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来欠发展地区社院教师教学实践的调查分析
——以G省三市(S、M、H)社院为例

2016-03-10周云莲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院培训班干部

刘 意,周云莲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近五年来欠发展地区社院教师教学实践的调查分析
——以G省三市(S、M、H)社院为例

刘 意,周云莲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教师在社院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社院办学水平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自身努力,另一方面,好的制度会加速或保证教师朝着优秀教师方向发展。以近五年来G省欠发展地区三市(S、M、H)社院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为考察对象,分析当前基层社院教师中存在的主要困惑:苦于突破教学瓶颈、教师教改动力不足、施教环境亟需优化。欠发展地区社院提高教学水平有五大路径,即不断营造提升教学质量的氛围、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依学员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争取各方支持不断提升软硬件、以人为本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

欠发展地区;社院教师;教学实践;调查分析

教与学始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欠发展地区社院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与把握欠发展地区社院学员教育培训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与欠发展地区社院教师的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目前,我们通过考察近5年来G省三市(S、M、H)社院的相关资料以及采用召开座谈会、深度访谈、调查问卷等办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欠发展地区社院教师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形成一些初步认识。

一、基本现状

(一)开办班次情况

近5年来,S市社院办班情况:2010年和2014年分别举办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骨干培训班;2011年和2013年分别举办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012年举办民主党派班子成员学习班。M市社院办班情况:2010年举办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2012年举办党外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和无党派代表人士);2013年举办侨联干部培训班、全市宗教工作培训班、党外干部培训班;2014年举办全市基层统战干部培训班。H市社院办班情况: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举办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外副科级以上干部);2012年举办全市党外处级干部培训班;2013年在G省省会社院举办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干部培训班。

(二)开设课程情况

近5年来,S市社院开设课程情况:2010年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骨干培训班开设两个单元,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统战理论与能力建设理论;2011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三个单元,分别是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统战理论与能力建设理论、公共管理理论;2012年民主党派班子成员学习班开设六大单元,分别为学习中央[2012] 4号文件精神、学习G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文化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统战理论和模拟新闻发布会;2013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四个单元,分别是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民生建设理论、统战理论和专题调研;2014年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骨干培训班开设三个单元,分别是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能力建设理论和统战理论。

M市社院开设课程情况:2010年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开设有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M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统一战线基本理论及方针政策、干部成长问题等课程;2012年党外干部培训班开设有“同心”思想、领导统筹能力等课程;2013年侨联干部培训班开设有新时期如何做好侨联工作、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形势、新时期侨联干部的公务礼仪等课程,宗教工作培训班开设有党的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发挥宗教正能量和M市情等课程,党外干部培训班开设有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统战政策理论、政党制度及参政议政知识等课程,还到部分统战教学实践基地、宗教场所、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地进行现场教学;2014年全市基层统战干部培训班开设有统一战线基本理论、民族宗教、台海形势、侨乡侨务、多党合作、非公经济等课程。

H市社院开设课程情况:2010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统一战线基本理论知识、领导科学、H市“四新”产业等课程;2011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有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统一战线基本理论知识和创新社会管理等课程,有外出考察安排;2012年全市党外处级干部培训班开设有中央4号文件学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等课程,有外出考察安排;2013年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干部培训班开设有统战知识、共识教育、同心教育等课程,还开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人际传播技巧等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

(三)从教师资情况

S市社院除2010年无外聘教师外,其余4年均聘任一名省社院教师授课。近5年来,上课教师共计19名,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平均年龄为33岁,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M市社院外聘教师有9人。近5年来,上课教师共计23名,其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平均年龄为45.6岁,学历均为本科以上。H市社院外聘教师有10人。近5年来,上课教师共计14名,其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平均年龄为42.8岁,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见图1)

图1 G省三市(S、M、H)社院从教师资结构图

(四)教学方式情况

近5年来,S、M、H市社院的教学方式均以讲授式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学方式。S市社院的其他教学方式为:案例分析(2010、2011、2013、2014年)、课堂讨论和无领导小组讨论(2011年)、新闻发布会模拟情景(2012年)、周五大报告(录像)、专题调研(2010、2011、2012、2013年);M市社院的其他教学方式为:现场教学(2013年)、课堂讨论(2010、2014年)和案例分析(2012年);H市社院的其他教学方式为:外出考察(2011、2012年)、异地办班(2013年)、互动式教学(2012年)。

(五)评估激励情况

近5年,S、M、H市社院对学员采取的考核方式大多是撰写学习心得,其中S市社院在学员考核方面有自己的特色: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例如2011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考核方式集命题作业、课堂作业、互动式考核、调研报告为一体;S、M、H市社院对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采用学员评分法、公开课法等。S、M、H市社院在激励教师方面的主要措施有: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学院支付相应比例的学费;超过规定课时有课酬补贴(S市社院2014年暂停发放);学院教务科为教师收集讲课资料及相关数据提供帮助,并安排优秀教师外出讲课;学院选拔优秀教师担任部门中层负责人、安排优秀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等。

二、存在困惑

(一)苦于突破教学瓶颈

1.选题切入较为被动。中央精神解读及时事分析等核心课程,一般由学院聘请省社院领导、专家或有关学者讲授,或直接由学院领导讲授,其余专题课程大多是学院领导集合教务科、教研室和教师想法统筹安排。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承担专题课后,则会相对较为固定。以S市社院的教学课程为例,除2012年外,《民主党派史》专题连续开设4年;《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专题连续开设3年。从调查问卷情况来看,也证明这一点。当问及“您是否有开设新专题的想法?”,选择“没有”的分别为75.6%(S市)、81.3%(M市)、91.2%(H市),选择“有”的,大部分是新来教师;在回答“您为什么不愿意开设新专题?”问题中,S、M市社院教师选择“培训时间短,不需要太多新专题”选项居于首位,H市社院教师选择“已承担学院一些专题课程,精力有限”选项居于前列(见图2)。在深度访谈中,不少教师认为承担学院安排的专题已经花费不少时间,已没有精力和必要开设新专题,再则自己提交新专题,需要有配套的新专题相呼应,除非学院领导或教研室主任有魄力去系统推开新专题开设,不然大部分教师不会主动开设新专题。承担相对固定的教学专题,容易产生程序化的教学过程,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演变成一种自在化、无意识的适应性活动。各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宰制着教学生活实践,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学生活的人文价值与人文意蕴逐渐消解,教师也缺乏激情与活力,缺少新奇感与敬畏感,难以真正体验到因从事教学生活而带来的欢乐与尊严”[1]。

图2“您为什么不愿意开设新专题?”调查汇总表

2.拘于传统教学模式。社院学员希望有互动课程,教师也明白学员有这样的需求。互动即“问答”,伽达默尔指出:“问题使被问的东西转入某种特定的背景中,问题的出现好像开启了被问的东西的存在。”[2]“问答”对于学习探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部分教师有点害怕互动。在座谈会上,有不少教师谈及他们曾进行的互动式教学时,都觉得较为失败,出现了不少尴尬局面。要么就是学员冷场,要么就是学员较为活跃把教师难住,太多不可控因素让不少教师望而却步。近5年来,三市社院的教学计划中95.9%以上课程均为讲授式课程,互动式教学十分稀缺。据我们的跟踪调查,这95.9%课程有63.5%是纯理论式灌输。而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问题,比如申论式案例分析、突发性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互动方式,学员之间互动较多,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教师大多数是设计互动和最后总结互动。

3.专题调研蜻蜓点水。学员与教师在专题调研上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通过专题调研了解本地区第一手资料,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但是因调研时间有限,教师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会选择自己有前期研究的课题作为调研主题。学员为顺利完成学业,也会选择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主题来撰写调研报告,这样,“炒冷饭”就难免。有位资深教师指出,如果教师认真负责抓调研工作,那么以组为单位开展调研活动以及撰写调研报告就只会落到组长及执笔人肩上,其余组员大多数是袖手旁观,真正把整组调动起来十分困难。除非采用导师制,让学员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申报教师事先拟定的调研专题,一位教师只带2—3名学员开展调研,学员各自形成各自的调研报告。事实上,在社院实行导师制,会受教师数量少、学员数量多以及调研时间少等众多因素制约,实施不易,但并不代表不能实行。

(二)教师教改动力不足

1.外部评价压力不大。一般而言,由三个群体来评价教师施教课程:第一类是学员,学员心目中有好老师和好课的评价标准;第二类是考评小组,采用发放问卷、收集评估问卷等办法,确定教师授课质量等级;第三类是同行,同行之间比较了解,从集体备课、听课等环节可以判断其水平。评价、评估最大的效用在于运用,任何只评不用或评、奖、惩分开的评价机制都是不健全的机制,都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用。不少教师表示,他们一上完课就离开教室,除非借助调研任务或班集体活动的机会,才会与学员有更深入的交流。以M市社院教师为例,82.5%的教师表示,他们没有直接从学员那里得到负面评价,更多的是得到肯定性评价;92.3%的教师指出,除非关系较好的同行会对自己的课程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很少能听到同行批评意见。那么,剩下考评小组这一群体,对教师教改是不是有大促进呢?这就要看考评小组如何运作,交流平台如何构建。毕竟社院教育没有完全市场化,课程好坏也非决定一位老师是否离岗的重要标准。因此总的来说,外部评价对教师教改促进甚微,完全凭教师个人对业务的追求而定。正所谓依靠有的教师明白“教学实践智慧在教学中积淀、发展,引导教师技能的发展,反之,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这一道理[3]。

2.职称晋升诉求大于教改动力。职称与利益、名誉息息相关。在现有职称评定情况下,科研论文以及课题级别是决定教师晋升职称的关键要素。此外,还有课时量是否达到一定的要求也是晋升职称的要件,但是对是否有精品课、课程受学员欢迎程度等就没有硬性要求。因此,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追求科研及课题方面会下大工夫,面对讲课往往求稳就行了。相关数据也能证明上述观点,整合三市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我们看到选择“从事科研工作时间超过备课、上课时间”选项的教师,多达89.2%;选择“专题讲授内容更新率达50%以上”选项的教师,不到30%(见图3)。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评聘分开,高级职称岗位人数有限制,这就更刺激青年教师加快发表文章或申报课题的速度,尽早拿下职称排队等候学院聘任,这会对教改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3.外请讲课市场需求不大。据调查显示,三市社院领导专家和知名教师被院外单位或组织聘请讲课次数,平均为每年20次左右,一般教师平均为每年5—10次,年轻教师几乎为0次。在深度交谈中,不少教师反映,为准备院外课程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而有可能只上一次课,在这样的投入和产出极不匹配情况下,一些教师往往会推掉一些讲课任务。我们知道,讲课与天赋有一定关联,但讲好课离不开台下练习和登台练习,而且往往台下练习多次不如登台一次练习来的感悟那么深。可是欠发展地区外请讲课市场需求不旺,让不少教师没有得到多次登台讲课锻炼的机会,如果一位老师自己不加强台下锻炼的话,可想而知想提高讲课技能之难。

图3 教师对科研与教学的态度调查

(三)施教环境亟需优化

1.一些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党外代表人士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但也存在一些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问题。从听教师公开课时出现的现象可窥一斑。本来告诉学员这节课是公开课,学院领导、中层及相关老师都会参加,学员要十分重视,不要迟到、看手机,甚至不打瞌睡,但实际情况下,这些现象都出现过。此外,有个别教师反映,当他讲到某一观点或牵扯到某一群体时,个别学员会十分激动,当场质问教师,有的学员则会事后找有关领导或部门反映教师讲课情况。这一问题说明一些学员没有充分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足够尊重教师。即使教师的某些观点自己不认同,下课后可以讨论。试问一位教师因上课被学员质问或被有关领导找去谈话,他下次讲课还会有生机吗?估计都是死气沉沉,中规中矩了。

2.各界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还有很大空间。欠发展地区经济欠发达,各方眼界都盯着发展,对教育培训也十分重视,但是可提升的空间仍巨大。受经费限制,外聘教师也只是省一级,普通教师交流学习次数不多,每年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参加院外学习。此外,欠发展地区社院的文体设施相对较弱,住宿条件不算很好,也会影响到学员的学习。

3.互联网负面信息影响。网络信息时代,学员能接受到各种信息,其中不少信息是负面的,是与主旋律唱反调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讲主旋律时,学员脑海里已经有了负面信息,就很难进行更正,除非教师在备课中及早发现这些负面信息。此外,WIFI覆盖整个校园方便学员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麻烦。一些学员自律较差,上课时用手机浏览信息,无心听教师讲课,或者对教师所讲有所质疑,也会用手机搜索。据对S市社院的调查,有84.6%的教师对学员上课使用手机有意见,56.9%的教师惧怕学员用手机搜索自己讲课内容。

三、提升路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水平,我们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路径着手。

(一)不断营造提升教学质量的氛围

欠发展地区社院办学理念是教学强院,作为从事统战教育培训的部门,更应该立足于课堂,化思想为力量,化信念为物质,狠抓教学质量提升。以教学强院理念为指引的话,教学质量考评小组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对教学质量考评小组成员组成、运转流程等方面,都要科学设计。教学质量考评小组最好由第三方非利益参与者组成,比如退休领导、院外专家等,教学质量考评小组,不仅要查阅教案、课件,还要科学设计学员打分表,适度抽查听课,对评选出的优秀教师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优秀教师职称晋升、聘任及评先进等要优先考虑;对评选出的末几位教师,要进行停课,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能晋升职称,也不能参加先进评选等活动,若限期整改无效,要调离教师岗位。

(二)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一方面,有条件的教师要积极提高自己的学历,多读书、多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从教学实践中学习,从同行优秀教师中学习,从自己错误中学习,总之不可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此外,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在院内从班主任、听课老师等做起,而且在院外更要主动参与欠发展地区社会建设,融入欠发展地区社会中来。教师素质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也会随时间而不断反映出来。总而言之,对待讲课,要有“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持;对待科研,要有笔耕不辍、力出精品的态度;对待学院,要有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姿态;对待社会,要有舍我其谁、甘于奉献的大度。

(三)依学员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教务部门和学员管理部门,是学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中枢系统。教务部门及时掌握中央精神,针对学员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和安排日程表,保证学员能上高质量课程的同时,又能劳逸结合。还要根据教学质量考评小组的意见,精心组织备课会、说课会以及教师学习交流会,及时把优秀的教师推荐到外单位讲学。学员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学员动态,与教务部门及时沟通交流,也要把学员一些正常需求及时告诉任课教师和后勤部门,共同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当前欠发展地区社院加大现场教学力度,把课堂从院内搬到院外,把学院教师与院外专家相结合,更需要细致的管理和院内外的对接。管理也能出生产力,尤其是针对不同学员采用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四)争取各方支持不断提升软硬件

欠发展地区社院需要独立自主办学,同时也需要各界支持。首先要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省级以上社院大力支持,从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支持。特别希望省级以上社院为欠发展地区社院提供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支持。其次要得到当地统战部门的支持,如专题调研选点的支持,派业务骨干来学院讲学等。再次要争取当地民主党派及知名党外代表人士的支持。欠发展地区社院要将来自各方的支持转化为学院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小到多媒体更新,大到文体设施建造、住宿条件改善等,再到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教师到院外交流学习等,甚至可以进一步加大探索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力度,使教师能增长见识,把理论更好与实际相结合,更好服务于学院课堂。

(五)以人为本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

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人,除工作之外,还需要生活。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小事、杂事不顺心而耽误了工作,比如小孩读书、就医、住房、交通、青年教师周末用餐等事。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要本着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就是为教学强院增添力量之理念,从教职工身边“小事”着手,解决好“小事”,才不至于教师为自家的“小事”耽误学院的大事。当教师真正没有后顾之忧后,他们会把热情投入到学院的教育事业中来,学院的事业则会越来越繁荣。

[1]罗儒国.日常化教学及其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66.

[3]刘雪梅,祝成林.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责任编辑:郑 好

10.3969/j.issn.1009-0339.2016.06.020

G724;D613

B

1009-0339(2016)06-0100-06

2016-09-27

刘意,男,华中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周云莲,女,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理论与党务管理。

猜你喜欢

社院培训班干部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云南社院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新时代社院学报新作为新境界云南社院召开学报工作座谈会
大数据环境下全国社院学报集群化发展探究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画画培训班
荒岛培训班
全国社院图书馆馆员素质分析与对策建议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