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主义”的话语制造:日本学界钓鱼岛论述剖析

2016-03-09宋宁而

关键词:国家主义学界钓鱼岛

宋宁而,修 斌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国家主义”的话语制造:日本学界钓鱼岛论述剖析

宋宁而,修斌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日本学界近年来在钓鱼岛问题上总体呈右倾化。对这一时期日本学界的钓鱼岛论述进行剖析可知,其立场并非基于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判断,而是学界与政界、军界、媒体及相关政治团体相呼应,借学术之名,瞄准钓鱼岛问题升温、安倍内阁上台及推动新安保法案出台的“大好时机”,制造“国家主义”的话语热,诱导社会舆论,渲染中国威胁,推动“普通国家”进程,并谋求政治上、舆论上的话语权。

日本;国家主义;钓鱼岛;右倾化;话语

自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后,日本学界的钓鱼岛著述热迅速升温,至2015年逐渐降温。论著的作者主要是日本的大学教授、智库人员、媒体记者、评论家以及已经退休高官。这些人士普遍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又有着较专业的知识结构,因而对社会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仔细考察不难发现,“钓鱼岛论著出版热”下隐藏着“钓鱼岛论述右倾化”的底流,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实际上,右倾化具有相对性,因地因时而异。东京大学教授高桥哲哉就认为:“所谓右倾化的‘右’究竟是什么意思,很难严格定义,如果说在日本就是要复活战前的军国主义,那我是不同意的,不过在日本正在高涨的民族主义却显然属于右倾化的表现。”[1]35前众院议长河野洋平对日本政界右倾化现象评价道:“切身感受到整个政界都在右倾。在自民党和社会党分庭抗礼的时代,双方势均力敌,政治基本是中庸的。如今那样的平衡已完全被打破。”他还指出,修改宪法、教育基本法的议论之声高涨,强调“爱国心”的主张越来越强烈,这都是右倾化的表现[2]2。《广辞苑》对右倾化的定义是:倾向于国粹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右翼思想[3]199。可见,右倾化即是将国家放在价值中心位置,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所谓国家主义(Statism / Nationalism),一般是指近代以来关于国家主权、利益、安全问题的一种政治学说。其价值的归依是国家。国家主义认为国家的正义性毋庸置疑,并以国家利益为神圣的本位。当今日本的国家主义思潮具有摆脱战后秩序、走向“普通国家”乃至大国化的显著特征。是其主要特征。本文将所讨论的日本学界的右倾化界定为:日本学界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倾向于将绝对的“国家利益”置于国民利益、社会利益之上的国家主义立场的倾向。

一、日本学界钓鱼岛问题立场右倾化的发展历程

虽然这一变化凸显于2012年“购岛事件”之后,但右倾化早有端倪,因此需要回到钓鱼岛问题论争的源头。

(一)初始期左翼与非左翼之间的对话

20世纪60年代末钓鱼岛问题开始受到日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是学界进入相关问题激烈辨析的时期。这一时期,因立场与主张的鲜明对立而形成了以井上清为代表的左翼学者群体和奥原敏雄为首的国际法学家与历史学家群体的两大阵营,为此后较长时间的钓鱼岛问题论争建立了基本的格局。

历史学家井上清于1972年出版的《“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明》及相关论文*主要包括井上清的『「尖閣」列島——釣魚諸島の史的解明』(現代評論社,1972年)、「釣魚列島(尖閣列島等)の歴史と帰属問題」(『歴史学研究』,1972年2月号)、「釣魚諸島(「尖閣列島」など)の歴史とその領有権(再論)」(『中国研究月報』,1972年6月号)等论著。基于历史事实的严谨考察对钓鱼岛历史及主权问题做出了全面的阐释,明确主张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日帝尖阁列岛掠夺阻止会”及“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在立场与主张上与井上清基本一致。

以国际法学者奥原敏雄为代表的部分国际法学与历史学家则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另一阵营。奥原敏雄不仅对钓鱼岛主权问题从国际法理的角度进行过仔细研究,还曾专门撰写过数篇论文批判井上清的观点。这一时期,与奥原敏雄持相似观点的学者曾组成“钓鱼岛研究会”*其中主要人物包括入江启四郎、林司宣、牧野清、喜舍场一隆等。此外,还包括国际法学家尾崎重义等。,在“南方同胞援护会”专刊《冲绳》第56与第63号上集中刊载了系列论文,形成两部《钓鱼岛特集》,其中第63号的内容显然是针对井上清观点所做的批驳。

这一阶段的钓鱼岛问题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力求严谨与客观。学界虽然经常在立场与观点上形成对立、交锋,但总体都秉持较为严肃、力求客观的治学态度,以探究事实为目标,对历史事实和由此形成的法律事实进行尽可能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正因坚持以上原则,这一阶段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

第二,注重团队建设和学术争论。不少学者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研究的。“钓鱼岛研究会”就是其中的典型*奥原敏雄、入江启四郎等学者不仅以个人名义进行学术论著活动,也很注重团队合作,共同撰写论文,或号召相关学者撰写论文,对相关主题进行集中性探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和“日帝钓鱼岛掠夺阻止会”的研究也基本属于同类情况。团队研究的优势显而易见:来自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思考同一专题,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不同论述和观点可以形成相互的佐证、支持和补充,从而进一步深化认知,作更富针对性的辨析;不同立场、观点的学者之间的学术争论也推动了日本学界有关钓鱼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第三,问题意识的连续性。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体现了问题意识和学术研究的连续性。这一特征首先表现为不同学者先后对某一特定问题反复论证,以达到对这一立场及观点的继承、完善或纠偏、补充*井上清与高桥庄五郎之间、奥原敏雄和此后的国际法学者之间都表现出观点上的连续性。。其次,这一特征也表现为同一学者先后几次对自己所持立场和观点的阐述、拓展和充实*奥原敏雄、尾崎重义、入江启四郎、牧野清等的研究都体现出这一特征,体现了学者个人在钓鱼岛问题研究上“自我推进”、“自我超越”的特点。。

(二)过渡期的左翼衰退与非左翼的承袭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对钓鱼岛的争论也进入了相对平缓的调整、过渡时期。该时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交锋、辩驳与整合,相关研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期间论争主角仍是学者群体,但很少有左翼学者触及钓鱼岛问题。非左翼学者中,相关著述以国际法学研究为主,也包括部分史料整理分析的研究,总体来看仍停留于对前阶段学者的沿袭或批判,即使希望能在前人基础上做到观点的完善、批判和发展,终究也不尽如人意;该阶段也有人主要从事文献整理,成为后来研究者的参考,但并无明显新意和突破;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右翼人士此阶段已开始著书立说,并成为下一阶段钓鱼岛问题研究出现转向的先声。

过渡期研究呈现的特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延续性。学者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初始期研究的延续。总体来看,继承性的论著对前人观点进行沿袭、归纳和整理的研究成果居多,完善并提出新观点的则较少;在批驳性的论著方面,内容少见新意,批驳的方法也未见明显突破,只能算是向下一阶段过渡中释放的某种变化信号。

第二,非系统性。这一阶段的研究总体缺乏系统性。首先是个人研究分散。学者发表的著述多以单部著作、论文的形式出现,系统化欠缺。其次是学者之间的研究难以构成体系,很难对这一阶段学者的立场观点进行分类,也很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学术连锁。

第三,过渡性。论著还呈现出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点。从时代背景来看,钓鱼岛问题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不再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关注度的下降导致研究人员减少,相关作品呈现“个人性”,如原田禹雄的论著主要出于个人兴趣,绿间荣出书则是为了继承老师入江启四郎的事业;也有在这一研究相对停滞时期从事一些基础性资料整理工作的,浦野起央就是一例;

或是只将个人研究的部分精力投入到钓鱼岛问题研究中的,如松井芳郎、芹田健太郎等国际法学者。但必须看到,过渡期的重要性在于承前启后,这一调整时期也为第三阶段后呈现出的变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热议期的“强硬立场”主流化与“理性立场”边缘化

近年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先后发生了“撞船事件”、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措施引发的钓鱼岛危机,把中日两国关系推向了邦交正常化40年来的谷底,有关钓鱼岛、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等话题的论著在短时间内大量涌现,日本许多政界人士、评论家、媒体人与学者一道参与各种对话、讨论和著述,日本学界进入了对钓鱼岛问题的“热议期”。

对照此前两阶段,这一时期所呈现的显著特征就是在钓鱼岛问题上,左翼学者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持“强硬主张国家主权”立场(下文简称“强硬立场”)的右倾学者的主流化,以及与此相对的、主张“应通过理性对话、客观认识、冷静思考”立场(下文简称“理性立场”)者的边缘化的基本格局。为说明这一特征,这里对日本学界在该阶段发表出版的论著内容略加分析。

第一,数量上差异大。持“强硬立场”的论著在2010至2015年间在出书数量上呈现压倒性优势。2008至2009年钓鱼岛相关论著很少;到了2010年“撞船事件”当年,出版的著书几乎都持“强硬立场”,而少见持“理性立场”者;2011年相关出版物总体较少,但前者明显多于后者;到了2012年前者数量飙升,几乎将后者淹没;2013年两者数量差距略减,但前者相比后者仍居明显优势;2014年差距继续递减,但前者数量仍居多;直至2015年优势消失,双方问世著作都不多,数量上基本势均力敌。遍观实体书店,醒目位置通常都被“强硬立场”类出版物所占据,“理性立场”的出版物则退居边角。

第二,“爱国”标签化。持“强硬立场”者的著述无论水平如何,首先都为自己冠以“爱日本”的名义;主张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的“理性立场”者往往反被贴上“卖国贼”等标签。村田忠禧2015年出版的新书中通过翔实史料证明钓鱼岛并非日本固有领土,却被有的网民称作“卖国学者”,甚至有人出言恐吓要让他“人间蒸发”[4];这不是村田第一次被攻击谩骂,他在2013年出版《日中领土问题的起源》一书后,也曾引起不少人的“不满”,被骂为“国贼”[5]60。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尽管常常对中国有严厉批评,但仍因“亲中”而饱受指责,只因他重视对华关系[6];知名评论家孙崎享也因在钓鱼岛问题上实事求是而被冠以“卖国贼”、“媚中政治家”之名,甚至有国会议员直接在国会上指责NHK让孙崎享出镜做主要评论人“不可容忍”[7]。正如评论人士冈田充指出的:“领土问题的民族主义魔力就在于把我们的思维困在‘国家主权’这一‘绝对价值’中。我们的利益和对方的利益总是相反,我们的利益才是‘国家利益’,认可对方的利益就会被判定为‘利敌行为’和‘国贼’。在单一化的‘二选一’逻辑里没有第三个答案。”[8]4

第三,“集团行动”和“单兵作战”的显著区别。持“强硬立场”者通常集体出书,而“理性立场”的人士却往往独自著书立说。前者的集团行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数人合著一书,且合著者之间往往跨界,这种情况近几年较为普遍;二是在期刊中组成围绕钓鱼岛问题或领土领海话题专栏,邀请多位人士各自撰文,形成规模话题*这类出版物有『侵略国家中国·守れ、尖閣諸島!』、『中国はなぜ尖閣を取りに来るのか』等。;三是在同一刊物中采取对谈、访谈形式,增强可读性*这类出版物有『ジョーズに勝った尖閣男-トクマとの政治対談』、『侵略国家·中国の真実』等。,且其中的不少作者会在不同刊物中再次合作,足见彼此相当熟络*如山田吉彦、西尾干二、西村幸祐等学者,以及石平、黄文雄、吴善花等非日裔人士。。反观秉承现实主义立场的学界人士,孤军作战是常态*如村田忠禧、孙崎享、矢吹晋、冈田充等。;为数不多的合著作品通常也是以特定组织的名义、由组织成员完成*这类著作包括『尖閣諸島と沖縄:時代に翻弄される島の歴史と自然』、『尖閣問題·平和的解決を 』、『環りの海——竹島と尖閣 国境地域からの問い』。,跨界自由合作的情况较少。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所谓持“强硬主张国家主权”立场的学者,往往以“爱国”之名,将领土主权绝对化,注重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夸大外部威胁以博公众眼球。相比前两阶段,日本学界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钓鱼岛问题论争,显然已经呈现右倾化。

二、日本学界钓鱼岛问题立场右倾化的实质

日本学界近几年总体倾向于右倾化的根源在哪里?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回到其论著中去寻找。

(一)“强硬立场”的动力来自哪里

首先,综观2010年以来持“强硬立场”的作品,引人注目的是作者的身份,更确切地说,是作者浓重的政治色彩。例如,该时期不少作者有军方背景,以及从事与军事研究、评论相关的人员。还有一些作者与政治团体联系十分密切,有的同时也是各大政治团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如『われわれ日本人が尖閣を守る』一书作者外交评论家加濑英明,同时也是日本政治团体“吴竹会”、“史实世界发信会”的论坛活动的重要组织参与者。,也有政治团体的代表人物为书作序*加濑英明的『われわれ日本人が尖閣を守る』还获得了“英灵报答会”会长中条高德的作序推荐。,甚至有的作者本人就是政治团体的代表人物*『国境の島を発見した日本人の物語』,其作者藤冈信胜是政治团体“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新历史教科书创作会”代表人物;再如『日本再興へ!』一书作者椛岛有三曾组建“日本青年协议会”,此后历任“守护日本国民会议”事务局长、“日本会议”事务总长、“日本协议会”会长等;『侵略国家·中国の真実』的作者西村幸祐时任“亚洲自由民主连带协议会”副会长;『ジョーズに勝った尖閣男-トクマとの政治対談』的作者大川隆法是幸福实现党创立者;『中国が耳をふさぐ尖閣諸島の不都合な真実』的作者中山义隆在担任冲绳县石垣市市长之前,曾任“八重山青年会议所”理事长及“日本青年会议所”冲绳地区会长;『だから日本人は騙される 尖閣·竹島問題でわかった歴史のウソ』的作者黄文雄曾任“台湾独立建国联盟日本本部”委员长等。。另外,持保守立场的刊物也相当活跃。这类刊物往往涉及军事、皇室、历史、政治中的热门话题,对中韩等周边国家多持批判态度*日本出版社宝岛社推出的系列出版物“別冊宝島”,保守派杂志“月刊日本”,出版社小学馆发行的保守倾向月刊“SAPIO”,等。。且这类刊物也是以上人士发表著述的重要平台,刊物本身也借助他们博得关注。

其次,这些作品的出版发行方式也显示出浓重的政治色彩。上文说到,集体发声是这一群体出书的显著特点,从其成员构成来看,多为政界人士及政治团体代表与学界间的组合*这类出版物有『日本再興へ!』、『中国はなぜ尖閣を取りに来るのか』、『侵略国家·中国の真実』、『侵略国家中国·守れ、尖閣諸島!』等。,而这些政界人士的合作者又往往是所在学界颇负盛名的专家*『尖閣戦争——米中はさみ撃ちにあった日本』的作者之一青木直人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日本再興へ!』的作者之一中西輝政是历史学与国际政治学领域的知名学者等。。

再次,有一类论著专靠“反华”来博眼球。作品大多出自活跃于各大媒体的时评人士,靠“反华”的过激言论来煽动公众,渲染中国对日本的“威胁”和“企图”,以及“美中冲突”、“中日差别”、污蔑中国“捏造事实”、定性中国为“侵略国家”,等等不一而足*这类出版物有『だから日本人は騙される 尖閣·竹島問題でわかった歴史のウソ』(黄文雄,経済界,2013年)、『尖閣問題·真実のすべて』(石平,海竜社,2012年)、『中国は「武断外交」へ 火を噴く尖閣』(勝又壽良,企業文化研究所,2012年)、『尖閣·沖縄が日本の領土である動かぬ証拠』(鳴霞(監修)、沖縄九州防衛プロジェクト(編集),幸福実現党,2013年)等。。

可见,无论是拥有军方背景,还是与政治团体密切勾连,抑或是通过“反华”来显示存在感,这些人都与前两阶段重视探讨和争论的学者相去甚远;而学界普遍的跨界合作、特别是政界人士借助专家学者的权威性与知名度的合作,以及保守刊物与持相似立场的政界人士间的合作,都反映了作者非学术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些钓鱼岛论述的动力显然与严肃的学者和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无关。

(二)“强硬立场”的原因究竟为何

日本部分学者的强硬化是否源于自身的专业判断、特别是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事实判断呢?显然也并非如此。这一点,通过研读这类论著能够察觉。

第一,虚构内容。该时期集中出现了一批描述钓鱼岛军事战记臆想的小说。小说虚构情节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小说却剑指中国,很多内容“写实”和“逼真”,出现了那霸基地、宫古岛、中国航空母舰甚至“辽宁舰”、“中国陆军特种部队”*这类出版物有『スクランブル·尖閣の守護天使』(夏見正隆,徳間書店,2010年)、『尖閣諸島沖海戦―自衛隊は中国軍とこのように戦う』(中村秀樹,潮書房光人社,2012年)、『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自衛隊「尖閣·竹島防衛戦」』(別冊宝島,宝島社,2012年)、『尖閣戦争勃発!』(高貫布士,コスミック出版,2012年)等。。有些小说虚构未来中日开战的情形,造成“这是即将发生的事实”的错觉*这类出版物有『日中開戦尖閣戦争勃発す 侵攻編』(井野诚一,オークラ出版,2012年)、『日中海上決戦‐尖閣·沖縄侵攻を阻止せよ‐』(喜安幸夫,学研パブリッシング,2012年)、『2018尖閣決戦:中国空母打撃群を撃滅せよ!』(喜安幸夫,学研マーケティング,2014年)等。。部分小说则改编为游戏方式,把“中日交战”描述得栩栩如生*这类出版物有『Crisis Now:尖閣ショウダウン』(コマンドマガジン,国際通信社,2013年)、『自衛隊は尖閣紛争をどう戦うか』(西村金一、岩切成夫、末次富美雄,祥伝社,2014年)、『尖閣海域 謎の幽霊船 UNICOON』(大石英司,文芸社,2014年)、『尖閣戦争勃発!〈2〉沖縄を防衛せよ!! 』(高貫布士,コスミック出版,2013年)、『日中尖閣戦争』(中村ケイジ,学研パブリッシング,2013年)等。。

第二,渲染危机感。这类论著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有的作品强调“中国入侵钓鱼岛”的必然及渲染日本自卫队“不战而败”,甚至从历史上寻找“中国入侵”的依据*如『台湾海峡紛争と尖閣諸島問題―米華相互防衛条約参戦条項にみるアメリカ軍』(毛里一著,彩流社,2013年)一书牵强附会地联系历史上的中国问题强调日本应拥有独立的防卫力量;再如『クリミアの次は尖閣 中露の暴走を止めよ オバマの敗北、プーチンの勝利』(日高義樹,Kindle版,2014年)一书将中日关系放在世界背景(美、俄)下分析,强调戒备俄罗斯与中国,克里米亚之后便是“尖阁”危机。,更多的作品则干脆以“中国入侵”为既定前提,进而展开日美两军力量分析、“海军战略分析”*这类出版物有『最前線 沖縄·尖閣 完全分析 自衛隊·アメリカ軍全戦力』(インタビュー,ホビージャパン,2013年)、『尖閣を奪え! 中国の海軍戦略をあばく』(福山隆,潮書房光人社,2013年)等。;尽管其缺乏逻辑性,但由于指向性异常鲜明,“可读性“强,且作者中不乏中国问题的专家,因此也就较易影响读者。

第三,科普化和娱乐化。这一时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关于钓鱼岛、领土领海的“普及读本”,运用图画书、绘制漫画,讲故事以及编纂百科全书等形式*这类出版物有『尖閣諸島が日本の領土である45の証拠』、『マンガ 尖閣·竹島·北方領土 —知らなきゃヤバい国境問題—』、『尖閣·竹島·北方領土 どうなるの?日本の領土―ゆかちゃんの学習ノート』、『30分でわかる尖閣と竹島』、『日本人がもっと好きになる尖閣諸島10の物語』等。。尽管篇幅很短,但由于表达方式生动活泼,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更容易造成误导。

或许有人认为日本读者阅读这类虚构小说、漫画不会当真,但大量作品充斥书店、图书市场所营造的氛围却不容小觑;何况这类作品中不乏出自名人专家之手者,容易赢得信任,也就无形中提升了整体的“可信度”。

但也正是这些内容虚构、信息片面、缺乏逻辑的作品透露了这类作者“著书立说”的真实意图。虚构的“中国入侵”营造了“国家遭难”的危机氛围;所谓“中国威胁论”其实是借钓鱼岛问题偷换概念,将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置换成“对日本国境的军事威胁”。钓鱼岛的“危难当前”,中国对日本“国家利益”的“威胁”仿佛已成无需论证的既定前提,再加上“形象生动”的渲染,的确起到了强化危机意识、营造紧迫感的效果。透过这些表象可知,日本学界的“强硬立场”绝非源于事实判断,而是特定群体将所谓“国家利益”引向“国民利益”、“社会利益”、亦即“国家主义”话语制造的结果。

虽然如此,也有一部分学者仍坚持尊重事实,强调和平对话,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此前就一直从事相关研究,其观点也没有太大变化,且这类学者人数明显居少,似乎并未成为学界“主流”。也有些貌似学者但实际上是激进人士,其作品中的谬误不少,且不在讨论范围。

(三)“理性立场”者所持观点评议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那些不持“强硬立场”的学者的论著。尽管这些论著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依然存在共同特征,这也从一个侧面为上述看法提供了印证。

首先是尊重事实。这些学者多呼吁正视历史,做冷静、客观的思考。矢吹晋就曾指出:“钓鱼岛问题尽管一直喧嚣尘上,但关键事项却没人告诉我们。”[9]5村田忠禧则叩问:“难道我们要放弃探求真相的精神,事不关己,保持沉默吗?”[10]8村田还曾就解决钓鱼岛问题的中日分歧建议:“我们首先应该挖掘事实,并将之共有化,不必急于追求观点认识上的一致,只要培养出尊重事实的风气,就自然会朝着认识一致的方向发展。”[11]18他强调尊重事实是消除分歧的前提。这样的作者尽管为数不多,但未被淹没。至今,陆续有相当分量的作品问世。

其次,有的作品将矛头指向日本政府。主要围绕外务省对“搁置争议”记录的消除和篡改,质问日本当局的外交及政策制定能力,及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中的责任等*这些著作包括『尖閣問題の核心―日中関係はどうなる』、『尖閣衝突は沖縄返還に始まる―日米中三角関係の頂点としての尖閣』、『「尖閣問題」とは何か』等。。正如杂志《季论21》所指出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政治家弄不好会毁了国家的未来以及与周边各国间的关系,这些是我们从近代日本发动战争中学到的痛苦教训,因此,现在的政治家必须要着眼于国家百年发展大计来承担责任。”[12]15

此外,还有一些作品强调关注日本现实利益,质问日本的政治家和官僚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是为国家利益着想。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忧虑众多先人苦心构筑的中日友好关系一朝化为泡影,在相关著述中敦促当局着眼日本的长远利益,应当“不为私欲和外间传闻所动,走自己认定的正确道路”[6];孙崎享的观点更直截了当:“日本现在正因一些相比国家整体利益来说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而在发展对邻国关系问题上止步不前。”[13]19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和责任担当。

可见,日本学界持“强硬立场”者所奉行的原则,几乎就是“理性立场”者所否定的;前者通过极端化、右倾化的钓鱼岛论述,制造“国家主义”的语境和话语,将国民利益、社会利益从国家利益中抽离,而这恰恰是后者所警惕的;后者对钓鱼岛问题严肃认真的追究精神,则显然是前者所缺乏甚至是排斥的。可见,日本学界钓鱼岛问题立场右倾化的实质,是一些学者与政界、特别是特定政治团体有着密切关联的人士,借助学术和舆论平台,通过制造“国家主义”话语,以期达到配合当局、迎合右翼、彰显存在、诱导舆论的目的。

三、“国家主义”话语制造热出现的背景及其原因

那么,日本学界一些人为什么要借钓鱼岛问题来制造“国家主义”的话语,其原因何在?

(一) 背景和时机

“撞船事件”的2010年,钓鱼岛成为热门话题引发议论。正如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所指,“撞船事件”所在海域已成“火种之海”[14],“(这类问题)容易刺激爱国心,因此非常棘手”[15]。两年后继而出现的“钓鱼岛国有化”无疑又进一步助推了这波热议。那么,2015年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议论在日本学界忽然降温又是何故?对持“强硬立场”作者的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以后,这些作者的著述主要涉及“安保”、“集体自卫权”、“自卫队”等主题。换言之,钓鱼岛主题已被新安保法案及相关问题所替代。当然,前后议题的关联性也显而易见。

(二)“制造热”出现的原因

钓鱼岛“国家主义”话语“制造热”的出现看似“纯属偶然”,但是其持续涌动的“底流”和长期积累的“能量”又使偶然成为必然。

前文已知,既然“国家主义”话语制造的目的是以“领土危机”为借口,用“国家利益”置换“社会利益”,因此,至少需要具备政府、公众两方面的条件,以求居中发声,达到“上呼下应,一拍即合”的效果。换言之,一是利用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国家遭受威胁”的危机意识,借题发挥,唤起公众的共鸣,转移民众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二是日本有影响力的政治集团,需要借“国家利益”的“大义名分”实现集团自身利益。

首先,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社会确已出现普遍的不安。舆论调查显示,“老年的生活规划”一直是日本国民最大的“烦恼与不安”;“今后的收入与财产的预期”也是国民感到不安的重要原因,2014年,这一比例高达41.9%;这一年,共有70.2%的受访着表示自己“经常或不时感到不安与烦恼”[16]97-98。调查还显示,认为“应加强自卫队防卫力量”的受调查者从2009年的14.1%增至2015年的29.9%[17]5。

其次,这次安倍上台后,致力于用所谓“国家利益”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其最大的“政绩”无疑是在国会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绕过宪法,以内阁决议的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表面上看,是为了使日本在战后70年之际成为“普通国家”,实际上却只是迎合了日本国民,把中国塑造成最大的假想敌,顺便收获“意志坚定”的政治形象。调查显示,在新安保法案通过的2015年之后,支持率从2015年9月的39.8%增至2016年1月的50.4%[18]。战后最大规模的防卫预算方面也畅行无阻[19]。不难发现,学界在钓鱼岛问题上“强硬立场”的论述与上任后将“政治声望建立在历史修正主义、否认战争责任的立场之上”[20]23的安倍首相及其内阁的言行遥相呼应。

第三,制造“国家主义”话语的人士主要来自特定群体。表面上看,这些人士成功制造了“国家主义”的话语热,从而使自己顺利占据了学界和言论界的中心位置;但实际上,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恰恰是被学界边缘化的一群,也正因此,才不得不苦心孤诣地“造势”,抢占话语权,将自己打造成主流存在,制造出“国家主义”的话语之热。

第四,这些人士与右翼团体之间关系密切而微妙。钓鱼岛“国家主义”话语的人士,其身份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不少学界人士都与政治团体有勾连。而这些团体大都以主张“历史修正”、主张修宪及相关法制变革、标榜尊皇、致力于唤起青年的“爱国心”等宣扬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理念为目标,亦即通常被称为右翼团体的组织。它们从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与政界、财界甚至军界之间的“寄生”关系。尽管首相安倍本人被认为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执政理念及政治右倾化言行,但是正如中野晃一所指出的,这种右倾化倾向“既不是因他(安倍)开始,也不会因他退出政治舞台而结束”[21]43。中曾根康弘任首相之际就曾说过:“保护日本民族在大化改革和明治维新时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积极的民族气魄,这就是我所说的保守主义。”[22]102他同时强调天皇是“天下统一的大义名分所在”[22]89。这样的保守执政势力与右翼团体的交往一直绵延不绝。另外,右翼团体的出版等各项活动也一直受到日本财界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界、财界与右翼的“新三位一体”的说法并不夸张[23]26。

总之,2010年以中日两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位置发生变化以及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为标志,中日关系出现了拐点,日本社会的钓鱼岛论述也出现了“国家主义”话语制造的热潮。这与明治维新后,《万国公法》所发挥的思想权威存有惊人的相似性[24]147。这一现象有现实的事件触发,更有历史的渊源累积;有“学界人士”的成名意欲,更有社会舆论的呼应和“期待”;有政府力推的国家目标引导,更有各界联动“共谋”的右倾化土壤;有“中国威胁”的所谓现实,更有日本社会摆脱“烦闷”求得“伸张”的内在驱动;有“学界精英”的“学术”话语支撑,更有右翼基于利益的兴风作浪。近年来日本的钓鱼岛论述,是日本“国家主义”话语制造的现实版“经典案例”,也是我们认识日本学界、日本社会以及认识当代中日关系的有效文本。从战后日本海上防卫力量的重建至今,东海依然风高浪急,南海又起滔天波澜[25]137。或许,“国家主义”话语制造的剧目还会上演。营造健康的学术和社会生态,改善中日关系,维护区域和平,还需要中日两国学界和民众的艰辛努力。

[1] 梁云祥.日本政治右倾化与中日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2014(2).

[2] 吕耀东.论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民族主义特质[J].日本学刊,2014(3).

[3] [日]新村出.広辞苑(第三版)[M].東京:岩波書店,1983.

[4] 孙秀萍,李珍.日本“领土书籍热”遭民众质疑[N].环球时报,2015-05-29(13).

[5] 胡德坤,颜子龙.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吗——评村田忠禧教授新作《日中领土问题的起源》[J].现代国际关系,2013(11).

[6] 朝日新聞.尖閣に始まり尖閣で退任 前中国大使·丹羽宇一郎が危惧する日本の未来:第1章,序言[M].東京:朝日新聞社,2014,Kindle版.

[7] [日]大西英男.衆議院総務委員会第4号会議発言[EB/OL].国会会議録検索システム,http://kokkai.ndl.go.jp/,2013-03-21.

[8] [日]岡田充.尖閣諸島問題 領土ナショナリズムの魔力[M].東京:蒼蒼社,2012.

[9] [日]矢吹晋.敗戦·沖縄·天皇 尖閣衝突の遠景[M].東京:花伝社,2014.

[10] [日]村田忠禧.史料徹底検証 尖閣領有[M].東京:花伝社,2015.

[11] [日]村田忠禧.日中領土問題の起源―公文書が語る不都合な真実[M].東京:花伝社,2013.

[12] [日]李修京.歴史、どこへ向かうのか[J].季論21,2013.

[13] [日]孫崎享.日本人のための戦略的思考入門——日米同盟を超えて[M].東京:祥伝社,2010.

[14] 尖閣、にらむ翼 細心の警戒活動 海自哨戒機に同乗[N].朝日新聞.2010-09-16(朝刊1社会).

[15] (社説)尖閣 争いの海にせぬ知恵を[N].朝日新聞.2010-09-09(朝刊3総合).

[16] 厚生労働省.平成26年版 厚生労働白書[R].厚生労働省,2014.

[17] 内閣府政府広報室.「自衛隊·防衛問題に関する世論調査」の概要[R].内閣府,2015.

[18] 内閣支持率の推移[EB/OL].テレ朝ホームページ:http://www.tv-asahi.co.jp/,2016-03-20.

[19] 社説 防衛費5兆円 納得いく説明がほしい[EB/OL].毎日新聞,2015-12-28,毎日新聞ホームページ:http://www.mainichi.jp/,2016-04-25.

[20] [美]加文·麦考马克.附庸国:美国怀抱中的日本[M].于占杰,许春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1] 张建立.从国民性视角看日本的右倾化现象[J].日本学刊,2014(5).

[22] 中曾根康弘.新的保守理论[M].金苏城,张和平,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23] 何涛.支持右翼——日本财团的政治投资[J].当代世界,2005(7).

[24] 陈秀武.万国公法的思想权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5] 陈秀武.岸信介执政时期日本海上防卫力量的重建[J].日本学刊,2016(2).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Nationalism”:Analysis on the Discussion of Diaoyu Islands by Japanese Academia

SONG Ning-er,XIU Bi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The Japanese academia has shown the trend of right-deviationism since 2012.The analysis on the discussion of Diaoyu Islands by Japanese academia in this period has made it clear that the stand of Right-deviationism is not based on the judgment of history and reality,but because the academy circle has made up a boom of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ism” together with political circle,military circle,mass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in the name of academy,aiming at the time of growing of Diaoyu Islands problem and coming to power of Abe Cabinet as well as the issue of the Security-related Laws,so as to guidance the public opinion,create “China threat”,promote the process of “normal state” and to get control of political and public discourse right.

Japan;Nationalism;Diaoyu Islands;Right-deviationism;Right-wing Group;Discourse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4.012

2016-04-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SS011)。

宋宁而(1979-),女,上海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海事科学博士;修斌(1963-),男,山东淄博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日本研究中心、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

K313.5

A

1001-6201(2016)04-0068-07

[责任编辑:赵红]

猜你喜欢

国家主义学界钓鱼岛
学界亮点
当代中国行政执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
边疆治理现代转型: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
李斯特国家主义理念思辨
论何新新国家主义的内涵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钓鱼岛问题溯源