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及对策

2016-03-10黄仕波

耕作与栽培 2016年4期
关键词:有机氯太子参残留量

黄仕波

(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贵州 兴义 562400)



贵州省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及对策

黄仕波

(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贵州 兴义562400)

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已经成为影响贵州中药材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摸清中药残留超标情况,介绍了贵州省中药材农药残留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贵州;中药材;农药残留;对策

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享有“黔地无闲草,草草都是宝”的美誉。全省有中草药资源4802种,其中药用植物4419种,截止2014年底,全省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4.09万hm2,中药材总产量为155.25万t。然而,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增加,中药材也和其他作物一样,面临着由于大量农药的使用,造成中药材农药残留量过高、药材质量标准不一等问题,甚至影响中药材的出口等。因此,摸清贵州中药材残留现状及解决中药材残留的对策对中草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中药材生产中常用农药种类

1.1有机氯类农药

化学性质稳定,半衰期长,降解速度慢,易在土壤中累积。中药材种植期限长,尤其是根茎类中药材,极易受到土壤中有机氯的污染,检出率高。常见的有机氯类农药有:六六六、三氯杀螨砜、百菌清、滴滴涕等。

1.2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仿生杀虫剂,杀虫活性高,毒性相对较低,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麻醉作用。主要用于杀灭中药材中一些同翅目、鳞翅目的害虫,使用时易导致残留超标。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灭百可、敌杀死、速灭杀丁等。

1.3有机磷类农药

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热、酸碱而降解。应用较早,品种繁多,在中药材生产中使用广泛。化学结构中含有酯键,可使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急性中毒。常见的有机磷类农药有: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

1.4其他农药

包括微生物制剂、抗菌素类、激素类、高分子类、氨基甲酸酯类以及微量元素类等。种类繁多,在中药材生产中用量较大,对中药材生产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 贵州省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的报道屡见不鲜,更是因为农药残留问题,我国出口中药材产量不断下跌, 同时,随着一系列越来越严苛的国际农残限量标准出台,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中药产业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的瓶颈。

贵州历来是中药材大省,然而,正是因为中药需求的不断增长及野生资源的日益匮乏, 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不断增大。2014年,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4.09万hm2,居全国第3位。在种植中药材过程中,由于农药具有较好的除草、杀虫、杀菌、杀蜗等作用,相对于中药材传统种植中使用的防病防虫害方法,使用农药具有高效廉价的优势。同时,随着人工、土地等资本价格的上涨,中药材更面临着增产增收的压力,这些因素也更使得中药材在种植、加工、储存过程中农药使用量剧增。据张明时等研究,在贵州11个主要GAP药材基地采集中药材样品,农药残留量检出率为25.16%。其中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五氯硝基苯(PCNB)的检出率分别为15.48%、2.28%和5.81%。据陈思颖,谭丹研究表明,选取贵州省不同地区天麻样品测定表明,21批天麻样品中未检测到有机氯农药残留,但是重金属Pb、Cd、Cu、Hg、As检出率分别为4.8%,9.5%,76.2%,81.0%,100%,但大部分都未超过国家规定含量标准。据张泽楷研究,所调查的贵州生产的71个中成药样品中,有52个检出有机氯农药,检出率73.2%,大部分样品农药残留量均在0.01mg/kg以下,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超出率为1.4%;有25个样品中检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35.2%,全部样品的农药残留量均在0.001mg/kg以下;所抽查的45个中成药样品中未检测出有机磷农药。据程寿峰研究,所调查的贵阳市场上30种黔产中药材饮片121个批次中,有23个批次检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率为19.0%;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平均值在0.000 4~0.003 2mg/kg之间,含量较低,自从贵州采取GAP规范种植中药材以来,拟除虫菊酯农药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以贵州种植的太子参为例,太子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特别是贵州黔东南地区,更是我国太子参的主要产地之一,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太子参的面积已经逐年扩大,2015年,黔东南太子参种植面积达1.29万hm2,随着太子参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太子参的病虫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早在2009年,施秉牛大场镇受害面积在90%以上,绝收面积达25%。由于受到病害虫害的影响,农药的使用显得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生产中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农户害怕减产甚至绝收,大量喷洒农药,从而导致太子参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使得杀菌剂防效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加剧了农户喷洒农药的程度,如此恶性循环,不言而喻,势必导致太子参农药残留过量。初步统计,在黔东南太子参种植区,常用农药达25种,大多是由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等组成的复方制剂,有的是高毒性,农药,有的是禁用农药,使用不当,会出现严重的残留超标现象。

据了解,其他药材如头花蓼、淫羊藿、党参、半夏等中药材,在种植的过程中也是因病虫害严重而存在大量使用农药的现象。

贵州是我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中药材也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富民措施,所以必须在中药材农药残留方面予以重视。虽然文献表明,大部分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但是仍有部分中药材农药残留较高,同时,如果贵州省中药材出口国外,必须要有更严格的标准。

3 贵州省中药材农药残留的特点

目前,贵州省中药材种植目前主要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者即使有相应的农药使用技术知识,为了确保药材丰产丰收,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也会大量喷洒农药,增加施药次数,从而造成中药材农药过度残留。目前,贵州省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中药材农药残留具有普遍性。目前贵州省野生中药材资源逐年减少,基本以人工种植中药材为主,虽然现在中药材的种植技术早已很成熟,但人工种植中药材比野生中药材更易遭受到病害虫害。因此,人工种植中药材过程中使用农药非常普遍。而且,目前中药材种植的土壤环境也相对恶化,土壤污染也在逐年加重,导致种植中药材间接受到了污染。二是中药材农药残留具有多样性。同一地区的同种药材的不同部分农药残留量也有较大的差别。如六六六易溶于水,在植物药根系中浓度较大并易转移至茎或叶部,农药残留量这也为中药材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带来了不便。三是人工种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量较野生中药材高。人工种植药材为了提高产量,往往大量使用农药,而野生中药材往往自然长成,受人工影响较少,所以农药污染较少。

4 贵州省中药材农药残留的原因

4.1病虫害严重,加大农药使用量

在贵州省,虽然传统的种植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但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化和专业化、扩大化得趋势越来越明显,种植品种趋于单一化,连年连作,这些原因都导致原有品种抗病性的逐渐丧失,从而造成了病害虫害的多发。另外,不合理的的使用农药,甚至滥用农药,加剧了害虫和病原菌的抗药性的产生。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少量农药对病虫害根本起不了作用,从而促使种植者加大农药的使用量。

4.2中药材在采收、加工、贮存过程中不合理

农药施用时机不合理,在施用农药后不久就开始采收;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不合理;在贮存过程中为防止药材霉变施用农药,这些都会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加剧。

4.3法规标准覆盖中药材被检测的农药品种较少

目前我国有关部分登记的农药品种达到了2000多种,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常用农药有200余种,但目前对农药品种进行监测的仅有43种,以有机磷和有机氯类农药为重。由此可以看出,被监测的农药品种远低于农药使用品种的数量,这就使得农药残留检测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片面性。目前我国中药材监测依据的是2010版的《中国药典》。虽然标准在原规定上进行论文完善,但所规定的各类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仍然略显偏低,这使得我国从法规上对中药材农药残留的监测上仍略显不足。

5 贵州省中药材农药残留的防治对策

5.1加强监管部门职责

理顺关系,整合资源,明确中药材生产管理部门主体责任职责,切实加强政府部门对中药材的种植和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的知道和监管,改变以环境和健康为代价的中药材方式,建立中药材GAP生产基地;通过政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规范化操作流程,从严认证,严格监控;加强对广大药农的农药知识培训。

5.2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品种施用要合理。要根据需要选择市场上的农药品种品种,不能乱用、滥用农药。农药施用时间要合理。要要虫龄阶段就要进行防治,在收获前的一定间隔时间内禁止施用农药。对农药混用要科学。保证混用的农药不产生拮抗或降解作用,绝不施用增毒显著的混用配方农药。另外,对于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应坚决抵制。

5.3科学规划中药材生产基地

应选择无污染区域,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都应在限定标准之内得地方建立中药材GAP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应科学规划中药材种植品种,一个品种不能长时间种植在一个地方,喜阴作物和喜阳作物应根据喜好不同来栽培。栽培品种应尽量轮作,同时采用间作、套作等不同的栽培手段。

5.4栽培抗病、抗虫品种,综合防治中药材病虫害

加强对大品种中药材,如太子参、头花蓼、杜仲、艾纳香等中药材的抗病、抗虫品种的研究。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高品质的、优良的抗性品种,从根本中杜绝农药的污染。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药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来积极正确的防治病害虫害。

5.5积极促进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法规的制定

积极促进贵州省中药材农药限量标准的制定。率先积极制定我省《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中提到的天麻、太子参、丹参、党参、石斛、刺梨、艾纳香、金银花与山银花、何首乌、桔梗、续断、半夏、苦参、淫羊藿、钩藤、白术、吉祥草、头花蓼等18个中药材大品种的农药检测指标和规范,包括农药使用的种类、剂型、常用药量或稀释倍数,最高用量或稀释倍数、施药方法、做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

[1]张明时,张泽楷,夏品华.贵州中药材GAP基地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6:473-477.

[2]陈思颖,谭丹,朱迪.贵州省不同产地天麻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12:1301-1305

[3]张泽楷.黔产主要中成药中农药残留的调查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1-39.

[4]程寿峰,张明时,夏品华,等.黔产中药材饮片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97-200.

[5]李志芬,潘赢,李蕾.浅谈我国中药材农药污染状况及解决途径[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7:665-666.

[6]丁平, 田友清.近 30年中药农药残留研究状况与探讨[J].安徽医药,2009,13(7):815-816.

[7]杜蕾.农药残留对河南省中草药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南.河南科技大学,2011:1-39.

[8]杨华,郑桂云,左群,等.黔东南太子参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0,5:20-21.

[9]赵治兵,刘汉林,张明时.贵州省主要中成药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47-17548.

[10]陈文生,张明时, 张泽楷.黔产中成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276-2277.

[11]李耿,杨洪军,边宝林,等.中药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8(11):71-73.

[12]杨丽,刘文,刘俊华.农药残留评价及限量标准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2,10:40.

[13]傅巧真,路俊仙,王萌.等.中药材农药残留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4):925-927.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esticide Residu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Guizhou Provgince

HUANG Shi-bo

(AgriculturalProductsAnalysisandTestingCenter,QianxinanAgriculturalCommittee,Xingyi,Guizhou562400,China)

Pesticide residue is the bottleneck fo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Guizhou provinc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pesticide excissive, status of pesticide residue was presented and countermeasures was proposed to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Guizhou province.

Guizho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esticide residue; countermeasures

2016-06-01

黄仕波(1986-),女,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与检测(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有机氯太子参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橄榄油中22种有机氯农药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宁波近岸海域缢蛏有机氯农药风险评估
浙贝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
太子参危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