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12例诊治分析

2016-03-10肖卫星周海军陈炳荣肖广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预防治疗

肖卫星,周海军,陈炳荣,肖广远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 肝胆外科,浙江 嘉兴 3140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12例诊治分析

肖卫星,周海军,陈炳荣,肖广远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 肝胆外科,浙江 嘉兴 314000)

[摘 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残余小胆囊的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 年l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例LC术后残余小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 3 356例LC术中,12例出现残余小胆囊,发生率为0.36%;均经再次开腹手术而痊愈出院。结论 LC术后残余小胆囊确诊首选MRCP检查;确诊后开腹手术切除小胆囊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LC手术时机选择、胆系的解剖是否异常,以及术者的手术经验,与LC术后残余小胆囊均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残余小胆囊;诊断;治疗;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胆囊疾病的“金手术”,但LC手术也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残余小胆囊就是其中之一。残余小胆囊是指胆囊切除术时胆囊颈或壶腹残留,或胆囊管残留过长(>1 cm)[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l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 例LC术后残余小胆囊的临床资料,就其产生的原因,诊治经验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LC术后残余小胆囊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52岁。再次出现临床表现距初次LC手术时间间隔2~13年。初次手术中,急诊行LC手术8例,择期行LC手术4例。

1.2临床特征及诊断

LC术后残余小胆囊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胀痛,阵发性发作,部分患者伴右肩背部放射痛,以及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体征表现为剑突下和(或)右上腹压痛,其中1例伴有黄疸。关于小胆囊的诊断,付由池[2]认为主要依据包括:(1)胆囊切除术史;(2)胆囊窝或其周围类胆囊样改变,有囊壁的液性“包块”;(3)囊壁厚度为3~7 mm,内部回声主要有清晰、散在点状光点等;(4)囊腔与胆总管相通;(5)囊内可有胆泥和结石形成;(6)脂餐实验无收缩功能[2]。本组术前均行彩超及MRCP检查,均符合上述依据。伴有黄疸的病例经MRCP检查确认并发现胆总管继发性结石。

1.3治疗方法

12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抗炎治疗,术前准备完善后均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残余小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沿原胆囊窝从上到下分离粘连,至肝门部,暴露十二指肠韧带,辨清三管关系,辨认残余小胆囊。术中均见残余小胆囊(长度为1.5~3.5 cm),壁厚,与周围粘连。4例残余小胆囊内存在小结石。术中发现残余小胆囊与肝总管并行1例,与胆总管并行1例。确认残余小胆囊后,找到胆囊管开口后离断残余小胆囊,残端结扎牢固,肝下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伴有黄疸的患者,同时进行了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

1.4结果

12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2.6±0.8)min。术中出血量15~40 mL,平均(26.4±0.5)mL。腹腔引流管引流液为淡血性液体,引流量15~60 mL,平均(30.6±0.5)mL,术后2~4 d拔除引流管。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引流管术后第4 d予拔除,术后2个月顺利拔除T管。患者术后第2天均下床活动并予低脂流质饮食。术后住院时间为3~7 d,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胆漏、残余胆道结石等并发症,术中送检病理报告示慢性胆囊炎,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明显腹痛腹胀、发热、黄疸等症状出现。

2 讨论

目前临床医师经常把LC术后腹痛的患者都盲目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而未作进一步检查,导致漏诊。我院2000年l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LC病例3 356例,LC术后发生残余小胆囊l2例,发生率为0.36%。虽然残余小胆囊发病率较低,但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损失,以及容易激发医患矛盾,故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2.1LC术后发生残余小胆囊的原因分析

2.1.1临床经验不足:(1)未把握手术时机,有些胆囊炎急性发作超过了72 h仍然施行LC。胆囊炎急性发作超过72 h,胆囊三角区水肿明显,粘连致密,质脆易出血,分离“三管”较为困难。(2)对手术的难易程度及解剖变异认识不够,盲目自信,一味追求“微创”,武断摈弃 “四孔法”,减少操作孔,不及时中转开腹,造成暴露困难。(3)未保持足够的耐心,追求速度,解剖过程较为草率。

2.1.2技术能力不够:(1)对急性胆囊炎手术中的胆管损伤过分担心,盲目行“胆囊大部切除术”,解剖未细致深入下去。(2)部分Calot三角区水肿的胆囊炎施行LC,在第一肝门较远处解剖,未能有效分离胆囊管切除长度。(3)Calot三角区解剖不熟练,未充分暴露胆囊管汇入处,担心解剖时出血,不积极分离胆囊动脉,甚至将其与胆囊管一并结扎。

2.1.3胆囊炎病变特殊复杂:(1)急性胆囊炎发作超过48 h后,Calot三角区水肿明显,分离时容易出血,导致解剖不清。(2)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Calot三角区常由于致密的粘连和瘢痕的挛缩,失去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关系[3]。(3)部分肝硬化的患者,Calot三角区静脉曲张,辨清“三管”关系较为棘手。(4)残余的胆囊管仍有炎症或残余胆囊管内有结石,导致发生残余胆囊炎,与周围粘连甚至“冰冻”。(5)术前即有胆总管梗阻因素的存在,如十二指肠乳头炎、胆总管下端小结石,胆源性胰腺炎发作等,均可导致胆总管压力升高,传导至残余胆囊管,致其被动扩张;另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后后胆囊管挤压扭曲变形,均增加了解剖难度。本组首次手术中行急诊手术8例,Calot三角区域组织炎症水肿明显,局部粘连包裹。术后病理报告6例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例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本组首次手术行择期手术中的3例出现胆囊管变异,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1例,与胆总管并行1例,胆囊管囊状扩张1例,这些均导致保留的胆囊管过长引起小胆囊。

2.2残余小胆囊的诊治

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类似术前的症状体征,甚至典型的胆绞痛发作,要高度怀疑残余小胆囊的可能性,需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腹部彩超是较为常规的检查,其方便快捷,但由于残余胆囊较小,且易受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故常常出现假阴性。ERCP在胆道系统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对残余小胆囊的诊断优势明显,但ERCP检查为有创检查,且技术要求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根据我们的诊治经验,MRCP亦可以清晰完整地显示肝内外胆道解剖及残余胆囊管情况,且为无创检查,可为手术提供影像学参考[4]。本组均行彩超及MRCP检查,彩超提示残余小胆囊7例,MRCP确诊率达到100%。大多数此类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本组12例患者术前均出现腹痛反复发作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残余胆囊可导致胆囊结石甚至癌变,再次手术切除是治愈本病的唯一手段[5]。确诊残余小胆囊后,我们常规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稳定后行再次手术。本组病例全部行开腹手术。因为再次行腹腔镜手术的难度风险增大,上次手术区域已出现了解剖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大网膜粘连于胆囊窝,横结肠上移,肝十二指肠韧带瘢痕挛缩,腹腔镜下难以分离,给再次腹腔镜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我们手术取右肋缘下切口,靠近肝脏逐渐向下分离解剖,分离粘连,充分暴露十二指肠韧带,辨清残余小胆囊以及胆囊管与肝总管及胆总管的关系。辨认残余小胆囊有困难时,可予手触摸,感受其是否与管道结构相连,其结构内有无结石,必要时予穿刺以区别胆管。本组2例残余小胆囊分别与肝总管及胆总管并行,分离辨认较为困难,均实行穿刺。辨“三管”关系有困难时,可经胆囊管插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本组5例行术中胆道造影,清晰地显示了其“三管”关系。解剖结构明晰后,将残余小胆囊充分游离再予以钳夹胆囊管,保留残端0.2~0.3 cm[6]。在分离残余小胆囊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打开小胆囊囊腔,顺其囊腔寻找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术中挤压胆囊管远端,确保胆囊管内无结石或结石进入小胆囊后再钳夹。切除小胆囊前以一定的张力牵拉胆囊管,使胆囊管与胆总管近垂直状态便于钳夹胆囊管。切除小胆囊时尽量彻底切除胆囊粘膜。对于胆囊管有明显炎症反应的,可予局部电灼,消除日后残余胆囊管炎性反应的可能。术后均于肝下置引流管,置管不仅能引出感染性渗液,还能观察是否有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3残余小胆囊的预防

2.3.1充分认识LC手术风险:LC手术作为胆囊疾病的“金标准”手术,其因操作便捷,创伤小,得到迅速普及。先前医疗机构划分为IV类手术,后改为III类手术,现在甚至有的划分为II类手术,足见普及之快,随之而来放松了警惕,淡薄了风险意识。

2.3.2正确选择LC手术时机及掌握适应证:胆囊炎急性发作超过72 h不应行LC,可予控制炎症后2~4周再行手术。对于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我院常规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二期再行LC时,粘连相对较易松解,胆囊三角区域解剖结构相对较为清楚[7],不仅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也减少了残余小胆囊的发生率。本组随访至今,接受PTGD手术的患者中未发现小胆囊病例。另外,对于影像学检查已提示胆囊管变异,或“三管处”局部静脉曲张,应尽量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C)或及时转为OC。

2.3.3规范LC手术:一定要确认辨清了“三管”关系后再施行胆囊管钳夹,尽量避免出现残余胆囊管过长的情况。术中防止胆囊管结石残留,必要时行术中胆道造影以明确,胆囊管结石需取净,胆囊管残端应闭合牢靠。解剖胆囊管确实困难时,可逆行切除胆囊,顺游离的胆囊沿颈部至胆囊管处清晰辨认。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残余小胆囊的发生。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LC已在多数医院普遍开展起来,但残余小胆囊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故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强LC技术的学习训练,严格把握LC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精细,解剖清晰,是预防残余小胆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迎庆, 张鑫宇, 房学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15例诊治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1): 2338 -2340.

[2] 付由池. 残留胆囊的诊断与治疗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 17(4): 311 -313.

[3] 刘泽良, 孙世明.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7例诊治体会[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 25(5): 422-424.

[4] 王铮, 沈根海, 刘岩,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管结石23例诊治分析 [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 27(5): 411 -412.

[5] 李东恩, 宋甫春. 12例残余胆囊结石诊治分析 [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 24(1): 73 -74.

[6] 丁锦辉, 罗超英, 刑玉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病的诊治和预防.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0, 16(6): 416 -417.

[7] 肖卫星, 周海军, 陈炳荣. PTGD序贯LC联合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 [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 27(3): 226 -228.

(本文编辑:鲁翠涛)

·经验交流·

[第一作者简介]肖卫星(1981-),男,湖北天门人,主治医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6.03.016

猜你喜欢

胆囊切除术预防治疗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结合视嗅觉刺激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