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的原因探讨
2016-03-10王虹娟王福刚曹永宏
王虹娟,王福刚,曹永宏,王 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834000)
·经验交流·
9例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的原因探讨
王虹娟,王福刚,曹永宏,王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检验科834000)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高于肌酸激酶(CK)总活性的原因。方法使用VITROS350干式化学仪器及其配套试剂,回顾性分析9例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高于CK活性的患者,分析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心电图及脑部CT检查结果。结果由于免疫抑制法的方法学原因导致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9例患者中6例为脑梗死,3例为恶性肿瘤。当总CK活性>200 U/L,CK-MB/CK>25%,表明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或巨型肌酸激酶存在,与6例脑梗死患者病情相符。恶性肿瘤患者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时,需做测定空白,以扣除血清中残留的腺苷酸激酶活力的影响。结论当CK-MB活性高于总CK活性时,要针对疾病的不同情况,及时与临床联系,避免误诊及漏诊。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肌酸激酶活性;脑梗死;恶性肿瘤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酸激酶(CK)是重要的心肌标志物,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心肌梗死面积评估。目前认为其是在无条件测定肌钙蛋白情况下的首选心肌标志物[1]。临床实验室检测CK-MB活性常用免疫抑制法,因其快速、经济、操作简单,常用于急诊。在实际工作中,可见无其他心脏损伤的证据,但CK和CK-MB活性均升高,且CK-MB活性高于CK活性,总CK>200 U/L,CK-MB/CK比值(CK-MB/CK)>25%的情况,患者存在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或巨型肌酸激酶(巨型CK)[2]。但有时会出现CK-MB结果异常升高且与临床状况不符合的情况,本文对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9~12月本院住院患者2 587例,收集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其中CK-MB活性高于CK活性患者9例,年龄60~88岁,脑梗死6例,肿瘤3例。
1.2仪器与试剂VITROS350干式化学仪器及其配套试剂,强生干生化原装试剂。做好校准仪器和试剂以及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
1.3方法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按照说明书及操作规程,使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速率法检测CK活性。参考区间CK-MB为0~25 U/L,CK为40~200 U/L。
2 结 果
9例患者CK-MB活性高于CK活性,CK-MB/CK为102%~191%。其中6例均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都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头部CT提示两侧基底节及两侧半卵圆中心多发脑梗死,患者最终诊断均有脑梗死。3例肿瘤分别是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这9例患者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均正常,心电图均无明显ST段改变及异常Q波,经多次检查并追踪9例患者,也未发现后续的心肌梗死,最后临床排除心肌梗死。
3 讨 论
由于干生化全自动生化仪的普及,其检测快速、经济、操作简捷,已普遍用于急诊检验。由于健康人、心脏疾患、肌肉疾患患者血清中CK-BB和线粒体CK(CK-Mt)的含量极低,故一般忽略不计。该方法受CK-BB、巨型CK、CK-Mt的干扰。
CK是二聚体结构,亚单位有M和B两种,故可组成3种同工酶,即肌酸激酶MM(CK-MM)、CK-MB、CK-BB。这些同工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另一种CK存在于细胞线粒体上,称为CK-Mt。在少数情况下血清中还可见巨型CK,一种是CK与免疫球蛋白的复合物型,另一种是CK-Mt多聚体[3]。骨骼肌中的CK绝大部分为CK-MM(占97%~99%),极少部分为CK-MB(占1%~3%);心肌中主要为CK-MM(占78%),少部分为CK-MB(占22%);脑组织中全部为CK-BB;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绝大部分为CK-BB(占90%),其余为CK-MM和CK-MB。CK-MB活性测定时,当总CK>200 U/L,CK-MB>15 U/L,但CK-MB/CK<4%,多考虑肌肉疾病;当总CK>200 U/L,CK-MB/CK为4%~25%,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可成立;当总CK>200 U/L,CK-MB/CK>25%,应考虑有CK-BB、巨型CK、CK-Mt存在。
根据本文6例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心电图及肌钙蛋白的检测结果,诊断心肌梗死证据不足,但总CK>200 U/L,CK-MB/CK>25%,提示临床患者有CK-BB、巨型CK、CK-Mt存在,这与6例脑梗死患者病情相符,患者存在局部脑组织损伤情况,与脑部CT诊断结果相符。脑梗死易复发,多次发病后致残率高,出现脑血管性痴呆甚至死亡。应积极与临床医生联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使患者脑梗死病情得到治疗和预防[4]。
根据本文3例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及肌钙蛋白的检测阴性,心肌梗死可基本排除,同时无脑梗死病史。有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有巨型CK、CK-Mt存在,因肿瘤患者免疫系统紊乱,其中一些免疫球蛋白充当辅酶,影响CK-MB活性检测,导致CK-MB活性高于CK活性,故CK-MB活性检测假性增高。这时要做空白测定,以扣除血清中残留的腺苷酸激酶活力。如果结果仍与临床不符或难以合理解释,则应与临床沟通说明情况,需用电泳法或用免疫学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K-MB来进一步鉴定[5]。
综上所述,当CK-MB活性高于总CK活性时,要针对疾病的不同情况,及时与临床联系,避免误诊及漏诊,积极说明情况,增加临床医生及患者对检测报告的信任度,以便准确地治疗和用药。
[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89.
[2]府伟灵,徐可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24.
[3]万学红,卢学峰.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3-127.
[4]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
[5]饶华春,卢海景,粘少硕.结合多种方法检测CK-MB[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7):2616.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7.058
B
1673-4130(2016)17-2488-02
2016-03-25
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