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困境与思考

2016-03-10高申春邱赤宏

关键词:现象学心理学观念

高申春 邱赤宏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困境与思考

高申春 邱赤宏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19世纪下半叶,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普遍兴起。正是对这个观念的系统的反思和追问,引导着20世纪思想史进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既从肯定的方面在现象学作为严格科学的意义上阐明了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实现它自身的必然道路,又从否定的方面揭示了自然主义思维态度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的逻辑的不可能性。通过作为思想实验引入关于无解的迷笼中的桑代克的猫的命运的讨论,得以对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困境及其深层根源提供一个更直观、更有力的隐喻的说明,并由此推进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真理性含义和必然性道路的思考和论证。

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 自然主义心理学; 桑代克的猫; 隐喻的说明

一、引言

综观科学心理学历史发展的过程,我们发现,不管科学心理学采取或实现为什么样的理论形态,虽然当这种理论形态刚刚兴起时,它似乎给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或理想的实现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憧憬,但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又必然给心理学的理论局面带来混乱,并暴露出科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危机,乃至于总体地看,危机竟成为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历史的特质。无论是冯特意义上的德国的实验心理学,还是美国的机能心理学或行为主义,就它们各自作为科学心理学的理论的实现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而言,都经历着或体现了上述普遍的历史模式。作为科学心理学当代理论形态的认知心理学,亦逃脱不了上述普遍的历史模式,并已经在相当程度和规模上表现出了上述历史模式的基本特征。黎黑在系统考察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后得出结论认为,心理学“似乎”是一门“永远存在危机的科学”,而且,他还特别针对认知心理学指出,“危机在持续着”①。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经过不同路径的系统的分析,最后都指向了这样的事实,即:这种“科学心理学”的观念,内在地隐含着对自然科学的学科认同,从而不自觉地把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具体地规定为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因此违背了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真理性内涵;正是这一层关系必然地决定了,它在历史上尝试将这个观念实现为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诸体系的任何努力,都只能是一种异己的追求,由此实现的所谓体系,在逻辑上必然是虚假的,并最终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近年来,笔者以19世纪思想史趋势为背景,深入考察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性质和内涵及其实现的必然道路,又以此为基础得以揭示上文所谓科学心理学——这里为了概念的清晰性称之为自然主义心理学——陷入上述历史困境的必然性②。这些以纯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研究结论,虽然就其自身的逻辑而言是足够清晰的,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的缘故,这些结论还难以立即实现其思想的效力。这里意欲首先简明地概括呈现这些研究结论,然后,作为思想实验,引入关于无解的迷笼中的桑代克的猫的命运的讨论,以期对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困境提供一个更加直观的隐喻的说明,并希望借助于由此必然伴生的思想和情感的震撼效果的引导,深入到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由以兴起的思想史背景之中批判地反思它的可能性和它的历史。只有在由此获得的自由的思想空间和完全敞开的理论视域中,才能洞察心理学的历史,并期待它的未来。

二、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兴起及其实现的必然道路

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人类思维及其隐含的世界观的历史转型,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普遍兴起,并于兴起之后获得相对独立性融入那个时代的思想史趋势而构成其历史动力学过程中甚至是最具主导性的思想史力量之一。正是对这个观念的真理性含义的探索和追求,引导了20世纪思想史进程,如美国哲学家怀特在回顾哲学发展的历史时指出的那样,“到那一个世纪的末期,心理学大有主宰哲学研究的希望。”③

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在19世纪下半叶的兴起,是文艺复兴以来在近代哲学所隐含的二元论世界观中自然科学的凯旋式发展影响人的世界观的产物:正是自然科学及其历史和成就为我们提供并强化了“科学”的观念,也只有在由此塑造的我们现代人的世界观中,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才是可能的。因此,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中,其“科学”的观念是以“自然科学”为历史原型的;阐明“科学”的观念及其与作为它的历史原型的“自然科学”的关系,对于理解并追求实现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而言具有生死存亡的关键意义。

只要我们不是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由以兴起的思想史背景中游离出来孤立地思考这个观念,而是在与这个思想史背景的紧密联系中系统地追问并反思这个观念,那么,我们立即就可以洞察到,以一种简单化的、想当然地认为“科学”就是“自然科学”的朴素态度来对待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是行不通的。这是因为,近代哲学作为思维方式的思想逻辑决定了,在它的二元论世界观中,“心”的实体和作为对这个实体的理论地系统展开的“心理学”,与“物”的实体和作为对这个实体的理论地系统展开的“自然科学”(其中包括“身”和“生理学”),是同等有效地并列对峙的,并在相加而成的和的意义上共同构成二元论世界观的整体;若想当然地认为“科学”就是“自然科学”,并以此为基础来构想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从而形成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下文将阐明,这就是冯特及其引导的所谓主流的科学心理学的思想步骤,那便意味着,在二元论的世界观中,无限膨胀地赋予“物”和“自然科学”以本体论上有效的地位,乃至于最后完全地占据二元论的思想空间而走向科学唯物主义一元论,从而取消了“心”和“心理学”,也因此违背了二元论世界观的思想逻辑。所以,人类思想在这里陷入了一个历史的困境,并集中体现于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又因此,反过来说,对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及其是什么的系统的反思和追问,必将要求突破“心”和“心理学”及“物”和“(自然)科学”各自在二元论思维方式中所固有的含义,从而整体地超越近代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及其思想逻辑,同时实现在其中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能够合理地加以理解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现代哲学作为思维方式的那种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说,现代哲学的兴起,原来是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追求自我实现的产物;它所确立的,乃是这个观念能够在系统地合理的意义上加以理解所必然要求的那个思想逻辑。

在这个方向上迈出决定性的第一步的,是与冯特同时代的布伦塔诺。为了阐明心理学(作为科学)是什么,他要系统地考察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的根本特征,并特别在与“物理现象”的比较中揭示“心理现象”相对于后者而言的区别性特征:“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以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所说的某一对象的意向的(或心理的)内存在为特征的,是以我们或可称之为——虽然这个说法不是完全没有歧义的——对于某内容的关联性、对于某对象(这里所谓对象,不应该被理解为意指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的指向性为特征的,或者说是以内在的对象性为特征的。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将某种事物作为对象包含于自身之中,虽然不同种类的心理现象不是以相同的方式将这些事物各自作为对象包含在自身之中。”④总体而言,作为开拓者,布伦塔诺的论证处处表现出一个过渡性历史人物的思想典型地具有的那种“粗糙”性、“模糊”性⑤、两面性等特征。即使就这里引证的关于意向性的这一段论述而言,它的含义亦不是没有歧义的。我们既可以从过去历史的眼光来解读它:首先确认对象的存在,然后以各种可以想象得到的方式来构想,心灵或意识如何将外在于它的“对象”包含于自身之中,从而必然地陷入有史以来根深蒂固的关于真理的符合论困境;我们也可以用未来历史的眼光来解读它:首先确认“意向(性)”的存在,并因此才有可能洞察到,那属于“意向(性)”的“对象”,原来是“意向(性)”为了实现它自己而不得不树立起来的,因而从属于作为第一性原理的“意向(性)”,并构成它的必然性环节之一。但无论如何,正是通过这种歧义性,它将未来历史的可能性呈现于其中。当胡塞尔从中洞察到了这种可能性之后,他便执意以他的现象学把这种可能性系统地描述、揭示出来,从而实现人类思想的脱胎换骨式的转换。

概而言之,这一段论述突显了这样一个主题,即:“对象”或“事物”,原来是心理现象或意识的存在属性。因此,对于“对象”或“事物”的完全的理解,将取决于心理学对构成全部心理现象之总域的意识的极其复杂多变的样态、内容、活动及其成就等的系统而细密的分析。这种分析工作,将构成胡塞尔现象学的实质内容。以这个思想路线来设想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那些“对象”或“事物”,必将对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观产生彻底颠覆性的变革意义:自然科学的世界及其具体的事物,原来是在一个“确定的、特殊的意识方式”及其活动的基础上被“设定”的⑥。正是以这个洞察为基础,胡塞尔得以区分“自然的思维态度”和“哲学的思维态度”、亦即现象学的思维态度以及分别作为这两种思维态度的理论的实现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科学”、亦即现象学科学⑦,并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自然的思维态度只有被放置在现象学的思维态度的背景中才是可理解的;自然科学乃是现象学科学的一个特例。从这个角度看,在心理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中,不是心理学应该刻意地模仿自然科学并以之为基础;相反,心理学倒应该通过它自己的发展承担起为自然科学奠基的理论职责。

总之,在胡塞尔的现象学视域内,“科学”意指意识在本质上可能的全部各种活动形式及其具体的内在环节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必然性的整体,而对这些活动及其关系的本质的描述和揭示,就是心理学,或现象学。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和“科学”必然是内在地相统一的;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才可以合乎逻辑地加以设想并追求实现它自身。

三、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动机及其历史困境

上文论证意在阐明,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的历史发展脉络中,由布伦塔诺开创、由胡塞尔发展的现象学,构成20世纪以来人类思想史的主流;引导这个主流历史的思想动力,正是对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系统的反思和追问;在这个主流中,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在现象学科学的意义上加以理解才是合乎逻辑的,并必然实现为现象学心理学。

然而,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的范围内,由布伦塔诺和胡塞尔这样的思想家所代表的那种关于心理学作为现象学科学的思维方向,不仅不构成主流,反而被排挤得无影无踪。从各个方面来说,这个现象都是令人深思且耐人寻味的。相反,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及其历史的范围内,占绝对优势和主流地位的,是由冯特引导的那种不曾有人认真地、系统地、深思熟虑地加以反思和论证、(并因)而只是笼统地和一般地称之为“科学心理学”的传统。那么,这种心理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是“科学”的呢?换句话说,这种“科学心理学”作为对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含义的进一步规定,究竟给这个观念带来了什么呢?

时至今日,以心理学为专业的人,当因为不论何种原因而面对这个追问时,虽然一方面,他对此多少感到有些不自在,但另一方面,他在一种笼统的而不细察其具体步骤的思想和情绪状态中对这种“科学心理学”的信念是十足地、同时也是盲目地确信地,而且,他的这个信念与“自然科学”之间隐含地、也就是同样笼统而不细究其具体内容地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思维态度和思想状态,是一脉相承地从冯特那里承袭下来的。

自冯特以降,在心理学作为专业学科的范围内,由于各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其总的表现可以借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是因为对哲学及其历史的无知而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人们普遍形成这样一个思维的定势,即心理学必须远离哲学,而且,似乎它越远离哲学,便越接近科学。由此造成的可能的结果,是使心理学从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中游离出去而失去根基,因为,在人的世界中,如果说有哪一种思想形态承载了全部人类思维的历史和成就,那便是哲学。以冯特为例来说,这意味着,他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思考,失去了近代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的思想逻辑的约束,从而有可能回归到近代哲学却违背了它的思想逻辑,同时又在理论上对这一切无所自觉。另一方面,他作为生理学家的自然科学素养,使他在从生理学走向心理学的过程中,将生理学在自然科学的意义上作为科学的观念和性质,一并赠予了心理学。总之,如上文对相关背景的讨论所暗示的那样,冯特因为对哲学及其历史的无知,所以不能在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由以兴起的思想史背景的紧密联系中系统地追问并反思这个观念,而是在想当然地认为“科学”就是“自然科学”的盲目性中走向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这就是所谓“主流”的“科学心理学”的最高原则。确实,所谓“主流”的“科学心理学”的“主流”的特征和地位,正取决于它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或理想在心理学作为整体的背景中的强势存在;也正是对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或理想的追求,构成了“主流”的“科学心理学”的统领一切的、最内在、最强烈、最为始终一贯的历史动机,乃至于由此实现的结果,可以不是“心理学”的,但一定要成为“(自然)科学”的。正是为了突显“主流”的“科学心理学”之最高原则背后所隐藏着的“自然科学”的实质,并与现象学视域内关于心理学在现象学作为严格科学的意义上作为科学的观念相区别,这里将历史上所谓“主流”的“科学心理学”具体地称为自然主义心理学。

结合上文第一部分的论证,我们立即就可以洞察到,这种自然主义态度的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违背了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内在逻辑。所以,“主流”的“科学心理学”的历史作为对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的实践追求,只能是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自我异化。由此实现的任何理论体系,就它作为思想的逻辑而言,必然是无效的,如前面在导言部分关于科学心理学历史发展过程的概述所生动证明的那样。也正是这种逻辑的无效性,才是前面引述的黎黑的研究结论的深层原因:只要心理学仍然坚持以自然科学作为自己追求实现的目标,那么,无论它采取什么样的理论形态,当这个理论形态在内容上得到充分展开之后,必然会暴露出自然科学的观念或理想作为这种心理学的思想前提或逻辑基础的谬误性质。不仅如此,而且,就由此实现的任何理论作为体系的形式而言,则必然是虚假的,乃至于当我们面对由此塑造成型的心理学或置身于其中时,只要我们还保留着任何程度的、甚至是常识水平的反思意识,并接受这个反思意识的引导,那么,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即我们所面对或置身于其中的这种心理学,究竟还是不是心理学(本身)?正是针对类似科学心理学的那些科学门类由于对“科学”的无知而构成的诸理论体系,美国哲学家瓦托夫斯基在科学哲学的水平上极敏锐地指出,“有些时候这种综合的热情会走向极端,导致出各种空想的体系和包罗万事万物的痴想的统一性,这类统一性在批判的考察下就会烟消云散,而且这种体系和统一性常常只不过是科盲者的良好的愿望和追求首尾一贯性的虔诚希望的表现。”⑧虽然瓦托夫斯基作为科学哲学家,不是在专门的心理学史的意义上形成这一评述的,但由于他对科学心理学、特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熟悉和深入钻研,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作为科学心理学的理论的实现形态,一定构成他据以形成这一评述的思想要素的背景之一,所以,只要我们同时熟悉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和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思想,那么,当我们阅读这一段评述并将它专门应用于科学心理学时,我们便不由得在批判的维度上从内心油然生起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四、以桑代克的猫为原型的隐喻的说明

以上完成的论证,无论就其主题内容、还是就其逻辑结构而言,都是极简明、极紧凑的。这决定于其中涉及的诸主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极端的错综复杂性;若要展开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只能是以广泛而有效的文本理解和思想史阐释为基础的系统化的研究专著才能完成的。例如,关于胡塞尔及其现象学,如果我们不能以他的文本为基础进入他的思想视域并感受他的思想脉动,那么,上文揭示的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经由现象学的道路才能实现它自身的必然性这一结论,就显得似乎是无关痛痒的;相反,只要以他的文本为基础、并得以进入他的思想视域、感受他的思想脉动,那么,上文作为结论揭示的那个必然性,其逻辑的力量就不能不被真切地感受到,并以同样是逻辑上必然的方式转化成我们的生命和思想的内在支柱。同样,关于冯特及其引导的自然主义心理学传统,如果我们不能系统地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之中,并将这每一个细节作为思想史的要素放置在它发生于其中的思想史背景中细察它作为思想的具体步骤,那么我们便难以洞察其中几乎每一个关键的思想步骤的偶然性和盲目性,更难以在整体上洞察上文揭示的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动机及其历史困境;相反,只有通过细察其中每一个思想步骤及其盲目性,才能理解上文关于自然主义心理学必然构成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自我异化及其深层原因的结论,进而实现这个结论对于否定地理解所谓“主流”的“科学心理学”及其历史所隐含的思想解放的效用。

在这里,我们面临着一个思想交流的困境,这个困境,实质上是作为本文主题的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困境的一个特殊形式。为了克服这个困境对于我们的思想及其相互交流的制约作用,这里尝试以无解的迷笼中的桑代克的猫为原型,隐喻地说明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困境。这个隐喻的说明作为写作策略,是笔者在很多情况下抑制不住想要加以执行的,因为通过这个隐喻的说明,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和更加令人震惊的效果将自然主义心理学的困境的实质揭示出来。笔者希望,读者有可能受这个令人震惊的效果的引导,尝试去执行上文暗示的那种广泛而有效的文本理解和思想史阐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地、同时也必将是必然地走向这里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结论。

我们知道,桑代克是以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而著名的,又以对实验动物行为表现的观察为基础,系统地提出关于学习的试误说。他当然是很精巧地为他的实验动物如猫设计了各种迷笼情境,从而诱导出、并得以观察到动物如猫在迷笼中的行为存在及其基本特征:无效地尝试各种错误的动作,又在这个过程中偶然尝试到由迷笼的设计所决定、所要求的若干有效的动作,从而得以逃脱迷笼。这里,我们关心的当然不是他的实验范式和他的理论解释,而是要通过思想实验的形式揭示其中隐含的对于本文主题的意义。因此,我们设想,如果桑代克为他的猫设计一个无解的迷笼,那么,我们将会在他的猫身上观察到什么呢?我们将会观察到,一方面,决定于猫的生命冲动的本能,它必然要在迷笼中尝试各种各样试图逃脱迷笼的动作,但另一方面,迷笼的无解的性质却又必然地决定了,无论猫在其中做出多少种尝试,这每一种尝试都注定是无效的、失败的。如果桑代克果真如此残忍地为他的猫设计这样一个迷笼,那么,他的猫的生存境况及其命运将注定是可怜的、悲惨的:永无止境地尝试各种注定失败的无效动作,直到它在其中耗尽其生命力而死亡;或者,除非他的猫能够获得某种内在的神力足以打破桑代克为它设计的迷笼,从而获得彻底的解放。以此为隐喻的原型基础,我们可以设想,有史以来的所谓“主流”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尚未实现的观念,就是桑代克的猫;作为这种心理学的最高原则的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或理想,由于它违背了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内在本性,所以注定是无解的;在这个最高原则作为注定无解的迷笼中,“科学心理学”就像桑代克的猫一样徒劳地尝试各种错误的动作,如前面提到的冯特意义上的德国实验心理学、美国的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但这个迷笼的无解的性质却必然地决定了,无论“科学心理学”尝试以什么样的理论内容来充实或实现它自身,这每一种尝试及其实现的理论内容,都必将注定是无效的、失败的。

对自然主义心理学而言,这个隐喻的说明隐含着一个巨大的意义空间,几乎可以涵盖以自然主义心理学为主题的思考所可能涉及的一切问题。限于篇幅,这里只能以一个确定的历史事实为例,从肯定的方面提示这个隐喻的积极含义,又以一个关于当代心理学学术生态的高度抽象的总的概括,从否定的方面暗示这个隐喻的消极含义。

前面曾指出,在自然主义心理学中,不曾有人认真地、系统地、深思熟虑地思考并论证作为它的最高原则的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观念或理想。事实上,这个问题是不能如此加以思考和论证的;如此加以思考和论证,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如詹姆斯的思想进展所证明的那样⑨。简而言之,詹姆斯与冯特类似,亦是经由生理学的道路进入心理学的,并在与冯特类似的意义上以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假设”为他的全部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与布伦塔诺及胡塞尔类似的追求系统哲学的思想家,而且,他的心理学和他的哲学也是血肉相连地紧密联系的整体,所以,他关于上述“假设”的系统研究的结果是,“所以,当我们说‘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时,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这话意味着一种终于站立在稳固基础之上的心理学。恰恰相反,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特别脆弱的心理学,在它的每一个连接点上,都渗透着形而上学批判的水分;它的全部基本假定和资料,都必须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中重新加以审视,并被转换成另一套术语。”⑩在这个过程中,他痛切地感受到,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实现它自身而言,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假设”或信念,是一个非彻底打破不可的牢笼;当他获得这样的洞察之后,他便义无反顾地、同时也是淡定地走向了以彻底经验主义作为形而上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那种与布伦塔诺及胡塞尔同质的思维方向,以满足他的科学良心。

注释

①黎黑:《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趋势》,刘恩久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第492页。

②高申春、刘成刚:《科学心理学的观念及其范畴含义解析》,《心理科学》2013年第3期;高申春:《西方心理学若干历史发展模式的审视与省思》,《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③怀特:《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杜任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42页。

④Brentano, F.PsychologyfromanEmpiricalStandpoint. London: Routledge, 1995, 88.

⑤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王炳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6页。

⑥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96页。

⑦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9页。

⑧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范岱年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年,第13页。

⑨高申春:《詹姆斯心理学的现象学转向及其理论意蕴》,《心理科学》2011年第4期。

⑩James, W.Psychology:ABrieferCourse. New York, NY: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892, 467-468.

责任编辑 曾新

On the Predicament of Naturalistic Psychology

Gao Shenchun Qiu Chiho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The idea of psychology as science became popular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t is the close questioning and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what the idea really means that leads human thought into the process that develop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ill the present. In the process,it is definitely proved that the necessary path for the idea to realize itself is phenomenology as rigorous science in Husserlian sense. This further foretells the logical impossibility of the naturalistic idea of psychology as a natural science. By way of discussing the fate of Thorndike’s cat in an unresolvable puzzle box, the predicament of naturalistic psychology is more vividly and forcefully explicated.

the idea of psychology as science; naturalistic psychology; Thorndike’s cat; metaphorical explication

2015-1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15BZX072)

猜你喜欢

现象学心理学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健康观念治疗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