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当代知识分子公共性问题

2016-03-11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400715

名作欣赏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公共性知识分子体制

⊙黄  珊[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 400715]

雏凤清声

浅论当代知识分子公共性问题

⊙黄珊[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400715]

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其公共属性逐渐缺失。中国科学技术虽日益发展,但社会道德精神仍存在巨大缺口,因此讨论知识分子公共性问题十分必要。当代知识分子公共性的重建面临重重阻碍,如何重建亦是讨论的焦点。

知识分子公共性重建

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启蒙运动的展开,知识分子们高举“借思想文化解决问题”①的大旗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文化作为中心议题日益凸显出来,作为思想文化载体的知识分子也引起了学界广泛的思考讨论。

知识分子是近代才出现的一个概念,知识分子公共性虽是一个现代性的议题,但知识分子对公共事务的关怀并非现代社会所特有。中国古代“四民”之首的“士”就是知识分子的前身,他们有着“士志于道”“以道自任”“以天下自任”的理想追求。但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没有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仅仅依附于封建皇权生存。东西方对于知识分子特征也有着大致相同的认识,不仅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社会的良心”。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更是继承并发扬了“士志于道”的文化传统,将沉重的社会历史使命视为己任。因此中国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介入”意识,即使在进入多元整合的当代社会,他们也以严肃的态度“介入”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公共性问题”。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社会价值和道德水平却发生巨大下滑,人们的精神状况屡现危机。造成该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文知识分子远离社会价值中心以及对科学技术的过分遵从。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社会大众仍然需要精神导师的存在,为我们指引文化精神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考虑公共知识分子及知识分子公共性的相关问题。

知识分子这种公共属性在后现代的社会环境下似乎变得大不如前。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知识分子人文性的呼声逐渐势弱,知识分子也从时代的前端退居舞台的边缘。利奥塔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中,随着宏大叙事的消失、知识英雄的没落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建立等等,导致后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公共性的衰落,即知识分子由普遍知识分子变为专业知识分子。美国社会学家古德诺认为知识分子已经成长为一个新的阶级,随着社会地位的上升,他们不再是广大民众的公共发言人,而是成为一种所谓的批判话语文化的成员。每个知识分子的语言都变得专业,能在各自的领域自由交流,形成了布尔迪厄所说的“场域”。非其专业场域内的人员则很难理解他们的专业用语。对于后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公共性的界定,北大学者朱苏力说道:“越出其专业领域,经常在公共媒体或者论坛上就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分析和评论的知识分子,或由于在特定时期自己专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把自己专业的知识予以大众化,并且获得一定的社会关注的知识分子。”②

公共知识分子有着十分宽泛的外延,公共知识分子的职业以及他们表达公共意识的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余英时说:“这种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首先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或者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工作者。”③而传统知识分子最初是自由职业,未依附于任何体制存在,具有自由的、批判的精神气质,且认为他们所代表的就是普遍的理性与真理。传统知识分子可以说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原型,富有正义感的社会批判和理性公正的权威认知一直是现当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精神气质,是一面高高树立的理想大旗。而问题就在于,当代知识分子能否在如今知识被高度专业化、文化被广泛商业化的社会中实现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可以说知识分子公共性的构建面临着重重阻碍。

第一,大众媒体对于知识分子公共性话语的利益诱惑。当一部分知识分子退回学院,社会公共空间就被一群所谓的媒体知识分子所占领,他们多是通过媒体运营从事文化生产和流通。在文化商业化的市场运行模式下,异端的话语就格外引人注目。在文化资本的利益驱动下,这些知识分子为追逐高额的商业利润,逐渐丧失内心良知的公正批判。“所谓的知识分子批判,变成一个煽情的演员手势、一种矫揉造作的舞台造型、一连串博取掌声的夸张修辞。而所谓的正义、良知和真理,在这样的市场作秀闹剧中,变为虚张声势的图腾和得心应手的道具。”④大众媒体是知识分子表达公共话语最重要的途径,而大众媒体又多受集团控制,因此知识分子公共性的表达也受集团利益左右。

第二,知识分子逐渐纳入体制之内。大学广泛扩张,文化被商业机制垄断,知识分子失去了早先为文学而文学、为艺而艺术的自由的文化空间。自由的公共文化空间被日益强大的知识体制和商业体制慢慢吞噬。当代知识分子在不断完善的体制保障下,越来越“安分守己”,逐渐丧失了对公共问题的深刻关注。当代知识分子的专业化导致其公共性的丧失且逐渐被边缘化,改造为知识分工明确的技术型专家。不同共同体的知识分子只在其各自的知识领域内充当仲裁者,缺少公共性话语的交流。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知识体制下变得越发专业化、局部化、学院化,对公共社会的关心日益单薄。体制内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常常沉溺在价值文化符号所构成的虚幻世界里,而忽略了现实世界的真实状况。学院派知识分子的不足就在于将虚拟的符号世界幻想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两个世界之间的巨大落差使他们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往往显得格格不入。

知识分子专业化、职业化是现代社会或者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代知识分子公共性问题的讨论不可避免地要在知识分子纳入体制内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因此,我们不妨从知识体制内部来思考知识分子公共性的问题。

首先,知识分子的专业性与其公共性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主张知识分子更多地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社会的公共事务,以专业知识为理论依据介入到公共事务中,以专业性来实现其公共性。对于公共知识分子来说知性是其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知识分子想要获得社会的高度关注,必须让自己成为所属领域的精英,占有强大的文化资本,这样才会有相应的话语权,公共知识分子才会有其存在的合法性。既然公共知识分子存在的合法性是由知识体制内所提供的,那么在体制内寻找公共知识分子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知识分子因其特有的文化资本而享有独特的话语权,也使其公共话语权凸显出与众不同的专业性。深厚的专业知识也为其在公共领域的发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也是公共知识分子区别于其他非知识分子存在的根本立足点。当代社会的多元化,使得不同利益集团因其立场不同,对同一公共问题也会具有不同的看法。公共问题既然没有一个普遍的真理存在,应对社会各界多元的回应,势必会借助不同的专业知识解答。知识分子不应仅仅局限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在成为专业权威之后,应多多参与公共领域的事务,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放入公共领域来实现其价值,即使没有多大的实效性,也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方向。因此,对于公共知识分子来说,专业知识是其坚实的基础。

其次,知识分子应坚持严肃批判的公正立场。“知识分子最大的贡献就是保持异议”,随着社会场域的变化,经济的腐蚀,权利的制约,知识分子的公共发言越来越受到限制。但我们的社会仍要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进,这时就需要知识分子坚守批判阵地,对社会机器运作中存在的不公提出质疑,并加以否定、揭露,以理性的思考提出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知识分子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更应时时关心政治,关注社会事务,反思多元文化,以批判的精神、敏锐的目光净化各个领域。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从公众立场和公众利益出发,为公众谋取利益,而非自身个人利益。其他社会阶层因公共话题涉及自身集体利益而参与公共话题,带有鲜明的功利性色彩。公共知识分子面对公共问题或许并不涉及他个人的利益,应从良知和理性出发为公众谋福祉。因此,公共知识分子不仅是知性的存在,还应是德性的存在。公共知识分子的存在还应有道德的支撑。这里的道德不是一个话语,而是一个实践。知识分子不该甘作“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面对金钱权利的诱惑,知识分子应该保持高度的警醒,避免被同化、被异化。

在后现代社会里,我们为知识分子存在的合法性而辩护。在后现代文化的空间里,知识分子虽然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但他们追求先验的价值,有着特定的道德自我约束力。知识分子永远是不安分的,他们不愿被固定的模式禁锢,一直在历史长河中寻求自我突破。传统的知识分子正在逐渐消亡,但其留下的精神遗产却熠熠生辉。知识分子只有秉持着公正的、批判的、超越的精神,才会以不同的存在方式永恒存在。

①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穆善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3-49页。

②朱苏力:《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2期。

③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自序)》,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2页。

④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4页。

[1]许纪霖.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作者:黄珊,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本文系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文学研究方法论”(105060/20700201)的中期成果

猜你喜欢

公共性知识分子体制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经典来信
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