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粮中添加低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粪便中产生异味的主要化合物浓度和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016-03-10Yang等著林厦菁蒋守群校

广东饲料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低聚糖区系盲肠

G.Q.Yang等著,林厦菁 译,蒋守群校

饲粮中添加低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粪便中产生异味的主要化合物浓度和
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G.Q.Yang等著,林厦菁 译,蒋守群校

本研究旨在通过在饲粮中添加四种类型的低聚糖,观察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粪便中产生异味的主要化合物浓度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作用。300只平均重量为702.3g的2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基础饲粮组、基础饲粮+5g/kg甘露聚糖-低聚糖、基础饲粮+1.2g/kg菊粉,、基础饲粮+1.5g/kg低聚果糖和基础饲粮+1.25g/kg大豆低聚糖。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21天并进行称重和采食量的记录。40、41、42日龄时,每个重复采集新鲜的粪便存于-20℃冰箱。42日龄时,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肉鸡的盲肠和盲肠内容物并存于-80℃冰箱。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菊粉、低聚果糖和大豆低聚糖可以提高肉鸡的日增重(P<0.05)。大豆低聚糖组的料重比(1.84)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低聚果糖组粪便中挥发性碱性氮、pH值、吲哚和粪臭素的水平是最低的,大豆低聚糖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利用PCR-DGGE的方法测定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结果显示大豆低聚糖组的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菊糖组的均匀度最低,除了与大豆低聚糖组无显著差异外,菊糖组的均匀度显著的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基于DGGE的条带对应的16srDNA序列,同时结合粪便中产生异味的主要化合物含量,所以我们认为不可培养的毛螺菌科和拟杆菌与粪便中主要产生异味的成分有着相关性。

粪便异味成分;盲肠微生物;低聚糖;生长性能;肉鸡

译自:PoultryScience2016,95(10):2342-2351.

猜你喜欢

低聚糖区系盲肠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
4种哺乳动物乳中低聚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内蒙古灌木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分析
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及胃乐宁片低聚糖部位的HPLC-ELSD指纹图谱
隧道
大豆低聚糖——多功能的抗癌物质
果胶低聚糖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的影响
连作烟草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的T-RFLP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