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平常之事抒最真之情
——评诗化电影《城南旧事》

2016-03-11曹李培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名作欣赏 2016年21期
关键词:惠安旧事诗化

⊙曹李培[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以平常之事抒最真之情
——评诗化电影《城南旧事》

⊙曹李培[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221000]

电影《城南旧事》是著名导演吴贻弓的代表作,该影片根据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成,通过不谙世事的小英子讲述了四个不同人物的童年故事。将看似散乱的片段通过人物内在共通的情感串连成一部描绘老北京生活风貌的影片,成了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之作。

诗化情感时代生活

随着快节奏商业时代的到来,在电影这个以票房为生的行业,越来越多影片开始追求其商业价值而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能称之为作品而非商品的影片越来越难寻觅,像《城南旧事》这般经典的老电影也在时光的缓缓流淌中散发出迷人的清香。

电影《城南旧事》是由著名导演吴贻弓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的诗化电影经典之作。诗化,是指强化表现力,诗化的主要功能在于象征,即我们概括形象的集中点。影片以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将惠安馆传奇、厚嘴唇小偷、宋妈的故事,还有爸爸的花落了这些生活片段串连,这些旧事无一例外都以电影中我(英子)的视角传达给观众,旧事中的主人公都与英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可见,英子便是那根串连这些旧事的线,旧事也充实了英子的整个童年。如果说英子是一根可见的线,那么旧事内在的情感就是一根隐形的线,看似毫无情节关联的四个故事却有着相似的情感集结,旧事中的人都有着对生活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而英子是他们最好的听众,听秀贞的故事、小偷的故事、宋妈的故事和爸爸的故事。每个故事结束时,主人公都无一幸免地离开了英子,让戏里戏外的人面对这样的结局都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透过小英子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四个人的故事,却也集中概括出了那个时代中四类人的生活状态,秀贞——向往爱情的女子,小偷——身不由己的青年,宋妈——穷苦的乡下人,父亲——先进的知识分子。秀贞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惠安馆里的疯子,而在英子看来秀贞是会跟她讲故事的思康婶。思康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入住惠安馆,与秀贞在馆里相爱,这段感情却因思康被抓无疾而终。秀贞嘴里一直念叨的小桂子就是他俩的孩子,那个年代的女性未婚生子是不被社会认同的,没有了爱人和孩子的秀贞终日站在惠安馆门口望眼欲穿,这一望便成了他人口中的疯子。但她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她说:“他们都说我疯了,可是疯子会捡地上的东西吃,会打人,可我不会。”在英子眼里秀贞不是疯子,她只是个相思成疾的可怜人,是时代束缚下的牺牲品。在小英子眼里没有世俗,有的只是思康婶和小桂子她妈,她帮秀贞找到了小桂子,但她们却在那个雨夜彻底离开了英子。渴望爱情的秀贞带着她的小桂子就这样死在了寻爱的路上,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永远离开了被世俗包围着的惠安馆。搬了新家的英子在杂草丛生的废墟里认识了厚嘴唇的小偷,生活的窘迫和社会的动荡让他无处安身,为了供成绩优异的弟弟读书他无奈走上了偷盗之路。他说:“奔窝头,我们家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我走到这一步,也是没法子啊!”社会逼着他背着良心偷盗,时代让他分不清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竟问不谙世事的英子:“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头,说:”我不懂,人太多了我分不清……我没见过海,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那个年代的社会,像这样有上顿没下顿的家庭很多,像这样没有文化的无业游民更是数不胜数。社会没能给他们合适的谋生机会,最终还要冠以坏人的名号。就凭他对英子袒露的那番心声,谁又能说他不是时代的牺牲品呢?在英子眼里,他不是小偷,他只是个疼爱弟弟的好哥哥。当他说起弟弟时是那般自豪,看到弟弟领奖时是那样欣喜,他要供弟弟读书,还要让他出国深造,一心想让弟弟成为一个像样的人,而这一切都随着他被逮捕的那一刻破灭。宋妈常年在英子家做佣人,三四年没能回家团聚,生了女儿却要送给别人家养,儿子无法读书只能放牛,她将这一切归于命,说:“乡下人命苦。”她每天抱着弟弟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的儿子,在骗弟弟喝药时,哄着他说:“宋妈不走,我还是要俺弟弟不要小栓子,不要丫头子就要俺弟弟。我不回家,不要小栓子。”说着说着就偷偷抹起了眼泪,因为她是乡下人,因为贫穷,就要忍受与自己亲骨肉分离之痛、相思之苦。然而,她这一切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儿子的死讯和女儿的丢失,苦命的宋妈除了眼泪再无其他。当时乡下人地位低,又没有文化,他们似乎生来就低人一等,这样不平等的社会风气让穷苦的乡下人长期受到社会的压迫,成为无可奈何又无能为力的弱势群体,他们只能将这一切归于命运。英子的父亲是个先进的知识分子,正为了改变这样的社会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他经常同住在惠安馆里的大学生议事,大家都尊称他为“林先生”,他与学生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子的童年故事中没有一个是关于学生运动的,可它却无处不在。在惠安馆里,在游行的大街上,在英子的家中,在爸爸每天忙碌的工作中。每当有学生被抓被枪毙,他既痛心又无奈:“又一个好青年。”即便那时学生运动正在风口浪尖,夫人劝他:“今儿个又在枪毙学生了,你还老召他们。”他也毫不畏惧地说:“怕什么呀!”“妈,好好的人,干嘛要枪毙。今天我看见出红差的了,都是学生。”英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枪毙学生,我也不明白,也许是受了教育的他们敢于挑战权威,也许是他们追求“自由”和“平等”吧。这一切也只有父亲明白,他始终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也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多年劳累成疾,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学生运动。

《城南旧事》讲述了四个不同的故事,情节性并不强,表面看来这四个故事也没有任何联系,但实际上故事的情感是一致的。四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当时生活中最常见最真实的四类人的典型,不管是渴望爱情的秀贞、生活所迫的小偷、家破人亡的宋妈,还是父亲,她(他)们都不是生活的个例,而是时代的缩影,他们或多或少都承受了时代不可抗力的压制,秀贞、小偷和宋妈这三类人面对这不可抗力只能选择接受,最终都成为时代和社会的牺牲品;而父亲不同,他选择了改变现状,即使由于当时社会的压制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学生运动,但他仍然坚持,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面对时代,面对社会,面对世风,面对制度都是赤裸裸的弱势群体。对年幼的英子而言,他(她)们只是一个个来了又走的朋友、亲人,从她眼里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她看到的这些故事才是那个社会最真实的存在。在英子的童年中,秀贞逐爱、小偷被捕、宋妈丧子、父亲病逝,每一次的离别都意味着美好的破灭,如今看来是强势终究摧毁了弱势,所以这样的一种内在情感就将无关的四个故事和四个人联系成了一个整体,刻画了当时北京城里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状态。如今回忆起童年的她,已经分得清海跟天,好人和坏人,也知道秀贞为什么会疯,小偷为什么没钱,为什么要枪毙学生,宋妈为什么会当老妈子,那些孩童时刨根问底却没能得到答案的问题,现在都清晰可见。而她却在得到答案的年纪无比怀念起了童年时光,“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她怀念的不仅仅是那些旧人旧事,更是对童年不谙世事、无忧无虑的怀念。

相比较当代的电影而言,诗化更能在平缓的节奏中带给人深层的认识,这类电影是以内在情感为主要表达内容而非情节和动作。情感作为诗化电影的核心,给观众更多不同解读的空间,《城南旧事》不正如此吗?它的情感千丝万缕,站在英子的立场,我们感受到了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也有道不尽的离别愁。而在这些旧事中的人,谁没有一点对生活的无可奈何呢?哪一个不是时代的受害者呢?以平常之事抒最真之情,哀而不伤。

[1]林海音.城南旧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周莉.在离别中成长——再读《城南旧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9).

[3]黄晓鸿.红枫落尽,乡愁满庭——品评《城南旧事》[J].电影评介,2002(12).

[4]吴贻弓.《城南旧事》导演总结[J].电影通讯,1983(1).

作者:曹李培,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戏曲与活态戏曲。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惠安旧事诗化
惠安公司出刊系列丛书 献礼党的二十大
农耕旧事十二韵
基于现代艺术的惠安石雕造型研究
城郊旧事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
城南旧事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
秦地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