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训练与培养
2016-03-10张少华
张少华
【摘 要】从思维定位、思维创新构架、思维教学方法、思维学习评估、思维课程建设等五个方面对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造性思维模式 训练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71-03
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趣味的训练和培养,对寻常事物持独到的批判眼光及积极的怀疑态度,对生活好奇心态的建构。艺术设计本身就是设计者个性的张扬,是创造能力的极致发挥。作为一门年轻学科,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会提供理性与感性关系间的思维场域,艺术与设计的结合则会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在艺术设计的特殊空间中表达出来,设计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活动,不是他人造物的模仿与山寨。中国式的现代设计需要探索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思维训练模式,只有构建起与之配套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体系,培养富有创新思想、民族特质、地域体征的中国设计师队伍,才能使美好的愿景可能实现。基于此,本文试从思维定位、思维创新构架、思维教学方法、思维学习评估、思维课程建设等方面对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探讨。
一、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定位
“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和灵魂,真正的艺术设计无所谓正确或非正确的衡量标准,持有和确立“艺术设计无标准”的理念,有助于尽可能地创造出艺术设计及艺术设计思维的多元文化形态,激发设计者永远的创造潜能;增强主观能动性和努力求知,求解的激情与动力;有助于培养艺术设计民主与艺术设计的宽容精神,正确认识构建和保护艺术设计文化生态的价值和重要性;有助于艺术设计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设置可以多向平行拓展,思维的理念研究可以从哲学视角展开;思维的形式研究可以从逻辑的视角展开;思维的生理特性研究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展开。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思维的课程训练必须紧扣专业进行,围绕具体专业课程内容全面铺开,艺术设计专业最基础、最宽泛、最重要的思维训练,应当超越具体学科专业内容的局限,凸显专业学科思维路径的特殊性和融合特性,具有最为普遍,最为广泛的思维延展内核。准确地说,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并不具体地针对某一特定学科专业,作为最基本、最关键的思维训练基础课程,其对设计思想、艺术意识、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有助于后续专业训练课程的纵向和横向拓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种类型的课程作业练习,启发和开拓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表层最为普遍的发现、联想、解构等思维能力培养,启迪学生更为深层的逻辑思维分析才能,构筑跳跃、发散、逆向的全新思维模式;应使基础的思维训练与专业技能学习挂钩,让学生学会对具体的物质对象进行抽象的分析解剖,并逐渐构建个人理性清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路径,把握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汇结合,建构复杂机敏的创造性思维结构,使课程思维训练的成果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艺术设计形象。
二、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创新构架
传统体制的学科课程教育,关注的是全员学生求同思维的教导与形成,往往容易忽略求异品格的锻炼塑造。艺术设计专业思维重视的是个体学生素质、创造能力、艺术个性的培养,这是现代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共识,至于如何落实到课程学习的具体实处,则必须在认真研究和耐心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探索修正,在充分理性的实践学习基础之上逐步形成清晰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育方法,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深入理解,刺激学生对当前事物理性探索研究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视觉审美各要素的掌握和表达能力。艺术设计崇高鉴赏能力的获取需要通过大量艺术文献资料阅读和名家作品欣赏来获取,将学生思维潜能的拓展开发作为创造能力形成的根本,通过将艺术设计思维想象和设计创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办法融合起来,开启学生艺术设计基本的学习心智。艺术设计思维追求的是创造能够为设计对象所接受的艺术化与技术化的沟通手段与目的,增强设计作品形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物化设计产品的精神价值和审美意义,鼓励主动的、文化的、发展的、超越传统行为规范的艺术设计创意。
创造性思维涵盖着生动形象的纯艺术思维和理性抽象的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原发性理论、创造性理论、技术性理论的整合。在具体的思维学习训练课题中,原发、动态、可变、适调是教学现场的共性与特点,所有作为前期设计理性思维知识储备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美学、设计伦理学都有助于专业知识结构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专业艺术设计教师必须能自由地、适度地运用所掌握的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语言学、伦理学、技术美学、设计基础理论、艺术理论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个人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潜力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效能。
三、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课堂训练应当高度尊重学生思维学习、思考过程的自主特性,强调教学实践过程的师生互动关系,重视教与学进行时的实景记录分析,学生、教师讨论激辩过程的课堂记录摘要,通过各种互动形式交流更好地激活专业学生的个人思维创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思维碰撞,不同观念交锋产生出的积极向上互动、互学的学术氛围,不同学习个体对同一课程问题呈现出的不同认知的思维视角,原本单一倾向的知识认知定势变得多向、多元,呈密集交错发展的态势。互动学习即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也可对比出不同个体学习思维的差异性,加强促进自身思维自觉意识特征的自我完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中的自问、互问、自辩与互辩等方式都是使思维得到拓展最有效的方式,矛盾、冲突、困惑、彷徨、应变、坚持甚至是“囧”的态度和立场都在激辩过程中使创意思维得到无限扩展,灵感的火花也会在激动人心的思辨搏击过程中闪光发亮。整个学习训练过程以创造性思维开发作为教学成效的衡量尺度,重视课程发展的轨迹和行为,不以唯一结果为定论,奇妙的训练过程体验,思维激烈搏击交锋所产生的瞬间火花,可能是创意的妙招,亦会是使整个设计方案功亏一篑的败笔,可能性的无限探索已然成为创意思维课程训练的终极追求,也是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展现的至高境界。
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学讲究的是师生间的团队式协同合作,教学现场的群体讨论方式促使基本教学构想得以实现,可以使预先设置的课程思路更加清晰,粗略的教学框架越发完善周全,改变学生等待教师给予课题练习答案的习惯惰性,使教与学均处在完全自由开放的最佳状态之中,课堂成为丰富多彩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信息交流场、各种设计创意思维的集散地。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集知识认知的直觉、知觉、思维、理解、创新为一体,从传统思维的“单一”答案转向多向扩展的“怎么都可能”,学习不以已有存在为合理,不视惯常规则为定律。教学当中通过班级课程理论讲座、作业练习评述及必要的个体学习辅导,让师生以一种快乐、亢奋的学习状态投身到专业学习之中,使专业教师课前备课思考,课间教学讨论,课后成效总结的阶段任务得到达成,基本的教学设想最终得于实现。作为这一阶段的课题切入点,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艺术与设计的专业学习资料,讲述、分析并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审视,积极更新艺术设计中创意设计思维的教学理念,保证课堂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首期任务着重引导学生掌握理性的思维方式,学会从特定的题目概念出发,理性科学地去发现与题目研究相关的各种生活现象,并从生活现象中的点点滴滴攫取必要的创造元素加以分析、联想;想象、提炼出设计必需的创意主题,最终形成可触可感的艺术设计主体。在拓展并形成具体的设计要义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寻找到了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开放性、延展性。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需要科学理性的设计分析和认知,这是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学生形成条理清晰地分析和描述设计中的对象的个性习惯,在以逻辑思维为导引的理性思考及形象思维为主体的感性思考结合的创作过程中,抓住逻辑规律,运用形象语言。紧接下来的训练课程重点则放在艺术形象思维的训练之上,在这个阶段,前期理性思考的成果需要通过感性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接受训练的学生需要以形象、想象、联想为主要思考方式,运用鲜明具体的设计语言表达个人的形象思维信息。让个体学生在对现实生活具体形象物质的广泛观察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元素,结合理性思维再分析可感的物体,剖析具体事物的细节过程,也就是分析自我思维的全过程,从理性的分析中明确个人设计发展的目标方向,通过思维风暴、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最终形成具体完整的设计方案,艺术设计的成果形态将会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四、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学习评估
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应建立在充满生气和无限变化的积极能动的氛围之中。时代的进步和学习者的更迭使创造性思维训练教育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寻求着发展的空间,我们不能仅仅注意学生练习作业的思维展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现场思维火花绽放的多寡更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课程训练的设置,需要严谨缜密的科学论证,这其中包括课程教学的大纲、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最终的教学成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法预料,过于程式化的教学编排也很难适应错综复杂的实际课堂情况,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应该使问题充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围绕问题展开专业性的探讨与激辩,使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实际的呈现和梳理,并在讨论中检验和印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思维教学训练的内容细节和方式手段必须根据课堂现场的实际发生加以把控、调节、充实与细化,这不同于以往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现场的问题亲历、亲知是专业教师获得课堂绝对话语权力的基础,要理清教学当中的一些规律性的结构知识必须依赖于充分的教学现场经验的不断积累。而现场问题的判断和解答,事后问题的总结和思考是解决许多难题的关键。教学课题训练的实践经历和学生作业呈现的最终成果是对创造性思维模式训练学习最好的评估,而多向、多元、多维发展的艺术设计思维路径的形成,则是成功课程训练最有力的鉴证。
五、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课程建设
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训练与培养不是一项预先设计周密完整,单凭主观意愿就可以照本宣科得以实施的教学规划。自然生发、具体多变的教学现场问题,需要教师掌握灵活睿智的个人判断和现场处置能力,殷实、丰富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结构则是保证课程得以有效驾驭的砝码,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地去研究、去学习,补充专业教学实践当中所面临的课程新问题和所涉及的不同领域专业学科知识。艺术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目的是特定群体的思维训练,是对于专业人群的自我发掘与完善,课程训练当中应坚持现场教学的特点,积极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提升学生主动积极的创意思维,在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当中更多地展现设计者高尚人格及勤于思考、热爱生活的个体品质,以及在设计作品当中渗透出的个体文化性、个体审美性。一个成熟完整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编排应当能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可以确立预期的教(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72页)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可变地、不一定完全按照预案的内容与细节发展,但又是在专业教师可控范围内的实施过程。成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训练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各种创造可能、各种思维未知、各种问题展现、各种不确定答案、各种或许标准,在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知识碰撞与观点激烈交锋的过程中,在教学手段与方式的随机嬗变,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动机得到无限延展,不停留在故步自封,僵化模仿的仿创思维域内,而是进入到拥有无限可能、完全意义的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模式当中,这也是课程训练对新的教学目标的最终期待。
六、结束语
人生活的空间是个性化的围合,世界之大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认识,因此,我们不能固守已有知识,活跃进取的思维才是创意发展的基础,应掌握正确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会对已有答案的勇敢质疑,将现有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课程训练当中的设计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形成一种内心的自我学习动机,向着艺术设计领域的远大目标迈进。而衡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步不仅仅是一些既定的练习作业完成的质量好坏,良好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才是训练课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一个清晰的创造性思维路径,远比设计作品的平庸表述更为重要,特别是个人规划掌握,寻找独特的发现问题的路径和解决问题的个人方法。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能融合对立的学说和观点,以此解决课程设计中的各种难题,沟通和理解是课程训练中寻找普遍性语言与特殊性形式的基本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有质疑别人、质疑自我的勇气,敢于否定所谓的传统定律,勇于否定习以为常的设计审美判断。只有这样,才能重建一个全新的艺术设计自我,在挑战自我、挑战他人、挑战专业权威的过程中发现美好、新鲜、独特的客观艺术设计事物。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