,对里面的花草树木进行穷尽的统计和分类,结合主旨分析它们表达的感情、意义,从中归纳出词人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和写作风格等一系列特点。

一、物与情的联姻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梅子的成熟来比喻女子怀春。《点绛唇·蹴罢秋千》下片:“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乍见来客,来不及整装,急忙回避,但是又想偷偷看几眼,便倚门回首,借着“嗅青梅”把女子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来客,但从少女的反应可以印证他定是位翩翩美少年。青梅暗指含苞待放的爱情,成为展现自己羞涩爱情的寄托物,达到了物、人、情的完美统一。若用牡丹、桂花、菊花就失去了这层意义,可见其匠心独具。

(三)个人品格的写照

李清照平生素爱桂花和梅花,在词作中多次用它们来抒写自己的高尚品格,这在下文将会具体论述。另外她还借银杏自比,以此来暗指自己虽流落异乡,但绝不同流合污,永保民族气节的可贵之处。“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瑞鹧鸪·双银杏》)

(四)寂寞与愁苦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中的“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好事近》中“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都反映幽闭于深闺之女子的寂寞与苦闷。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就出游,使得夫妻间不断有小别,看到植物憔悴衰败,就好像看到自己美好青春的逝去,更勾起对丈夫的无限思念,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剪梅》);就连生气勃勃的春天景象也会勾起词人的惆怅与思念,眼前的春意盎然反衬出愁苦之深之重,如:“萧条

早在《诗经》里就有很多吟咏植物的诗句,后来屈原又开辟了以香草美人比喻贤臣圣君的传统,一直到今天,植物仍然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意象。我们对李清照词作中出现的植物进行考察,将花、草、树木及其果实的涵义归纳如下:

(一)少女的纯情神态

《点绛唇·蹴罢秋千》上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易安词多处用“瘦”来形容花,表达一种凋零、伤感的情绪,但这一次,“瘦”并没有悲伤的感情。“露浓花瘦”看起来是写被重重的露水打湿的花显得更娇弱更纤瘦,而实则在写人,美丽的花朵与美丽的女子融为一体,以露喻汗,以花喻人,轻衣已被汗渍浸透,女子就像沾了露水的花一样娇艳欲滴。

(二)对爱情的渴望与热烈追求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春情》)

(五)用作衬托、比较

“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用群花来衬托寒梅的与众不同;《庆清朝慢》用“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来突出牡丹姿色过人,即使经历风霜也如同刚上了新妆一样;在《多丽·咏白菊》中有“也不似贵妃醉脸”“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贵妃醉脸”语出《松窗杂录》,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认为李正封咏牡丹之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正像贵妃脸带酒意,分外妖艳的样子。“贵妃醉脸”因之用以比喻牡丹。“酴”也作“荼蘼”,一种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词中用这两种植物衬托白菊之高标隐逸,伟傲不屈和香味过人。

(六)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李清照生性活泼开朗,青年时期的她更是清新充满活力,虽然她仍然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深闺女子,但表现出反封建、反礼教等不同于寻常女子的勇气与举动,敢于走出闺房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写下不少优美的词句。著名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句子,描绘出一幅欢快的生活图景,表现少女纯真、活泼的性格和早期美好的生活。

(七)南渡后的凄苦和对国事的忧怀

李清照的一生和她的创作可以南渡分为前后两期,后期的作品多反映金兵南下,战乱纷扰带给国家民族和自己的苦难。这时她笔下的花草树木多具凄凉、香消玉殒之感。群花呈现“风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的境地;用“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临江仙·梅》)反映自己后半生的痛苦经历,暖风再也不理会飘尽芳香的梅花了,而是另外寻到杏树枝头去了;“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是说自己抱病在身,终日以药相伴;当这种愁苦无法摆脱时,词人也会就着苦闷去饮酒或赏花以自我排遣,如:“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和“醉莫插花花莫笑”(《蝶恋花·上巳召亲族》),这时候的梅子不再是女子怀春之标志,而是用其“酸”这个特点来突出酸梅酿出的酒正好适合自己辛酸的怀抱。花也不是以往被人同情的对象,而是反过来嘲笑人的衰老。

(八)对故国、故乡、丈夫的思念

时常与丈夫的小别,以及南渡之后的凄惨境地使李清照写下很多怀念祖国、怀念故土和思念丈夫的作品。《南歌子》中有“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这里的莲蓬和藕叶并非实际植物,但是衣饰上的植物同样寄托着她的感情,显示出秋天到来,幽居独处的寂寞。“莲蓬”的“莲”与“怜”谐音,“藕叶”的“藕”与“偶”谐音,暗示夫妻本来应该是双宿双飞、互相怜惜的,而此时的自己与丈夫却是别易会难。“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孙·帝里春晚》),则用皎洁月色中洁白、美丽的梨花象征自己的思念和愿望的纯洁与美好。“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全宋词》作《添字采桑子》,《李清照集校注》作《添字丑奴儿》,据王仲闻先生所说,《采桑子》即《丑奴儿》同调异名),表达自己流落异乡,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无限思念与怀恋。

(九)吉祥祝贺

在易安所有词作中有一首格调颇不相同的作品,那是为贺寿而作的《长寿乐·南昌生日》,其中“望日边,六叶阶初秀”“更值棠棣连阴”和“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中的阶、棠棣和松椿皆为吉祥之物,用于向人贺寿。据《现代汉语词典》(1978),阶即荚,古代传说中一种象征祥瑞的草。“棠棣”也作“唐棣”,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据王仲闻版本,“棠棣”:《毛诗·棠棣·序》棠棣,燕兄弟也。后世以“棠棣”代指弟兄。“松椿”都是常青植物,词中用它们来向过生日的人祝寿。

经统计,我们研究的四十七首词作中只有四首没有花草树木,它们分别是《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和《凤凰台上忆吹萧》。其余词作中花草树木总共二十七种,它们的名称、功能意义和出现次数如下:

晚年生活人物神态追求爱情人格自比伤春悲秋对比衬托生活情趣思念怀恋吉祥祝贺群花1 1 4 3 2 1 12桂花 2 1 3梅花 1 3 5 2 1 4 4 20荷花1 1 1 3海棠 2 2梨花 1 1 2菊花 1 1 2 1 5牡丹花 1 1 2丁香花 1 1苹花 1 1杏花 1 1棠棣 1 1 草2 1 2 5荷叶 1 1 2 阶1 1银杏1 1柑橘 1 1柳树 5 5梧桐树 3 1 5 树1 1芭蕉树 1 1松树 1 1椿树 1 1 酴11梅子1 1 2豆蔻 1 1莲子 1 1 2合计

二、词人独特的视角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常用意象,它们总是与一定的感情相联系,李清照的文学造诣之所以如此高超,就在于她善于利用,也用“活”了这些意象,在她的笔下,这些意象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某种外在寄托物,而是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当事人”,在选择和使用这些意象时她也表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

(一)与梅花的不解之缘

宋代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咏梅盛况,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仅陆游一生所做咏梅诗就有165首,其他文人如张道洽、刘克庄、林逋等都有大量咏梅作品流传于世。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外患纠结困扰中步步退让、屈膝求和的软弱氛围和党争激烈的政治环境中谋求生存的宋代文人,其审美观已由盛唐的恢弘绮丽、昂扬奋进之特质转趋瘦峭清寒、雅洁清丽,由外向而转入内省,注重追求主体人格内在道德心性修养的完善。因此,霜天雪地、瘦枝冰花的寒梅成为宋人审美观赏的最佳对象和人格精神的理想形态。这种审美时尚和文化追求必然影响到宋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李清照一生也酷爱梅花,从下表看出,在我们统计的四十七首作品中,梅花出现二十次,不过词人使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化出十一种名称,以避免重复和单一。以下是词人对“梅花”的不同称呼:

寒梅江梅红梅梅蕊梅心梅萼梅腮花春欲放  梅 梅花1 3 1 1 1 2 1 1 1 4 4

这些梅花,主要有两类,一类直接承载词人的感情,另一类则进一步融入其他事物,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用作衬托、用作妆饰、化为笛声等。

1.一尘不染的梅花

在《渔家傲》《满庭芳》《临江仙·梅》中,词人着力突出梅花晶莹的外观和不染尘滓,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表达自己如梅一样孤高自傲、不折不挠又清瘦高雅的品格。“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2.闲愁离恨的梅花

作为女性,词人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她一生的心路历程。《浣溪沙》《小重山》《蝶恋花》《清平乐》中,我们依稀看见词人闺阁生活的寂寞惆怅,也看到她婚后丈夫出仕,空房独守的思念,更看到了她晚年的沧桑。“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

3.忧国忧民的梅花

在《菩萨蛮》《玉楼春·红梅》这些晚年的词作里,充满着与丈夫分离的痛苦和对国事的担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

4.衬托对比的梅花

李清照是爱梅花的,但是也偶尔会用梅花来衬托桂花的与众不同,是以自勉。为了给桂花以极高评价,已经说它是花之首,又用自己平生最爱的梅花和菊花来突出桂花之无与伦比的高贵品质。“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

5.妆饰中的梅花

在《减字木兰花》和《菩萨蛮》中,鬓上的梅花尽显词人对爱情的观点。把买来的梅花插在头上和自己的容貌做比较,怕郎觉得自己不如梅花漂亮,反映出婚后的幸福生活和心中对爱的执着追求。“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6.笛声中的梅花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幽怨的梅笛声勾起词人的浓愁,不禁要问:外面的春色如何了?表达今非昔比的情绪体验。在另一首《孤雁儿》里,用“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来表达笛声吹绽了万树梅花,又一个春天到来,而丈夫已经去世,只有自己一人孤寂凄婉的心情。

笛声中的梅不一定是实际中的梅,可以是意念中、想象中的梅,这么做超越了季节限制,为咏梅拓展了更为广泛的疆域。与现实中的梅有所不同的是曲中梅塑造的是一种音乐的形象,乐曲特有的旋律和韵味,给梅花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流动的审美意象,给审美主体带来的是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因此,曲中梅与抒情主体感情的关合更为密切,更富有抒情的功能。

(二)与桂菊的相通之处

桂花 木犀花2(未直接出现) 1菊 白菊 菊蕊 黄花1 1 1 2

李清照对桂花向来是给予极高评价的,她称赞桂花是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在《鹧鸪天》中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花不起眼,没有灿烂鲜艳的颜色,也没有耀眼的外形,但温雅清淡,这是一种品格美、内在美。在《摊破浣溪沙》又写道:“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这是唯一一首直接出现桂花意象的词,据《现代汉语词典》(1978),“木犀: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结核果,卵圆形。花供观赏,又可做香料。通称桂花”。自己因病而终日看花,不说人看花却说花向人,表明桂花多情,温雅清淡,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面向人们,只奉献而无索取。这些都是李清照自身人格的写照。

宋代文人特别推崇魏晋南北朝时期仁人和报国志士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德,李清照对这些人也是加倍爱戴。这样一来,反对虚伪的礼法、礼教,追求真实、自然的人生这一主题便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菊花象征孤傲隐逸、清瘦、脱俗和坚贞不屈。李清照推崇的文人之一陶渊明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现出不屈膝于封建礼教,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在她的《多丽·咏白菊》《鹧鸪天》《声声慢》和《醉花阴》中,她都大力歌颂菊花的高洁、自爱。比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此诗表达的是因为菊花的清高、孤傲,所以在心中苦闷无法排遣时,作者会想到赏菊以自慰。

(三)柳意象之新用

?

柳是一种美好的植物,由于与“留”谐音,常出现在古人送别的诗句中。古人送别常折柳相送,表示心里希望留住别人的美好愿望。古代还有个地方叫灞桥,是送别的地方。有诗云:“伤心不过灞桥柳”,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不过,李清照在词作中五次使用柳意象,却一次也没有用来与送别相联系,而是用初春时节柳芽生长,惹动春思来抒发闺中寂寞,思念丈夫和对国破山河碎的痛心。如:“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娇·春情》)

(四)草意象之离愁

?

芳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与离愁相联系,在易安词中,我们体会到望眼欲穿,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如:“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五)“愁”的内容逐渐充实

如果说李清照前期的作品还停留于抒发个人愁苦,倾诉个人狭小空间的寂寞惆怅的话,南渡之后的作品则因为深入民间,与百姓接触,亲眼目睹朝廷求和退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转入了沉郁苍凉。前期的“愁”多是闺中之愁,爱情之愁,身为大家闺秀的她或多或少受到那个时代的局限而看不到外面的广阔天空。南渡之后的“愁”却因为有了更广阔的内容而显得充实和有分量,那是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的词人老泪纵横、痛彻心肺的控诉。

梧桐 新桐4 1

梧桐代表一种凄凉、悲咽和衰败的景象,古人经常悲秋,梧桐入秋即落叶,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李清照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处用梧桐来表达家国沦丧的悲哀和痛苦,正如:“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中所反映的那样,霜打落叶,秋风无情地吹落树叶,国破山河碎在词人感情上精神上造成了凄惨无比的影响。

三、词人之真性情

(一)多愁善感,敏感而细腻

古代妇女迫于封建礼教的压迫,很难看到外面的世界,无法感知大自然的美丽,这就很容易生出愁、闷、苦、寂寞、惆怅等心情。李清照身为大家闺秀,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自幼便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然而她亦无法完全摆脱封建压迫,狭小的闺阁铸就了她的多愁善感,人间一片花一片叶的凋零都会引起她的无限伤感。惜花即惜人,她爱把女子比作花,把花之凋零比作人之容颜老去,青春不再,也用花之受风雨摧残却仍坚韧不屈来比喻人的顽强,也用花的枯萎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国难的哀悼。因为敏感而细腻,所以她能捕捉到常人无法感知的变化,即使是婚后的幸福生活也不能完全消除她心中淡淡的偶尔的伤感。因不忍亲眼看见花被狂风乱雨打落而饮酒过量,沉沉睡去,清晨醒来酒还未尽消。虽不愿看但还是忍不住要问卷帘人门外海棠花的情况,粗心的侍女的回答“海棠依旧”与词人发出的感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她惊人的细腻感情。

(二)反对礼教,崇尚自由和爱情

虽然生在封建社会,词人还是表现出了勇敢无畏的反叛精神。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志趣高雅脱俗,有几分不拘礼法的豪放。《忆王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从闺思闲愁中解脱出来,寄情于水光山色,追求超逸、欢快生活的秋天郊游图景,其中“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花汀草”丝毫没有悲观感伤的成分,而是看到了生命和希望,闪耀着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对“追求爱情”的否定更是几千年来对古代妇女最沉重的精神压迫,但我们伟大的女性们仍在高墙深院内以不同的方式道出了对爱情的强烈渴望与追求。卓文君、杜十娘、杜丽娘、崔莺莺、祝英台这些千古留名的女子哪一个不是热情勇敢的奇女子?在《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中,词人用芙蓉花开指女子娇好的容貌和主人公心底正在绽放的爱情之花,表现出其大胆、天真的性格和蕴藏于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又用“月移花影约重来”指花前月下玉人双双相约而来,互诉衷情,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三)一生的自勉——对人格美的追求

李清照不同于一般女性还在于她特别注重自身人格的修养,她的眼界远远超出闺房生活。以桂花、梅花、银杏等植物的自喻恰说明她一生都在不停地反省和勉励自己,不断地追求着高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种追求留给后世一位巾帼不让须眉,高大而光辉的女性形象。

(四)忧天下之忧

李清照的伟大不仅来源于对艺术的贡献,也不仅是因为其创作的技巧,还来源于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在国难当头之际,她时刻不忘祖国形势。这说明一个不关心国家大事,不理会时代变迁的人不可能成为伟大作家,其吟唱只能是空洞而乏味的自我凭吊。只有忧天下之忧的人才能写出有深刻思想内容的篇章。

结论

苍天有泪,草木有情。一棵树、一株草、一片叶、一枝花无不具有人的感情。李清照借花草树木抒怀,将它们与人、人的感情三位一体结合起来,为更好地传情达意提供了可能,成为其词作的显著特点之一。从中,我们也看出了这位伟大女词人的喜好和内心,理解了她的人生和追求。

①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12页。

[1]唐圭璋.全宋词(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辽宁大学中文系《李清照词赏析》编写组.李清照词赏析[M].长春:辽宁大学出版社,1982.

[4] 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6]舒红霞.女性·审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8]唐圭璋.李清照词鉴赏[M].济南:齐鲁书社,1986.

[9]陈玉兰.李清照[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0]卢静云.李清照词传[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

[11]卫淇.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

[12]柯宝成编.李清照全集[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0.

作者:彭婕,硕士,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词人梅花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梅花
林逋梅妻鹤子
梅花引
梅花锁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